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价值探析

2010-02-15 15:14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太极拳体育

康 川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0 前 言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随着大众健身活动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健身、攻防之功效,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高校内开展广泛。这对太极拳运动形式传承和发扬本来是件好事,可笔者从多所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的调研中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重外形不重内涵,而且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本文从太极拳自身特点和普通高校开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对太极拳教学中的教学侧重点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新把握和定位,以期为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

1.1 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特色不突出

高校是太极拳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太极拳专业人才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太极拳课的教学质量。所以,要继续深化中师、大专以上太极拳教育专业人才教育的改革,加快太极拳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太极拳在高校的教育要领先于太极拳在中小学的教育。但在现阶段,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把太极拳当成学校太极拳教育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一种更能区别于西方体育的东方文化,太极拳教育改革应当首先从高校开始。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高校学生的太极拳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太极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考虑到年龄特点,大学生的理解能力要远远高于中小学生,高校的太极拳教学内容也应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由上至下”,中小学的太极拳教育才能进一步改善,才能使太极拳运动进入学校,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为太极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太极拳教学等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学生习武兴趣不高

“太极拳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体育”,太极拳的魅力不仅在于太极拳技艺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渗透在太极拳之中的几千年深厚积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当前的太极拳教育仅把它当作一般的体育项目,仅仅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教会学生一招一式,却没有让学生领悟一招一式中的攻防含义,离开了太极拳文化或文化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没有走得更远,学生对太极拳套路学习兴趣不高,通过海外优秀武技成功的范例分析,无论是韩国的跆拳道,还是日本的空手道,成为本国学校的必修课是其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必修课,会直接提高它的社会地位,并且使它能很快在全国深入人心。学校是个巨大的传播阵地,保障了它在本国有着长期、稳定的传播对象,从而奠定了其迅速向外传播的基础。太极拳作为有着浓厚“东方气息”的拳种,已经作为一种“品牌”在向世界推广。在这个大形势下,把太极拳作为太极拳必修课中的主要部分,会更加坚定我们太极拳教育改革的方向,那就是:有东方特色,有中国特色。充分发挥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中华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 普通高校加强太极拳教学的必要性

2.1 太极拳教学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

太极拳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它是对人与自然的交往建立在征服与被征服关系上的反思和纠正,继而追求一种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这种追求生态和谐的自然观,能十分容易地转化为追求社会和谐的人文观,即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友好亲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地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信息充斥社会,而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单纯的群体,缺乏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事物,常常是不分良莠地全盘接受,且具有很强地“模仿性”。现在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校园暴力”、“早恋现象”,并由此引发的打架、偷窃、抢劫、色情等一系列犯罪,而且,有调查表明,中国犯罪群体正迅速向“年轻化”转移。当今社会是个资讯发达的社会,学生通过互联网、影视、模仿社会不良现象等等,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太极拳蕴含有深刻的哲学理念和思想基础,通过练习技术和学习理论,不但可以调整人的生命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还可以从太极拳运功的文化氛围、审美情趣、人际交往和生命感悟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然陶冶、心理的稳定平衡和生活的返朴归真。这不但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稳定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正确、健康的道路上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思想健康,与社会、自然合二为一。

2.2 太极拳教学培养后发制人的思想

“后发制人”的伦理思想内涵太极推手主要采用后发制人的战术,一般并不主动出击,强攻硬取,往往先让一步,先“化劲”后“发劲”,“力由人借”,“舍己从人”,做到有理有节,体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仁义道德伦理思想。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渗透。西方的哲学是以“强调自我、崇尚个性”及“追求个人英雄主义”为主流,这种文化与思潮的涌入和冲击,就能很好地解释为现阶段学生的“极端叛逆心理”、“标新立异的穿着打扮与做事方式”、“自私心理”及“逞强斗狠的英雄主义”等等。而太极拳是“以易为经,以礼为纬,出入于黄老”,主张“敬”与“礼”,后发制人,强调“仁爱”的精神。由此,习练太极拳,可从根本上纠正青少年学生错误的做事、做人理念,把礼让、仁爱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学生的身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抵制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与渗透,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的这种“天人合一”、“后发制人“的哲学思想观,对培养形成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上的人际关系理念,表达了中国人完善自身、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把这种太极拳所包含的思想运用在学校教育之中,不仅仅是体现了东方文化特色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自己的道路,无论是这一代还是下一代,都要坚定不移地以我们传统美德、优秀文化作为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吸收别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又不失自己的特点,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学校教育体系。

