案例名片:山东蒙阴县岱崮供销社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2002年9月
推荐理由:
合作社通过示范园的建设,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完成了果品品牌建设。为了让所有的蜜桃有个“归宿”,合作社把果品分成三个档次,三个档次的果品又各有自己的去处,分销到不同的市场上,这是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品牌优势连同合理的经营策略,再加上强而有力的执行力,让“蒙山脆”蜜桃在南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就连雄霸南京超市行业的“苏果超市”也乐于和合作社建立长期的合作。
蒙阴县是山区农业县,林果业是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蒙阴县还是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它的林果面积达100万亩,其中蜜桃就达到65万亩。蒙阴蜜桃色泽艳、糖分多、口感好,成为全国蜜桃生产第一大县,被誉为“蜜桃之都”。
抱团争夺市场
蒙阴县虽然被称为“蜜桃之都”,但是老百姓真正从蜜桃上赚钱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于凤军,蒙阴县岱崮镇供销社副主任,他在供销社一干就是30年,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供销”。1995年,供销社开始进行改革,鼓励实行个人承包经营。于凤军就承包了供销社的一个小门市部,除了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外,还提供一项特殊的业务服务——果品购销。当地的农民把零碎的一些桃子寄放在于凤军的小门市部进行买卖,于凤军和农民的联系就在这日常的往来中慢慢形成。但是当时的桃子质量不好,在市场上没什么利润空间。看到这种粗放管理对果农收入造成的影响,于凤军坐不住了,他不想让农民辛苦一年到头来却赚不到什么钱。于是,在2002年的6月,他牵头成立了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时,只有十几户社员。虽然大家团结起来了,但是果品的质量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市场上仍然没有什么大收获。于是,于凤军就在村里租了50亩地,他要搞一个产业基地,不仅引进了新品种,还学习了新技术。慢慢地,果树的产量提高了,果品的质量也提高了不少。越来越多的农户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入社社员680多户,发展蜜桃标准化示范园5000亩,社员年收入达4万多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于凤军带领全体社员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信用合作和融资服务为手段,与农民共同建立了一个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完整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组织农民综合运用生产、技术、购销、信用合作等手段,不仅提高了果品质量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也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了果园到市场的桥梁,成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