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探究”教学模式的尝试

2010-02-16 18:10王丽萍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学案课文探究

■ 王丽萍(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

“学案
——探究”教学模式的尝试

■ 王丽萍(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

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二十年了,虽然教学成绩也不错,但是感到很困惑,也很累。因为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当然也包括我。老师的“一言堂”不但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还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运用,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2007年学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先后组织教师到洋思、衡水、杜郎口、东鲁等学校取经学艺。回来以后,校领导组织教师实践探索,我们语文学科也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出发,形成了“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全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在一起把本周要教授的内容研究并确定下来。发现问题后课下再聚在一起讨论,经过不断训练和改进,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简单易操作的模式。于是每一篇课文由一个教师根据大家确定的学案模式写出学案并印发给每个学生。

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试用,最初花了不少时间,例如《说“屏”》的阅读课就花了两节甚至三节的时间,我们甚至发现孩子们完成学案的作业量较大,这样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加重了作业量。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适从,不愿发言,有无惑不疑的感觉,影响了课堂效果。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指导不得法。基于此,我们的“学案——探究”教学从新《课标》新理念出发,课前只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要求完成初步的整体感知即可,即了解本课作者,自己动手查找本课词语的音和义,以及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些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尤其是班里的学困生在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后,觉得自己也能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步目的在于让学生生疑存疑,课堂上有所求。上课了,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思结合的质疑思考与深入探究。每个班都分有小组,有六组或八组,每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一开始上课,我们先让学生读课文,读课文需要5到10分钟。然后把学案上的题分给学生,每组一题 (通常整体感知只需一组)。接下来,各小组开始研究分到的专项题,有剩余时间也可以研究其他题,做到每人都听懂,会讲解。研究出来答案后,推选一个发言人,推选的发言人必须能做到语速适中,表达清楚,仪态大方,不能照本宣科,要用自己的话来讲。每节课的发言人要变换,不能固定一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词语要注上拼音,作者的资料要紧扣作者的名或字、朝代或时代或国籍、称谓、代表作品这四个内容。这个环节大约能用10分钟。小组展示环节,词语和作者必须写在黑板上,课文内容包括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彩段落的分析、语言、拓展训练等。讲完后如果其他组的学生有人觉得讲得不完美,还可以补充讲解。后来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让每个小组抢题。有些学生讲的不透彻、有人听不明白的老师补充说明。每个学生都想给全班同学展示讲解,展示环节大约需要15到20分钟。最后教师总结本课,给学生强调要掌握住学案上哪些内容。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曾让学生集思广益、全解全答,热热闹闹没有效果。任课老师便调整教学理念,讲求一课一得,不贪多图大,使学生学有所得,知识能力与日提升。当堂反馈,我们采取的是让学生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走出课文限制,拓展练习,深入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水平。逐渐学生胆量大了,有信心了,语言流畅了,还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握住每课的重点,在黑板上重点板书出来。

“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实施一年多以来,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课下任务轻松,教师的工作强度也大大减轻,基本实现了我们的设想。如一夜春风吹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老师轻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提高了,成绩更是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模式小有收获!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学案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