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伯琳,王小路
(河北经贸大学 马列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国强、民富、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盖伯琳,王小路
(河北经贸大学 马列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国强、民富、人发展”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多数人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之中,具基础性;立足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水平之上,具标志性;能动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具崇高性;实现了价值目标不同梯度间的高度统一,具简洁性。国强、民富、人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坚持了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国强;民富;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价值体系都必然围绕着核心价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以自己的核心价值为中心。只有把握了这个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领会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国强、民富、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国强、民富、人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它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发展的过程之中,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水平之上,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等重大战略问题,克服建设中的盲目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应对以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念为“普世价值”而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研究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价值客体。价值客体不同于一般认识客体。价值客体的生成发展,是价值主体根据客观条件不断调整自身追求的过程。这一过程孕育、规定、制约着价值观的内容,构成该价值观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它是在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事实认定基础上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引导。因此,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即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不同于以往任何国家。它是无产阶级及劳动大众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新政权并依靠国家的力量剥夺剥夺者后,建立起来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创建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过程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前所未有的威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优越性——顺应历史潮流,代表多数人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国家,才能完成人类社会的变革,才能完成消灭阶级和向无阶级的时期过渡。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过渡性质的国家,担负着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在此意义上,建设强大的无产阶级国家,积极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无产阶级政治生活中首要的历史任务。中国同样如此,在中国没有这一新型国家的强大,就不会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多数人的幸福生活。毛泽东早就指出,由于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和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和可靠保障。
在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解决发展问题离不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摆脱贫穷。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大多数中国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需要强有力的高效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强了国家与国家的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强盛,就无法保证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离开对国强的追求,空谈论民主、自由和博爱等词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强社会主义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合理性、发展条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民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根本价值追求和社会和谐的保障。“民”即 “众”,“富”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充裕。民富不是两极分化,更不是权贵富,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坚持搞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民富的实质内容就是共同富裕。任何社会都必须创造财富,每个人都要享用财富。关键是创造和享用财富的人是否统一,这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分水岭。以民富为价值目标,必将广大人民群众置于价值主体的地位,进而在制度安排、政策制定、方法选择上都服从多数人的根本需要。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背离,就会失信于人民群众,失去发展基础。对此邓小平曾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民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方式的选择和具体制度的设计、安排。实事表明:市场经济至今依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自由、平等既是市场经济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它的基本要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制度设计所包含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其内涵主要是买卖自由、等价交换。尽管对这种自由与平等的追求能激发和调动部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把人们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变成了交换价值,它带来的是物的增殖和人的贬值,人异化为创造财富,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民富的价值追求,要求扬弃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一方面,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将社会激活,另一方面,靠社会主义制度避免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少数人暴富。“允许”表明部分先富是政府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前提下,对社会动态平衡的掌控和调节,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把贫富差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民富即共同富裕,在逻辑上与两极分化对立,追求实现人与人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民富不是同富、不是均富,更不是畸形富。共同富裕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空间上有程度之别,在内容上有全面性的要求。实现民富的基本条件是由富裕程度的适度差别而形成的社会活力和活力的有序释放。将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的实质,是承认差别,控制差别,利用适度的差别激发、引导人们向消灭差别的方向努力,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把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混为一谈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论中存在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倾向。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公平成为当今中国人普遍的、强烈的心理诉求,将公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定位并不科学。抽象的公平似乎可以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任何社会形态都标榜自己是公平的。实事上,公平总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平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差别,对少数人的公平就是对多数人的不公平。我们认为两极分化是现代社会最大不公平,私有制是产生所有不公平的社会基础。民富的价值取向恰恰就在于消灭私有制,使财富生产与财富享用相统一。因此,以民富作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社会比任何社会都更加注重公平,注重创造现实公平的条件。共同富裕是公平的基本内涵和标准。
民富的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完全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享用发展的成果。民富就是多数人共同富裕,这里的“多数人”既是一个空间量,又是一个时间量,它包括代际公平的含义;这里的 “财富”主要指物质财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财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国家的软实力。多数人享用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人的基本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深刻指出,当今“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把民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将民富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对具体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革新,通过创新形成对贫困者基本能力的扶持,实现以人为本。
人发展即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产阶级独特而崇高的价值追求。它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无产阶级的命运,提升了无产阶级的境界。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形成了反映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摆脱各种束缚,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目标的崇高性和艰巨性,要求这个阶级组织起来,于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运而生。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远大理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要,是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展开,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花费毕生精力从事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将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规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绝非好高骛远,绝非哗众取宠。这是由社会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关系以及我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决定的。一个社会的价值可以是多元的,但核心价值必须是一元的:它是这个社会制度的主导价值。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一定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但它却必定是处于统治地位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它的最高理想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还要经过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奋斗过程。人特别是共产党人总要有点精神、有所追求,有所作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奋斗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现实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人发展的现实性。
国强、民富、人发展不如平等、自由、博爱美妙动听,但却比后者更真实、更具现实性,实现了确定性与完整性的统一。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确定性的。所谓确定性就是在宣传中保持相对的肯定性、明确性和具体性,尽可能排除弹性、模糊性和任意性。另外就是肯定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至上性。没有至上性,遇到冲突和矛盾就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与依据。真理是全面的,确定性存在于整体性之中。国强、民富、人发展以民富为中心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构成价值取向完全一致的和谐整体。
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与保障。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背景下,追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尤为重要。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性、经济文化的落后性决定的。只有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不断提高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声望,才有可能增进民族团结,逐步提高和扩展多数人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力。民富是国强的实质内容。要实现多数人共同富裕,就必须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较明显提高、多数人的积极性高、民族凝聚力强、社会和谐、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高水平的科技,这些都是国强的内容与标志。
国强民富的统一构成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人发展即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最高纲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实现远大理想必须以共同理想为基础,实现共同理想又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如果只讲国强和民富,不讲人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如果只讲人发展,不讲国强和民富,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就丧失了实现的基础。
国强、民富、人发展的高度统一,实现了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这里的一元并不是指量上的一个价值观念,而是几个观念在价值取向上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指导地位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价值体系,它由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围绕着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而形成。国强、民富、人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看似多元,但因其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实则一元。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476.
[3]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A].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4]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A].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6]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A].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7]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3.
On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e Bol in,Wang Xiaolu
(Hebei Universi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 ics,Shijiazhuang050091,Hebei Province,China)
“Strong country,prosperous people and developed people”should b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re values include the continuously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the common enrichmentof themostpeople and the independent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of people.It is rooted in the processof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China’s socialist system.It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levelof the socialis m practice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reflected the general developing trend of human society,and it achieved the highly unity be tween different levelsof value objective.
It is a dynamic reflection of the general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trong country;prosperous people;people developed;socialism;core values
D616
A
1673-2375(2010)03-0091-04
[责任编辑:简 洁]
2010-04-18
盖伯琳 (195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教授;王小路 (1968—),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副教授。
本文为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B09BMK009;课题组成员:赵曙林、李英、王庆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