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万荣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应把握习作训练的基点,巧妙引导,引领学生步入写作的殿堂,写出一篇篇独具匠心的好文章,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花争艳斗芳菲的喜人之景。
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善于把自己融入生活,移情入景,这才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话语,以极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泉源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用笔写出各自生活中特有的体验。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把握学生作文命题的泉眼,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让他们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如:乡村田野美丽的风光,农家孩子钓龙虾、捉泥鳅的趣事等,这些都引起孩子独特的心理体验。其次,教师还要善于为孩子创设体验生活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特有的情感体验。如:让学生写一次参观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鸡场参观,身临现场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的独特体验,远非课堂中教师空洞说教所能得到的。体验生活之情调,感受生活之乐趣,学生的作文才能给人一种“真”、“实”、“趣”之感。也只有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学生今后才能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好文章。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明确提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学习知识,而且还能感悟写作方法,我们经常提到的“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古人所谓的“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学生阅读,教师不能就阅读让学生去阅读,要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心一起跳动,和作者一起悲愤,一起喜悦,一起流泪,一起感叹。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善美,认识人间的假丑恶;在阅读中体验人生酸甜苦辣,阅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只有在这种阅读的体验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以我写抒我情”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阅读,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向学生授以读书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绘事物的方法和视角,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以他人之所长为自己所用”的阅读目标。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会积累,学会学以致用,学生在写作时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之功效。
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以文字的形式书写下来。这样的文章才会使人觉得情真意切;这样的文章,才会给人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畅快。因此,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学生作文的条条框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诸多要求,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发挥的大空间。许多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时,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这不失为发挥学生习作自主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因为日记十分适宜于小学生练笔,一点内容,甚至一个小小的思想火花都可以成为学生练笔的对象。在日记中,学生没有了作文字数的限制,没有了众多习作规则的要求,他们写自己之所想,写自己之所见,情感在日记中得以张扬,想象在日记中得以放飞。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促使学生去关心周围事物。做到时时留意,事事关心,不断开阔视野,把观察点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提高思维的素质,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得到精神享受,还能增强学生语言的能力和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多一些诸如此类的练习,学生必能放飞习作的翅膀,写出一篇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
唐朝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诗人面对自己完成的初稿,并不是沉浸在功德圆满的喜悦之中,而是通过不断推敲自己所作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才改出流传千古的佳作。当前,学生作文凸显漏洞百出而不忍目睹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自己所写文章表情达意的体验不足。中国的汉字意缊极深,同样一个道理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同样一件事,也有着不同的叙述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佳的字、词、句运用到自己所写作的文章之中,以提升作文层次,达到最优化之功效。对学生刚完成的作文,教师不要急催学生上交,要留给学生修改的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多改。把作文读给自己听,可看出作文中基本的不足;把作文读给同学听,可得到同学的合理意见;把作文读给父母听,可得到长辈中肯的建议与指导。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指导学生学会逐句品析,逐段欣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不能忽视指导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检查,对文章布局谋篇的思考。否则会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零乱之感。
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来源于对事物的熟悉,来源于心灵的体验,来源于广泛的积累。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把握以上作文教学的基点,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引妙导,学生定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偶得天成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