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春 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从宏观入手监管出口玩具质量
夏春春 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我国出口玩具曾发生多起召回事件,由此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亟待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旨在分析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从加强出口玩具宏观监管入手寻求解决办法,最大程度消除贸易摩擦,扩大我国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扩大出口。
出口玩具;质量安全;召回;宏观监管
近年来,我国出口玩具多次发生召回事件,玩具质量安全问题被无限放大,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公正炒作,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一时遭到部分消费者诋毁,我国轻纺产品尤其是玩具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国际环境进行分析,出口玩具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贸易摩擦只是表象,隐藏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纠纷背后的政治化倾向,其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构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过程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从监管层面分析,检验检疫机构由于受人力资源限制,检验的覆盖面十分有限,部分出口产品认可了企业的检验结果,极少部分出口玩具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出口玩具加工企业未使用合格油墨导致铅含量超标,进而造成产品被召回,检验监管工作有缺失的嫌疑。分析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一方面给玩具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企业主树立质量主体意识,提高保障玩具质量安全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严峻的形势,检验检疫机构不仅要加强出口玩具的微观检验,更要从宏观监管入手,从治本的角度寻求解决办法,消除贸易摩擦。
出口玩具历来是重点敏感商品,极易因质量安全引发贸易纠纷,而且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容易给婴幼儿造成伤害,所以,切实履行检验检疫监管职能,加强对出口玩具企业的宏观监管尤为迫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检验检疫机构所肩负的责任也日益繁重,如果还以批批检验的方式行使其职能,与实现“监管有效、方便进出”的目标不相符合,检验检疫机构所具备的检验能力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验需求。
检验检疫机构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能的履行侧重于监督和管理,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检验监管工作中实现以检验为主向监管为主的职能转变。要改变重检验轻管理、以检代管的工作方式,代之以检管并重,以管为主,将检验寓于监管之中,实现从“检验产品”到“监管企业”的转变。
加强出口玩具的宏观监管应不断开拓检验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展监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严格质量许可管理,拓展出口玩具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宏观监管手段进一步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主体,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内部质量管理,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责任人的意识,帮助提高出口玩具整体质量水平,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达到出口玩具质量安全标本兼治的目的。
部分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对出口玩具实施全过程监管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玩具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辅材料进仓、产品设计、外发加工、关键工序操作、成品检验、售后质量溯源等环节,检验检疫机构可以通过审查、验收、监控等手段对上述环节实施监管,通过全过程有效监管,对出口玩具企业生产全过程构建起完整的监管链条,构筑出口玩具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最大程度上消除企业各个生产关键点的质量隐患,提高出口玩具质量。
全过程监管可以实现监管的“两头延伸”:通过对涉及安、卫、环项目的原辅材料检测,实现对原辅材料的源头监管,把好原辅材料的进仓关;通过对玩具产品后市场的质量追溯,实现产品的质量溯源,分清责任、落实责任归属。全过程监管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外发加工环节也纳入了监管范畴,扩大了监管范围。对出口玩具的全过程监管是加强宏观监管的新举措,它拓展对出口玩具企业的监管广度和深度,有效保证了出口玩具的质量安全。
为保障出口玩具的产品质量,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出口玩具质量许可制度,最初实施质量许可制度的出口玩具种类包括布绒玩具、电动玩具、机械玩具和塑料玩具等4类。由于2007年发生了一系列出口玩具召回事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发布了《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对11类出口玩具实施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制度。
为实现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工作与检验监管工作的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效能,2008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将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工作与检验监管工作统一管理。质量许可制度作为宏观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自实施以来,对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稳定出口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仍有待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统一掌握尺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
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是一种行政许可,也是准入的门槛,检验检疫机构有必要严格按要求实施管理,涉及质量许可的政务公开、接受申请、审核、批准等程序须按规定执行,关键还应严格把好质量许可的审核关,不随意降低准入门槛,将确实不符合《出口玩具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注册登记)审核要求(试行)》的申请企业挡在门槛之外。
严格把好质量许可的审核关,不随意降低准入门槛,既有利于保证准入企业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维护质量管理基础扎实的规模型企业公平竞争利益,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玩具的总体质量水平。在严格质量许可管理的同时,检验检疫机构还须加强质量许可的后续监管工作,通过后续监管、“飞行检查”等手段发现问题,纠正偏离质量许可审核要求的行为,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积极引导出口玩具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宏观监管、促使企业管理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仅使出口玩具企业获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张“通行证”,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内部人员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和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意识和对顾客的服务意识;提高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能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出口玩具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的管理欠规范,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玩具企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出口玩具生产企业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审核要求(试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汲取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建立质量体系应该说基本满足了玩具生产的要求,但如果仅限于此,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理想的结果是将质量体系审核要求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机结合,建立一个融入了质量许可审核要求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审核来规范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
鉴于玩具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尤显重要,玩具企业应加强对供方的管理,尤其是对外加工合作单位的管理,可要求加工单位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作为主要的合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合作,维护自身利益。
对外经济日益的发展,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加快实施宏观监管,有利于检验检疫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经济调节职能,从源头控制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加强宏观监管,并非彻底放松或弱化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多年的实践证明,依法做好出口玩具涉及安、卫、环项目的法定检验仍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检验,可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把好出口玩具的质量关,验证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宏观监管,实现宏观监管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出口玩具质量安全标本兼治的有效方法。
[1]王义高.玩具召回事件敲响中国制造警钟 [期刊论文] .金融经济(市场版).2007(10).
[2]纪彬,吴彦.中国玩具出口贸易面临机遇与挑战 [期刊论文] .广东科技. 2007(6) .
[3]中国玩具被召回调查:生产商在薄利中挣扎. 2007.
[4]欧盟官方周报.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R]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