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2010-02-16 09:10韩武波殷海善安祥生
中国土地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居民点潜力山西省

韩武波,殷海善,安祥生,

(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3.太原市师范学院城市与地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韩武波1,殷海善2,安祥生3,

(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3.太原市师范学院城市与地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现实潜力

1 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国内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潜力和影响因素,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不强。首先,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整理潜力和现实整理潜力有较大差距。用人均150 m2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标准来衡量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非常大的,但现实能够整理出多少,既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人均150 m2的标准与其称为整理的“理论潜力”,不如称作整理的“理想潜力”。另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如何转化成为耕地、建设用地,仍然面临复杂的现实难题。可以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估算和实现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影响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可行的整治潜力的现实因素,以及实际推动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实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研究的实践有所帮助。

2 理论潜力现实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首先面对的是住宅的结构和利用情况;其次,应该判断农村人口的变迁情况,即农村人口的发展趋势,包括生死、迁入迁出;此外,农村居民点的地理条件对整理有重大影响,山西省是一个山区、丘陵、盆地分明的地域,掌握人口迁入迁出地的情况,才能更精确地评估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结果。

2.1 房屋的结构与利用情况

(1)房屋结构的影响。房屋结构分为窑洞、土坯房、砖木房、砖混房等。如果是土窑洞,没有有价值的建筑材料,也基本没有占地,搬迁容易,且搬迁以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措施简单。土坯房,墙体结构基本是黄土土坯,建筑时间一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目前,部分已经塌毁,大部分无人居住,少数为老人或贫困者居住。这部分房屋价值小,容易和群众达成协议,拆迁容易,是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砖木房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目前仍有使用价值,居住的主体为40岁到50岁的群众,拆迁有一定难度。砖混房是21世纪以后的建筑,投资比较大,居住的多为年轻人,拆迁难度更大。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1],山西省农村住宅中土坯结构占8.0%。因此,从住宅结构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占农村居民点面积的8.0%。

(2)房屋利用的影响。建新不拆旧是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因此,还可以从户有住宅的数量来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一户多宅是《土地管理法》禁止的,依法拆除一户一宅外的住宅,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主要内容。2006年12月山西省农户中拥有一处住宅的比例为92.3%,拥有两处住宅的比例为6.0%,拥有三处以上住宅的比例为0.2%,如果将一处以外的住宅作为整理对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2]。

2.2 人口变迁的影响

农村人口变迁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前提。根据山西省各县历年人口资料,从1980年到2005年,山西省太行山、吕梁山59个县中,只有16个县的农业人口增长率在山西省平均水平之上,9个县在山西省平均水平之下但尚在增长,34个县的农业人口属于负增长。山区县农业人口低增长、负增长是因为山区人口外迁多。以右玉县为例,2004年右玉县全县常年在外的户数是4216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4%;全县户在人不在的有197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其中,个别乡户在人不在的人口超过全乡总人口的50%[3]。

人口迁移的一个后果是村庄消失,特别是小型村庄的消失。1981年6月晋城市沁水县地名普查统计[4],全县自然村落2322个,已经荒废的有307个。据1995年沁水县土地管理局调查,从1980年到1993年的14年间,全县山庄窝铺荒芜现象十分严重,耕地全荒芜的山庄窝铺达到502个。而沁源县2005年自然村数量更是远少于1982年[5]。如赤石桥乡、聪子峪乡、法中乡、官滩乡、郭道镇21个行政村在1982年有93个自然村,到2005年仅留存了43个自然村,20余年里超过50%的自然村都消失了。

山西省山区县多面临着农村人口外迁导致出生人口减少、县域乡村总人口降低的趋势。若从当前农村人口发展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保守估计全省总体水平在20%以上。如果农村居民点能够整理出10%,按2005年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估计,可以整理出4.9万hm2土地,数量相当可观。

2.3 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差别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有土地数量的增减,还有土地质量的变化。农村居民点整理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口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土地差异。山西省农村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山上往山下迁、山区往平川区迁。按照山西省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02—2010年,山西省人口小于100人的山庄窝铺要搬迁总数达25万人,而人口的迁入地都是自然条件占优势的城边、河边、路边。单从土地数量看,原来村庄具有巨大的整理潜力,但是,山区人口迁移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一般是林地、草地,不容易整理成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而人口迁入地,一般来说是水、土条件好的土地。从山西省地形地貌情况出发,盆地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是保证为耕地和建设用地,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方向是力争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土石山区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偏远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则不必是耕地和建设用地。

从全省来看,农村人口迁移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结果,一方面是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可增加的耕地、建设用地供应量要打折扣。山西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主要是丘陵和山地。因此需要对山区、丘陵、盆地废弃村庄的整理方向认真评估,同时对人口迁移的规模认真评估,才能确定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增加的耕地、建设用地数量。当前,应该优先在盆地、缓坡丘陵区这些土地条件好、气候条件好的区域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3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因素和措施

3.1 整理方式的设想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整村搬迁,二是拆旧平空[6]。整体搬迁若和城镇化结合,即搬迁的新居民点在集镇、城镇,新居民点面积比原址规模小,同时搬迁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比较明显,这是最理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模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征地,尤其是煤炭企业采煤占地,企业支付搬迁资金充足,搬迁彻底,但是搬迁村庄数量少;二是政府移民搬迁,包括扶贫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优势在于村民积极性比较高。

