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
全 省发改系统要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改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到2010年的发改工作当中,特别是要把中央提出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落实到位。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保持和巩固经济回升态势。全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确保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是2010年浙江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发改工作而言,要抓好两个方面:
——继续推动投资有效较快增长。投资是2009年“保增长”的主力军,也是2010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继续发挥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要突出两个抓手,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投资的支撑引领作用。尽早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等重点计划。二是积极扩大社会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研究制定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开放民间投资渠道,大力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同时,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以及征地拆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撑,着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强投资管理。
——进一步促进消费加快增长。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一要逐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重点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培育壮大消费群体,让老百姓能花钱。二要不断提升居民消费预期,重点是加快构建“大社保”体系,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充分就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三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是拓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培训等服务性消费,让老百姓愿花钱。四要落实完善消费政策,重点是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同时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政策,让老百姓想花钱。
(二)着力加快转型,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随着经济不断回升向好,2010年应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调整优化四大结构。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改部门首先要直接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这是保增长和调结构、促发展和惠民生、增投资和扩消费的“牛鼻子”,也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即突出重点行业规划,组织编制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等十大专项规划;突出重点企业培育,选择100家具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突出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制造业和农业的结构调整。二是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发改部门作为投资的直接管理部门,要以重大项目建设、民间投资等为抓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要进一步研究优化消费结构的政策;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出口结构调整。三是调整优化要素结构。逐步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是调整优化城乡结构。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中心镇培育、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优化城乡结构。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区域创新载体建设,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全面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做好2010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关键要把中央提出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落实到位
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任务。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三)着力构建平台,更加注重培育和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要稳住总量增长,也要优化存量结构,同时还要拓展增量空间,重点是通过构建新的发展大平台,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地、增长极,不断拓展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空间。
加快研究规划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浙江将根据现有的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能源保障等资源要素条件,研究构建一批产业集聚的新平台。这里讲的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平台,注重的是产业而非城市和城镇空间,是新平台而非原有的开发区和园区,是要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层面的。目前,有些市地已经研究提出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有些正在抓紧完善。需要强调的是:首先要搞好规划编制,注重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若干大的规划的衔接,特别是要利用市县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会,把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这两个规划衔接好,使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能真正“落地”;同时,大平台规划下应套编若干个小区域规划,制定分期分步实施计划,明确形象进度和功能区划,使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能早启动、早成型、早见效。其次要明确功能定位,强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功能,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注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和谐发展。产业集聚平台一般是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在招商引资时一定要注意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环境质量;同时,要把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含量作为新平台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此外,还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土地保护和农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总之,要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要优化管理体制,坚持统分结合,既要加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特别是对涉及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布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同时,又要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分头实施、分步实施。当前,要抓紧提出规划产业集聚新平台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建设协调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工作制度。
