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

2010-02-15 16:27王水泓许应荣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体育学校

王水泓,杨 萍,许应荣

(浙江财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8)

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

王水泓,杨 萍,许应荣

(浙江财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8)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无“人”的现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趋势格格不入。在21世纪,我们不能钻进传统体育教学的小胡同越走越窄,高等体育教学应贴近社会,融入更多的社会因素,呼唤人文精神回归,以人为本,使体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最有益方式,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目标前进。

体育人文精神;体育文化;体育教学;主体性

1 体育人文精神概述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即从体育文化心理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的总和。它总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一个特殊表现。“体育人文精神必须以人为核心,维护人的健康权利,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追求一种生活过程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人的生存健康关怀,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人性的张扬与追求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在这里体育人文精神一方面表现的是同感官的自然性相反的人格欢乐意境,表现人格,表现人的尊严,另一方面,预示人的自由——把参与主体的身体作为“精神”的一个器官。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唯人主义,这也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时代文化主题。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唯人主义原则,与体育文化的以人为价值源头,完善人性和维护人的健康,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的一般文化主题是统一的。体育人文精神推行唯人主义,就是摒弃体育的物化,摒弃对人的异化,消灭一切偏离人可持续发展轨迹的现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走向圣洁和崇高,使生命走向健康和高尚,使生命在人文价值的关怀中走向人生的辉煌。

2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悖离

2.1 目标单一化

目标单一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片面强调体育增强体质的目标。强调技能的掌握和合理负荷,忽视学生情意和能力方面的发展;第二,强调学校体育的社会属性,忽略个体的丰富性与差异性,以统一的目标限制学生目标追求的广度,以单一目标确立不同个体的努力方向,束缚了个性的发挥。

2.2 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

当前的体育教学中,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围绕竞技项目为主,强调运动内容自身的分类和体系,无视学生的身心需要,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分解和孤立在各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运动中。

2.3 体育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追求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舍本求末,将重心放在掌握规定的统一要求的技术上,苛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教学组织中追求学生绝对服从与指挥,强调行动整齐划一、统一;过高的技术要求,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片面追求教学组织的外在一体性,使原本丰富的体育教学沦为按部就班的机械操演,所谓人的发展在这里无疑是奢侈品。

2.4 教学方法上崇尚注入和训练,忽略学生自主发展的可能与需要,强调教师对限定课程的阐述和传递,学生只是接受者和吸收者,不仅学生的主观性不可能得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也受到压抑。人与人的交往演变为机械的演练。

2.5 教学评价上片面追求达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素质。不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学生的主观能力,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讨论。

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看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体育中,将原本是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沦为教学目的,忽略对“人”的培养。

3 学校体育悖离人文精神原因探析

3.1 科技崇拜哲学观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与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日益密切的联系。人类许多问题的解决,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科学技术在物质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人产生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有时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科学技术只承认经验的实证和逻辑的确认,从而拒斥情感,拒斥价值。这样,人的精神力量,道德的价值便必然要遭到忽视。由此折射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导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忽略。

3.2 传统的工具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诞生于工业时代的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强调教育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强调教育的保存功能和传承机制,追求把个体塑造成掌握一定社会所需知识技能的人。把教育理解为封闭的、刻板的、仅为传授知识而存在的体系。由此,教学变成一种存储行为,教师是储户,学生是保管人,只能耐心的接受、记忆和重复。这样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性与理性片面发展,忽视了人的完善。人的感觉、认识、精神、情感、意志、观念、愿望较少得到关注。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3.3 受生物体育观的影响

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体育的最大作用,在于它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身心健康。这是体育的最本质的特征。到了近代,由于体育的这种特征,体育为适应生产、战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需要,担负着培养身体强壮青年一代的自觉目的,把体育看作是对青少年及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手段的教育观,即“教育体育观”便应运而生。到了上个世纪,在欧洲,许多民间竞赛性的传统竞技游戏进入学校,并逐渐演化成了各种竞技运动项目。在它们普及的基础上,19世纪末举起了以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大旗,从而导致了近代体育中另一种体育观——竞技体育观的产生。尽管上述两种体育观长期纷争。但如果在站在一个新的更加概括的理论高度对其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把体育看作只同人体生理活动有关的事情,只是一种达到社会政治目的的生物学手段,在本质上同属于“生物体育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导致了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技术化,教育内容的竞技化,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的达标化。

