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肠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2010-02-16 22:47:39黄克强唐海宁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09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肠病腹痛功能性

黄克强 唐海宁 陈 忆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090)

功能性肠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有时会出现便秘或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但以腹泻较为多见;一般排便后症状会减轻或缓解,可伴有失眠、焦虑、情志抑郁等症状。功能性肠病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症侯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等。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医学检验则无较确切的病理依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的传输改变、结直肠内脏的敏感性增加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目前临床上治疗功能性肠病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常易被误认为感染性肠病或炎症性肠病,会造成抗菌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反而影响正确治疗。笔者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肠病,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患者薛某,男,42岁,干部。反复腹痛、腹泻1年余,常间隙性发作,延续月余,每当工作压力大时,食欲不振、食后嗳气,腹部有不适感,随后腹痛,腹部似有块状物摸及、不固定,遂有便意,便质稀溏、水糊状,排便后腹痛缓解;大便每日3~5次,伴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神疲乏力。检查:体温、 脉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面黄,肠鸣音亢进,未见肠型蠕动波;苔薄白腻,脉细弦;大便常规化验:水样便;X线片示:结肠袋增多、变浅,提示:过敏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肝郁脾虚型)。治则:疏肝健脾。

1 治疗方法

1.1 推拿手法治疗 治疗过程:采取手法治疗4次后,大便次数由3-5次减至2~3次,腹痛明显减轻;治疗6次后,大便成形,腹痛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4次,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化验报告:大便正常。近一年来未作。

推拿手法操作步骤:①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于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手法从上脘穴至关元穴往返3~5遍;②按揉中脘、天枢、气海、水道诸穴2~3分钟;③摩腹:首先顺时针方向36次,再逆时针方向36次,再顺时针方向36次,共108次;④患者再取俯卧位,按揉两侧膀胱经3~5遍;点按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等各俞穴及相关夹脊诸穴,以胀满为度;⑤推(退)脊或捏脊3~5遍;⑥横擦腰骶以透热为度;⑦从承山穴推至委中穴,点按承山穴,从丰隆穴推至足三里穴,点按足三里穴;⑧点按风池、大椎、百会、肩井等诸穴,以酸胀为度。

1.2 推拿手法治疗注意事项 ①本病应与痢疾鉴别,后者有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可有体温改变等。②本病治疗应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必要时应予腹部B超、CT、结肠镜等检查。③推拿手法治疗应辨虚实,手法操作要有补泻之分。④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暖,注意饮食,注意心理调节。⑤不随便服用止泻药,抗生素及止痛药。

2 讨论

①临床推拿治疗功能性肠病,不论急性、慢性,治疗效果均佳;一般急性发作3~5次可愈,但慢性发作宜长期治疗,见效后仍需巩固治疗一个阶段;②一般中医辨证为实证的病例不宜急于固涩收敛,可先用消法使邪气排除,再作升提固益之法,以免闭门留寇;而辨证为虚证的病例则可以健脾理气为先;③手法操作要求沉稳、渗透。手法操作质量直接影响疗效的成败;④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明确诊断,合理应用手法是诊治的关键;⑤叮嘱患者平时可作自我保健按摩:摩腹、擦腰骶、拍打足三里,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肠病腹痛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0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