加快启动编制海洋经济带发展规划。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将浙江省海洋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有基础、有成效,现在又面临很好的机遇,关键是要研究培育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选准发展定位,推进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海洋经济是一个大概念,要重视海洋经济里的两大产业,即临港大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其中浙江海洋服务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好、条件优,而且潜力大、前景广,可以承载并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结合这一特色优势,应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以建设我国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为龙头,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同时,要合理布局、积极发展大石化、船舶、钢铁、先进装备制造等一批现代临港大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中心镇。高度重视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提升力度,开展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的试点,提高吸纳人口和就业的能力,使之成为农村人口转移、转化和创业、就业的集聚地。同时,通过中心镇再带动中心村的建设发展。
(四)着力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持久活力。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是浙江特色,要争取成为国家发改委的联系点。抓紧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即“11+1”个点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统筹城乡、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目前,“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获国务院领导原则同意,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县级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试点,意义重大,要再接再厉,抓紧组织编制试点方案,争取早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思路是“1+2”:“1”是指打造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出口、进口、转口研究体制机制创新,是核心改革;“2”是指两个带动,一方面要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包括浙中城市群和浙中经济圈的形成和壮大;另一方面要带动广大的中小企业走向世界。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顺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探索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要全面推开。研究制定浙江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能;深化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扎实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
要深入研究浙江“十二五”发展三大战略性课题,同时要研究政策性、体制性的突破口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十二五”发展需要深入研究三大战略性课题:一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和中小型、出口型、加工型企业的特色优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发挥民营、县域、块状经济的优势,再加上中小型、出口型、加工型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三个经济”和“三型企业”是对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和优势的概括,可以说是浙江的“传家宝”,绝不能轻易丢掉,如何进一步发挥活力和优势,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作进一步研究。二是如何进一步争创浙江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四个“大”,是相对于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特色优势而言的,是在原有基础上需要争创的新优势。三是如何进一步形成浙江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的发展优势。这也是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浙江在统筹发展方面有条件、有基础,“十二五”规划要把城乡、区域、陆海、经济社会四大统筹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深化、细化研究。
通过对上述三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理解,并结合体现到“十二五”规划中。同时,“十二五”需要研究原则、思路、目标和项目等问题,但很重要的是要研究政策性、体制性的突破口。
一是研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是构建一套指标体系,目前省统计局正在着手研究,考虑哪些指标能够比较系统地来衡量我们的结构优化水平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水平。这是一个指挥棒,既可以衡量以往的工作,也可以引领今后的工作,很有必要研究。去年我们研究了一套民生指标体系,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现在要重点研究一套反映结构调整的指标体系,目前相关的指标基本上也都有,但是不够系统化,还需要研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体系。
二是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老百姓收入这三大块收入的结构和比重。同时,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时候,应重点面向两类群体,一类是占比多数的广大农民,目前浙江农民收入主要是靠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农业生产性收入以及政府支农的各类补贴,但农业生产等传统渠道增收空间不大,需要研究农民增收的新政策,尤其是开拓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新渠道;还有一类是占比少数的特殊困难群体。国家政策层面要研究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而从我们省级、市级层面也要深入研究农民增收和困难群体收入的保障问题。
三是研究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问题。目前,服务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政策性障碍,如税费、价格、土地、金融等问题,特别在税收方面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问题。首先要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又要进一步创新政策。
四是研究增强中心镇的要素集聚功能。增强中心镇的要素集聚功能,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也有利于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解决,可以说一举多得。这里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要研究如何在规划管理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有序流转。此外,还要研究人口问题、户籍问题等等。
五是研究农民工安居乐业的政策。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比较难的一个政策性问题。既要研究“十二五”时期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要研究农民工占用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如农民工在农村原籍地的资源和新的安居乐业所在地的资源应进行合理配置,不能重复占用资源。因此,一方面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
六是研究民间投资的鼓励政策。民间投资增长相对乏力,既影响到投资总量,也影响到投资结构,还影响到投资效率。所以,一方面要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另一方面省里更要深入研究鼓励民间投资的对策措施,否则浙江的优势难以充分显现。
七是研究引导企业多渠道融资。目前企业融资大都集中在信贷这一渠道上,2010年信贷增幅很难保持2009年的高水平。因此,除了争取必要的信贷规模外,要大力优化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多样化融资,特别是拓展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基金融资、租赁融资等等,企业学会多样化融资后,企业家的素质都会随之提高。比如,当初我们的企业学做外贸后素质就提高一点,做中外合资后素质又有所提高,企业上市后素质又进一步提高。现在如果学会做多样化融资,企业家的素质包括思路、手段、理念都会跟原来大不一样。
八是研究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匹配问题。总的来说,浙江省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如有限的财力与无限的责任不匹配,有些事看得见却管不着或管不了。从全国来说,“十二五”时期应研究地方财力特别是县乡一级的财力保障政策;从浙江省来说,尽管已形成了省管县这么一个好的体制,但对县乡一级的财权与事权的匹配也有深入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