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由于其主动性、可再生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力为组织服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力资源管理者充当了企业创新的谋杀者,那么,哪些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谋杀了企业创新呢?
出于培训成本和快速上岗的考虑,很多企业招聘往往青睐于有同等岗位职业经历的人才,将应届大学生和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排除在外。过分依赖经验,难免令人产生惰性,导致思维僵化、固步自封。因为经验也有两面性,用好了是财富,用不好就是包袱,容易使人产生思维的定式和惰性,不利于科技创新。
对新人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和新岗位要求培训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的洗脑式的培训则是对员工创造力的扼杀。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只有极少数公司管理者相信普通职员也可能成为超级创新者。这种对创造力的偏见在需要创造性的职业中尤为严重。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细,对员工的监督更多,监视更严。技术的进步使得员工的每个行为都暴露在管理者的监视之下,强大的新型沟通工具和监视设备使得管理者无时无刻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进度了如指掌。但是,最有价值的人类能力——创造力,几乎不可能被“管理”。虽然很多管理工具可以让员工更顺从、更勤奋,但却不能让员工更创新、更忠诚。
在组成一个团队甚至组织的时候,组织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挑选和自己类似性格和经历的人,这样的团队往往更容易沟通,表面上也不容易产生摩擦。但“同质化”的人往往会有相类似的长处或短处,在组织中难以达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