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陈碧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在写话时往往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常是文不成句,词不达意。教师只要有耐心地呵护童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和运用,低年级写话教学也会很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话兴趣摆在了低年级写话的首位。由此可见,低年级写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培养。说是写的基础和保证,只要孩子会说,就一定能写。当学生对写话发生兴趣时,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话中。
记得一年级开学,学生们都忙着认识新同学,有的介绍自己的名字,有的问对方在哪个幼儿园读书,有的说自己家住在哪儿。不一会儿的工夫,学生们已经互相认识,还能叫出好多同学的名字了。这时我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有的说:“我叫易树学,我的姓很特别哦,我爸爸说是容易的易。”有的说:“我叫陈星云,就是天上的星星和白云,我跑步特别快哦!”有的说:“老师,我妈妈说我很聪明,已经会读一年级的课文啦。”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我适时地点拨:“说得真棒,告诉大家你名字的意义。”“哇,你还把自己的特长说出来啦!”“你已经会读一年级的课文啦?你太聪明啦,老师真为你高兴!”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自我介绍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不仅有介绍自己名字的意义、家庭住址、所读的幼儿园、特长是什么,还有介绍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最爱吃的东西等。最后,我告诉学生:“听了你们的自我介绍,发现你们个个都很棒,老师太喜欢你们了!”听了我的话,学生们非常高兴,下课了还围在我的身边说个不停。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回家把今天说的讲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录下来。此后,我经常引导学生把在学校发生的事说给家长听,把家里发生的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开始学生们说得断断续续、没有重点,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们都能把一件事情说完整,有的还说得十分生动。
低年级学生就这样爱说、会说,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的话说出来,从说到写,会让学生感受到写话简单而有趣。当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后进入中高年级,写起作文来就是自然的事了。
“心有所思而不能尽意”是学生写话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丰富的词汇,表达就无从谈起,这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充实语言。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在低年级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出一些好词佳句,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丰富他们的语言。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这是一组关于秋天的词语,它向我们描绘出一幅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的画面,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并配有精美的图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记下课文中的词语,并鼓励学生搜集秋天的古诗和词语。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许多关于秋天的词语,如:一叶知秋、秋天风瑟瑟、万物凋零、金桂飘香,丹枫迎秋……有的还会背诵关于秋天的古诗词《枫桥夜泊》、《天净沙·秋思》等。又如在学完一年级下册《识字3》的对子歌后,让学生收集对子。学完《画家乡》,让学生回去收集莆田的风景名胜,记下莆田的二十四景。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展示搜集到词语、诗词时,他们已经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文变成熟悉的语文,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崔峦同志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可是他们还是有很多时候、很多机会接触社会的,因此,社会体验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日常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童话、谜语、卡通、儿歌,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让学生背诵古诗词,通过竞赛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和小伙伴们分享;指导他们有意识地积累电视广播媒介的广告词。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很多好的广告词,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优美语句,平时让小朋友们多关注这些语句,逐步扩大词汇积累,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功。新课标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就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积累是死的,运用才是活的。那么,如何使这些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如何使消极的词汇转变成积极的词汇呢?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都是我们引导学生练习写话的好材料。如在学习了《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收集黄山的图片,模仿课文写一写黄山的奇石。第二天在课堂中交流时,同学们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写道“黄山有许许多多的奇石,我就说仙人晒靴吧。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倒放着一只长长的靴子,不知道是哪位粗心的神仙,过东海时把靴子给弄湿了……”有的写“最有趣的要数天狗望月了!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凶狠的天狗……”有的写“在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块巨石,好像一位戴着草帽的老僧,他背上背着一个箩筐,正在采药……”在读中学写,学生很容易就会把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中,自然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写话的能力。
儿童的天性就喜爱涂涂画画,对图画有着独特的兴趣。课间常能看见许多学生在纸上信手涂鸦,然后与其他同学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学习第四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的训练中,我让学生尽情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春天,并给自己的画配上生动的句子。学生们可高兴了,有的画下了校园中的柿子树,并写下了“春天到了,校园里的柿子树发芽了,远远望去那些嫩嫩的绿芽,好像一只只小耳朵,正在听我们响亮的朗读呢!”有的同学画了白塘的桃花,配上文字“白塘变成了桃花的世界,粉红粉红的桃花在枝头摇晃,那是春天在对我们笑呢!”……写话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词语、句子,也融入了小朋友自己独特的感受,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爱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评价学生写话时,要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放大学生的亮点,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写话欲望,让学生体验写话的快乐,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
我特别重视对学生习作的批改,这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在批改时,不使用分数或者等级,而是当学生写得很有趣的时候,我画张笑脸。当学生写得很棒的时候,我画上大拇指。当学生的语句不够通顺时,我画个问号,提醒学生再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改一改。当学生的习作中错别字很多时,我会画个哭脸,并写上:你怎么把我写错啦?我可伤心啦!用儿童化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不写错别字。这样的批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让老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写作的乐趣,学生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除此之外,我还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如,让学生把作品读给家长听,获得成功的赞许,读给同学听,还把每次写话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学校的校报上发表,为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写话的热情。
总之,低年级写话教学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加强积累,由说到写,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为进入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