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陈汉祥
如果说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该是文章的血肉了。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外知识面较宽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词藻华丽,但经不起细细的推敲,一遍读下来,语意重复或语不达意的地方随处可见。经过老师捉刀弄斧的一番修改以后,文章方见效果。再则,写相同事情的几篇作文,有些学生写得生动、具体、流畅,而有些学生却写得枯燥、平淡。从这些常见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平时作文的质量。
笔者曾经对一些班级学生的平时作文作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语言这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到位,究其原因,这或许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平时的注意程度有关。要使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首先要有平时的积累;其次,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语言要有准确的理解;最后,还要会选择哪些语言,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由此可见,我们平时在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时,如何培养他们积累并理解语言,以及根据他们自己的个性来准确地运用语言,对他们作文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
语言的积累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并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背诵精美课文的篇数。但要使学生积累起来的语言能够准确地加以运用,首先需要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条途径来加以训练。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适当选择一些学生在平时作文中经常用到的词句进行分析,这样做既能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也可以使他们对新掌握的语言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以后,他们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
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积累和仿写,正是鲁迅先生所指的“多看和练习”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将所学的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生不但在仿写的过程中积累了文学特有的格式,也将作者的心情和自己的理解放在了一起,于是仿写这样难度较大的名篇,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一生仿写道:
“在逃去如飞的下课时间里,没完成第六课作业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思考罢了,只有沉默罢了;在十多分钟的下课时间里,除沉默,又剩些什么呢?未写的纸张如蒸汽,越聚越多了;如我的大脑,越来越空虚了;我留下了什么字迹呢?我何曾留着游丝样的痕迹呢?我打开空白的作业本,转眼间又把空白的作业本合上。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翻一回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的作业为什么一直做不完呢?”
在学生对一些新词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可用造句的形式让他们进行模仿运用,这一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词的理解,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
例如教师在教学《匆匆》一文之前,就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选取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了积极预设,不但考虑到了对课文的理解,更体现了积累和运用。
上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了这一部分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后,让学生谈谈你喜欢的句子,学生说完之后总结出:段落主题是在说明时间飞逝之快,让学生从日常那些细小的环节中体会到时间的飞逝。此时教师顺水推舟总结除了课文排比的一个基本格式:“……的时候,……的时候”。
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教师又通过范读、对比读、小组读、合作读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叹息时间过去的匆匆,珍惜时间的情感,在第二步总结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尝试背诵和仿写。
对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他们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只有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使他们在适当的情景中发表出来。这样做,学生在作文中既可以避免直接抄袭或者生搬硬套,又可以使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赏读评析是将文章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形式要经过感知、内化、评价等几个阶段。所以赏读评析是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又一次的运用和深化。此时,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自评就是让学生来修改自己的作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对于作文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而学生自评作文,一般停留在改错别字,补写漏字、漏词的层面上,很少有学生会对自己的语句进行改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训练学生自评作文时,曾作过这样的要求:读第一遍,要求改出自己文中的错别字、漏字、漏词;读第二遍:要求找出文中不通顺的语句;读第三遍:要求把文中的一些地方性口语较强的句子修改成书面语;读第四遍:要求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中心的词语或句子;读第五遍: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词语或句子来表现文章的中心。在这五个要求中,从第三个开始就已涉及对语言的训练,学生通过层层修改,使文章的语言逐渐精练起来,促使学生在反复比较中锤炼语言。
例如关于《凡卡》一文的读后感,可以说读后感是学生最难以把握的一种作文形式,学生往往将其写成是好句摘录和浮于表面的总体印象,自评习惯的养成,很好地解决了指导此类文章的难题。
⑴在第一遍自评时,一生检查出了5个错别字:冲、密、只是、艰;并完成了病句的修改:我觉得凡卡的童年虽然充满了悲伤,但也是很痛苦的。
⑵在第二遍自评时,删除了原先大段地对课文的摘录。“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要不,我就要死了…… ”
⑶在第三遍自评时,加入了自己对文中爷爷这一角色的理解。
最后读后感的第一段变成了:
我读《凡卡》这篇课文,我觉得凡卡的童年虽然充满了悲伤,但是有时回想起以前的生活的甜蜜还是些快乐。我想对凡卡说:“凡卡,你不要因为这样而放弃希望,我想你的爷爷一定不是有意把你送到这里来的,我想他应该也有难言之隐!你的爷爷也许认为你跟着他生活过的不会很好,是想让你去学一点知识,这以后的生活的就会快乐美好,如果你的爷爷知道,你在这里过得并不好,并没有过得比以往的要快乐,过得快活的话,他一定不会送你来这里的,凡卡你一定要坚持住,我想你的爷爷在看完这封信之后一定会尽快把你从这个地方救出去的。”
文章因为有了自评的环节,而变得有血有肉,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平铺式的一味将文章的脉络和重点情节摘抄一遍。