拆旧平空是在原村址的基础上,拆除破旧、塌毁房屋,平整空闲地。这适宜于空地、旧宅基比较多的村庄。2006年末山西省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17.2 m2[2],如果按户均4人计算,人均住宅面积不足30 m2,可见农村居民点面积超标主要不是宅基地超标,而是村庄闲置土地多,表现为平川区村庄空闲地多、山区难利用地多。拆旧平空型整理模式的特点是调解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花费时间长。旧村改造模式有两种,一是新农村建设,优点是有政府支持;二是集体企业力量雄厚的村庄自己建设,优点是资金有保障,村集体组织能力比较强。

整村搬迁模式,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最大,完全可以按照人均150 m2的标准甚至110—130 m2的标准规划新居民点,原村庄土地完全整理为耕地、建设用地。山西省2005年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251.8 m2,如果整村搬迁,平均每人可以整理出100 m2土地,数量非常可观。山西省沁水县梁圪坨村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共辖5个自然村。长期以来,5个自然村都因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导致地面严重塌陷,耕地大多弃耕。经当地县政府组织,由当地煤炭企业出资,将梁圪坨村整体搬出采煤区,统一规划,在新址上建设新村。原来的旧村、自然庄由煤矿统一复垦,交由原村民承包耕种。经过5年的实施,新村比原有自然村少占地100亩,还预留了30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7]。

拆旧平空模式也能增加耕地、建设用地,但是不彻底,超标宅基地难以拆除,对一人户、二人户的宅基地(按人超标、按户不超标)更是束手无策,且整理出的土地是零星、分散的,可以成为耕地,但作为建设用地,仅适合村庄内部新农村建设用地、养殖业用地、小型加工企业用地,不适合被大企业利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大张村是一个依托煤炭资源的村庄,和大多数农村一样该村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富裕后的村民在村庄四周找地建房,布局混乱、结构分散。近年来,通过实施旧村改造,旧村占地由原来277亩减少为178亩,可安排住户增加了150户,新村可满足大张村未来10年人口自然增长的住房需求[7]。

3.2 政府资金投入是基础

农村居民点整理投资巨大,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村集体从事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不足都是主要限制因素。壶关县百尺镇炭场坪经过整体搬迁建设了炭场坪新村,建设居民别墅55栋,配有小学、办公楼、大礼堂等公共设施,新村投入7000万元,户均62万元,才保证了新村的顺利建设[8-9]。实际上,新建一户住房一般需要8—10万元,政府补助严重不足,在自愿搬迁的背景下常常做不到整村搬迁,影响村庄整理效果。若是整体搬迁,按照一户占地250 m2,新建房屋成本10万元估算,不算拆迁成本,大体上农村居民点整理费用为400万元/hm2。高昂的安置费用,决定了需要安置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合土地价格比较高的大中城市近郊。

3.3 管理制度保障是关键

原来的土地整治办法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已不适应。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布分散、规模小,不适合确立国家级、省级项目区。对于分散、小型的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应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在项目管理上向小项目、基层倾斜。向小项目倾斜指以行政村为单元,拆除宅基地整理2—3 hm2耕地和建设用地为目标开展工作。向基层倾斜,是指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主体不再是大型土地整理公司。拆除住房、恢复耕地需要农民联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协调群众关系,共同完成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国土管理部门需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土地整理费用标准出资补偿,让农民联户、村委会、乡镇政府获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利益。一些集体经济力量雄厚的村庄,社会动员能力大,可以优先承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任务。政府不仅应该出资“回收”基层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耕地,甚至可以对可靠的基层垫付前期经费,以保证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启动。

4 结论

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受到住房的结构类型与利用情况、农村人口变迁和农村人口迁移方向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的潜力转化成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有整体搬迁和拆旧房平空地两个模式,不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政府资金支持,在项目管理上可以实行向小项目、向基层倾斜的管理模式。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型。

(References):

[1]山西省朔州市统计局.山西省朔州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www.shuzhou.gov.cn.2008-04-09.

[2]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山西日报,2008-03-16.

[3]右玉县统计局.2004年右玉统计年鉴[R].2004:248-249.

[4]沁水县志编撰委员会.沁水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13-35.

[5]沁源县志编撰委员会.沁源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9-40.

[6]王富山.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初探[J].华北国土资源,2008,(2):30-32.

[7]杜燕.集约节约合理用地促进农村科学发展[N].太行日报,2006-12-18.

[8]王彦德.昔日贫穷小山庄今日如画新农村[J].山西农业,2007,(1):27-28.

[9]白如光,王高和,张云平,等.岢岚山里小康村[N].忻州日报,2008-11-12.

Analysis on the Prac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Shanxi Province

HAN Wu-bo1,YIN Hai-shan2,AN Xiang-sheng3
(1.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24,China;2.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ed Survey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06,China;3.City and Geography Academy,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The results indicate:(1)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s and utilizations of the current buildings,the potentiality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Shanxi Province is from 6.2%to 8.0%;(2)in terms of current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there is significant potentiality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Shanxi Province,the overall rate of the whole province is above 20%;(3)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condi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gr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the increase amount of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s land through land consolidation is reduced;(4)the relocation of entire village and rebuilding of the brownfield are two the main methods for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terms of different circumstances;(5)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needs financial supports from the governments;(6)Small and bottom-level oriented projects are suita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solidation in scattered and small scal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tentialities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Shanxi Province,among which the basin areas could take the prior position to implementation,and the brownfield consolidation and rebuild within the areas is a suitable starting point.

land consolidation;rural residential area consolidation;influential factors;potentiality

301.2

A

1001-8158(2010)04-0051-04

2009-11-09

2010-03-09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041038—02;2009041042—02)

韩武波(1977-),男,山西临猗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与规划。E-mail:hanwubo@163.com

猜你喜欢
居民点潜力山西省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基于遥感技术的轩岗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潜力榜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和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