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刘文廷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般人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谁都离不开这项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认真地抓好写字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又能提高他们作业书写的质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其以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益。为了加强对小学生汉字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部先后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都特别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国家实施课程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特别分学段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小学校,一是受教育质量竞争的影响,二是受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写字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写字教学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因而漠视写字教学,忽视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设置写字课,不按写字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使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导致学生书写差,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益。这些学校恰恰忽视了写字教学对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促进作用,也忽视了写字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及智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其结果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反而妨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写字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策略,并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实验,以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要让写字教学在深化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当进一步加深以下认识:
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统一体,识字与写字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习活动。有不少的汉字在字形上只有非常细微的差别,稍不注意,就容易读错,识记字音特别困难。然而,写字教学首先让学生认清字的基本笔画、笔顺、部首和间架结构。其一,要注意笔画和笔画的位置。例如“庄”和“压”,两字都有一点,但位置不同;“拔”和“拨”两字的第四笔笔画不同,前者是横,后者是竖折。其二,要注意笔画的长短。例如:“未”和“末”,“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末”字正相反。其三,要注意构字的部件。例如“苦”和“若”两字,“苦”字下半部为“古”,“若”字下半部为“右”。其四,要注意某些字形体上的区别。例如“日”和“曰”两字,前者狭长,后者扁宽… … 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汉字的特点,弄清这些汉字的细微差别的同时,自然也就将这些汉字的读音牢记于心了。从而及时有效地巩固了汉字的读音,避免把字音读错。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总体上说,就是通过小学阶段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他们能够写得一手正确、端正、工整、美观的规范字,有合适的书写速度,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学家认为:“书写流畅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假如孩子书写有困难,那会渗透到各个学科。假如书写自如,一切课程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不言而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汉字书写能力,这是他们学习语文和其他各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他们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则对学习各门课程都会产生高昂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众所周知,中国汉字难认,尤其难写。要写好一手汉字,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历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在学习写字的漫长过程中,这一学习活动对人的影响、陶冶和锻炼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写字练习中,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书写能力尽快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往往求胜心切,总希望在短时间内就想在书写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这当然是很不现实的。没有信心、耐心和恒心,没有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长期苦练,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在写字训练中,对某些汉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又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掌握的。因此,写字教学投入大,见效慢,稍有懈怠,极易让小学生失掉兴趣,灰心丧气。因而有许多学生在单一的习字练习中常常表现得不耐烦,练一会儿就觉得枯燥无味,于是弃笔而逃。在这时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耐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那些难写的笔画及难写的字,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有重点、有示范、有要求地点拨。另一方面要采取进一步强调写字训练的意义,拓展写字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营造写字训练氛围,开展各类活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往往会产生出一种新的激情而继续投入书写练习。日积月累,学生的这种吃苦耐劳的性格通过反复训练就会逐渐地养成,从而有效地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实践证明,人能写字,反过来,字也能“写”人。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还要脑、眼、手并用,准确地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必须明白: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将来人人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熟练的写字技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的学识修养,培养他们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小养成做事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书法既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又能陶冶人的情操,一直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教育部指出: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综观中国书法史给我们留下的碑、简、犊、帛,有的雄强肃穆,有的劲挺静雅,有的法度严谨,有的潇洒飘逸…… 真可谓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她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要把祖国的这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让她永葆青春,小学写字课教学则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因此,学生练习汉字书写的过程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忽视写字课教学不仅仅造成学生书写差,妨碍其各门功课成绩的提高,忽视写字课教学的行为,更是危害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青少年学生中大量产生的近视、驼背、脊柱侧弯等现象,大多数是由不良的书写姿势所导致的。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学生对写字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时,引导学生吟诵儿歌:两肩齐平坐端正,头正背直挺起胸,笔杆斜靠虎口里,“一尺”“一拳”记心中。象这样的儿歌通俗易懂,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吟诵儿歌的同时,也使其写字姿势及执笔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规范,既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书写质量,又及时地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有效地避免了对其健康造成危害。
古人曰,字如其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字写得好与坏作为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尺度。尽管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种观念却仍然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今社会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用人单位也往往通过应聘者的汉字书写水平来判断其性格、能力与人品。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往往深受招聘者的青睐,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小学阶段,正是对小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加强写字教学,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