4 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重构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照人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自己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赋予自己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何塞·马蒂)。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我们所从事的这项伟大事业的真义——促进个体“成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的思考实践,使人性的光环在教育中得以闪现。将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个人自由地运用理性的权力和情感与意志自由方面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

4.2 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其一,要突破传统的仅重视增强体质的目标。从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角度树立“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的三维健康理论,把情意方面的品质,把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性品质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目标;其二,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体育教学的全体性,把学生间显著差异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使每个学生均有相宜的目标,让学生个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

4.3 优化教学方法,改造传统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注重注入训练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显著的表现是将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的对象。随着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学习理论已占主导,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以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一理念体现了教学方法的非强制性,具有为21世纪教育教学服务的基本意义,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对体育和健康教学来说,主体性是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教学着力的方向之一,是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发展”的关键,教师要通过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运用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摆正自己既是劳动者、中介者,更是服务者的位置,有意识的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完整的人,是学会学习的人,是发展中的主体等观念,通过启发、引导、激活学生参与体育实践与创造活动,满足学生身体张力和内在的精神需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合作的学练与交流环境,精心培育民主、平等、人和、合作的师生关系,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体育学习主体,提升他们的社会主体意识。

4.4 转变传统教材观和教学内容,改造体育学习和生活之间相对割裂状态,关注学生生活世界

关注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要求我们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传统体育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仅仅是教师“教”的材料。离开教师的帮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常常产生不可逾越的困难。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需要去掉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体育本是源于生活并发展创新和沉淀于生活,其蕴含的丰富的生活价值,即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提高生活中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等,恰恰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是体育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体现。但是当体育学习沦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工具、饰品或牺牲品之时,过度功利主义的体育便硬生生地割裂了与学生生活世界有意义的联系,导致学生主体在“应试”压力下难以体验、享受、建构体育学习的生活价值而变得了无生趣,教师亦兴味索然。所以,改造的第一要素理应是打通生活世界与体育学习的联系,有机地将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具体学习串联起来,使学生当即能运用体育技能、精神为他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服务,提高学生体育价值的感性认识,从而发动和活化学生的兴趣,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朝着理想的方向健康发展。不难预计,今后的体育教学理应打破僵化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体系,将学生走向社会后一辈子也不会使用的竞技运动教材淡出教学内容范畴;二是剔除那些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内容,尤其容易要剔除无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其三是将学生十分喜欢的,与他们的生活和终身锻炼有作用的内容或项目“请进”体育课堂,教会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四是要特别重视建设校园的体育文化,以丰富的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

4.5 着眼未来体育教育需要,把学校体育与校际、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具有教育影响力的力量整合成一体,实现教育力量的大融合

未来的中国体育课程必走开放型之路,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只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活动,也不仅仅是增强体质的课程,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综合性的培养目标,必须依靠学校以及校际、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具有教育影响的教育力量的大融合。从体育教学活动的的宏观组织形式看,体育教学打破学校围墙,走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结为一体,建立校际联谊体育、家庭作业体育、社区体育、生态体育等既是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全面发展需要,也是时代、国家、中华民族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从教育的内容看,校际联谊体育、家庭作业体育、社区体育、生态体育是对学校体育的延伸与补充,对体育的时间、空间、资源的拓展。可见,校内外体育的融合,是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身心培养的重要途径;从教育主体看,学校、校际、家庭、社区、自然环境形成联合的有利于学生张扬的教育主体,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外融合的体育教育活动,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是实现教育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 伯特兰·杜林[法].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及教育[J].学民,译.奥林匹克评论,1993(3).

[3] 童昭岗,等.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4] 陈敏德.学校体育人文教育使命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5] 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6]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7] 胡小明.西方人文体育管窥[J].体育与科学,2001(1).

[8] 王琼.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学术界,2008(4).

[9] 曲宗湖,顾渊颜,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0] 陈义.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11] 施霏霏.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剖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Re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Teaching and Sports Humanism in University

WANG Shui-hong,YANG Ping,XU Ying-r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School is a significant place to foster students,since phys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having no specialis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ircl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modern trend of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In the 21 century,we can no longer follow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teaching method and get into a blind alley.Physic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should be close to the community,blended with more social facto rs,calls forth the return of humanism and should also be people-oriented.Therefore,sports can be the most beneficial way to maintain human health,the reform of physic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an move towards the goal of fostering students’spirit of innovation,social adaptability and student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ports humanism;sports culture;physical teaching;subjectivity

G807.4

A

1004-3624(2010)06-0066-03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Y200805904)

2010-09-20

王水泓(1959-),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人体运动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体育学校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