互评,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去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或缺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思想、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也就不一样。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互评作文不仅可以起到相互间取长补短的作用,更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去深化他们对语言的运用。
学生自己的作文比较贴近生活,也比较接近其他学生的认识,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经验、感情和思想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也就不一样。在集体评议一篇作文的优缺点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看别人作文中的问题,每位同学的评议,体现了每位同学的思想,这样做,可以让全班同学,在共同参与中,去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的效果。
名家名篇文辞优美,名篇赏析一方面可让学生积累语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在名篇赏析中,古诗的积累不容忽视。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一直传诵至今的经典绝唱不仅在语言上值得学生模仿、引用,而且在意境、修辞语言的表达上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这一积累,如果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作文中,会大大增强文章的灵气,提高学生表达的效果。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是《修订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首先,要使他们掌握丰富的语言和对语言的正确运用,有了这一基础,才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时的个性化,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自己的个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也是我们作文教学所要求的境界。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对事物感悟角度不同,他们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也就不一样。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写自己的事显得尤为重要。作文中,提倡语言运用个性化,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多变,他们对语言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再加上学生生活的丰富和前卫,感情的坦白、直露,体现在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应该是最新鲜生动,具有个性化的。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写自己的生活,在作文中尽情地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生活,有以下几条途径。
途径一:留心捕捉,激活儿童语言。在与学生交谈中,在倾听学生之间的谈话时,只要教师留心捕捉,一定可以收集到许多天真烂漫的儿童语言,用这些语言给学生作范例,再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这些语言,就能激活作文语言,使之丰富起来。
蔡元培先生指出的:“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写学生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些都让启示我们必须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写出自己的感官生活。对于儿童的语言,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掌握或预设的,他们的情感亦是如此。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雪融化了是春天”、“月亮姐姐喜欢晚上”……这样充满想象和张力的句子随处可见。
途径二:多鼓励,增强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的信心。在批阅作文时,教师应留意学生天真而富灵气的语言,把这样的语句画上波浪线。讲评时,多念这些奇言妙语,就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他们作文中的语言变得更天真烂漫,妙趣横生。
例如:一位小朋友在写爷爷面对丰收的麦子的时候,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望着正随风摇曳的麦穗,爷爷的脸上乐开了花,瞧他那开心劲儿,仿佛自己收获的是一大片金子一样……
文章中,小作者通过“乐开了花”、“ 开心劲儿”、“ 一大片金子”等这些诗一样的语言,把一位满怀丰收喜悦的老农民的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虽然这篇文章的其它地方不是很好,但就这一句话,让人看了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途径三:合理地利用活动,来积累和运用语言。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玩耍中,学生会尽情地露出自己的灵性。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如果能合理地利用活动,来丰富和积累学生的语言,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效果。
途径四:创设情景,活跃学生语言的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适时、适度地创设情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表露出自己的真情,这一方法,能大大活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作文的途径还有很多,关键是教师如何做到正确运用、发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学生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语言等等。
例如,一位学生在叙述同学之间那珍贵的友情时,是这样写的: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由于陈萍坐的地方有点脏,还有水,结果陈萍想坐到对面来,组长姚芳对她说:“你坐的地方又不是很脏,拿抹布擦不就成了。”于是,勤劳的组长把水擦了,可陈萍仍闷声不响地坐到了我旁边,她吃完饭在临走的时候,说:“从现在开始,我们算是绝交了……”。她的话,像一声闷雷,炸响在了我们同桌吃饭的我、梁萌、黄燕、姚芳的耳边。看着陈萍远去的背影,姚芳哭了,而且很伤心,就在这时候,这种哭声已盖过了我身边一切的声音……
小学快六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友情,仅因为“绝交”这两个字而变得如此的脆弱,换了谁都是会伤心的,除非她(他)的心是冰冷的,或者她(他)把大家当作朋友。所以“绝交”是个非常让人伤心的词,无怪乎这些同学听了以后,只能用她们泪水和哭泣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失落和伤心。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战争没过多久,就和好了,因为好朋友还是好朋友。
不管角度如何,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这样的友情体验记在纸上和心里的,远比那些常见的互相帮助,你推我扶的友情来得更深刻而有意义,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要求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途径来引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小学生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而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会更顺畅、更自然、更优美。所以,只有训练和发展学生对儿童语言的正确运用,作文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