3 加强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对策研究

3.1 端正太极拳教学思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各种运动形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坚持传承并保证太极运动形式与内涵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对于思想上的重视,可以借鉴邱丕相教授对日本国术武道进入体育课堂学习的介绍,其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将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项目的动作简化精选,用少数几个形体姿势变化并不复杂的动作,去严格地教授中小学生,教学程序十分规范,师生双方都非常虔诚,正所谓用武道的礼德来教学武道,结果是,学过武道的人,都能切实地入门一个或几个动作。从上我们不难看出,首先在面对国术的态度上,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管学生是什么心理,只要老师在学习之前,远离杂乱喧闹的环境,选一块空气清新安静的环境,用语言激励武道精神,用武道礼节提高大家注意力,老师以身示范,非常虔诚地对待太极拳的教学,就会使学生肃然起敬,慢慢安静下来,在这种相对安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找到内在的松静状态,使学生克服心中杂念,从而达到情绪放任自然,全身放松。这种环境的创设就为太极拳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切实地对待太极拳的学习。

3.2 重新定位太极拳学习目标

从太极拳特点和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开设的具体实际可以看出,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将目标定位于太极拳学习的入门阶段。所谓入门可概括为能将太极拳基本套路(24式为例)的动作基本准确地完成,动作舒展柔和;在打拳时身体放松,心理安静,精力集中,呼吸自然即可。也可概括为,外形做到准确舒展,内做到自然松静。具体教学应从三个原则慢、轻、圆入手。求慢,初学中须刻意求慢,因为求慢既可以避免因动作草率而影响姿势的正确,同时又可以养成慢动作的习惯,在慢中体会身体放松,呼气吸气协调,情绪放任自然的感觉。求轻是为了克服学生心理上“打拳必须用力”的想法,因为,太极拳的练法主要是从精神上去养成感觉灵敏,并不是专从动作上去追求身手灵活。求轻,既可以在动作的轻重上减少注意而听任自然,又可以避免今后练功妄动拙劲而误入歧途。求圆,指初学者在手的动作上先养成走弧线的习惯,日后全身动作相互配合,自然能把圆形动作做得圆满。如在教学中能达到此目的,可以缩减或学习部分太极拳动作,关键是使学生在一招一式中能切实体验或感悟太极拳内在的特点,并能初步掌握练习太极拳的方法,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改变太极拳学习侧重点

从太极拳的特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运动重在韵合,不像田径、体操等现代体育项目重在形似,“形似”可模仿,“韵合”靠内悟。而我们在教授太极拳时,老认为太极拳内涵是在熟练后才能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身形、动作规格、演练水平,而忽略了内在松静状态,肌肉感觉的体验,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拳就只注重花架演练,而走入习练误区。所以,管是初级阶段的学习,我们也要抓住太极拳运动的核心而展开教学,最好先借助十三式中一些基础简单的架势练习,如:无极势、起落势、分鬃势等体验心静体松,气息绵绵,虚领颈顶,意念集中的感觉,每节课前多做些这样的练习,对太极拳套路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及早感悟太极神韵。

3.4 制定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教学评价既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也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上的变化的价值判断。但是,长期以来,太极拳过分地追求标准与客观量化,以至于大多太极拳教师统一使用太极拳竞赛标准来进行评分,最终得出学生的期末太极拳课成绩。这样到头来更是深深地陷入狭窄的主观随意性之中,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太极拳运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文化、社交、社群认同、美育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体育更加需要,也促使终身体育的意义更加突出。参加太极拳运动,在参与中得到娱乐,接受教育和锻炼,既是太极拳爱好者的生活需要,也是太极拳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学太极拳教育工作中,太极拳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借鉴良好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与要求,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太极拳教学评价同样不能盯着简单的结果测试,以往简单的身体素质测试和学习结果量化考核(也称为“技评”)是不足取的。大学太极拳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现代教育的目的任务应保持一致性,这是不可争议的。面对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大学太极拳作为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亦是人才培养。所以太极拳教学评价也要拓宽视野,着眼于每个大学生,从严格的共性标准化评价转化为每个学生必须达到而又容易达到的“共性基本标准”加以因材施教的“个性发展标准”。当然,太极拳学习过程与其它项目学习一样亦非单维度的认知活动以及信息的单向灌输,而是包括情意和人格系统的整体性学习,那么太极拳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自我感受便具有重要的意义了。只有尊重学生的内在体验,教学的评价才可能趋于真实。当今的太极拳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太极拳基本技术、基本理论等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非认知因素和人文因素。因此,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

[1] 康戈武,邱丕相,戴国斌.从文化好奇到文化战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6):12-13.

[2] 王益权.对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探讨[J].搏击·太极拳科学,2005(12):25-26.

[3] 付雯.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4] 王岗,郭海州.太极拳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 李斌.试论太极拳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太极拳科学,2005(5):24-25.

[6] 杨涛.山东省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96-98.

[7] 蔡仲林.试论学校太极拳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2.

[8] 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3):67-69.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太极拳体育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2016体育年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我们的“体育梦”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