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是挑战更是机遇

2010-02-15 05:10高德柱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年3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高德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100814)

发展低碳经济是挑战更是机遇

高德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10081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有色金属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分析,为政府、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担当的责任和做法提出建议。

低碳经济;发展;机遇;有色工业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节能增效力度,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和现实突破口。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由此而引起的能源、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人类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旨在围绕整个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作出更加有效率的选择,以求达到最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据相当高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人们通过系统地调整体制从而激励节能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随着经济不断扩展,逐步减少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传统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间旧的高度相关关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我国由于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因此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我国为改变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正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大家都知道,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 t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排30%和70%。未来20年我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这是挑战之二。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之三。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巨大。发达国家既想占领我国市场又想赚我们的钱,我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设备。以我国现有的GDP估算,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要达到大约30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的水平,这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之四。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与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因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过度排放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生气候异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近20年来,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不仅使交通瘫痪,生产破坏,而且还威胁着地球脆弱的生态系统,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如果不采取措施大力减排温室气体,北冰洋很可能在未来60年内变成一池“死水浑汤”。如果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不下降,我国2100年的地表年平均气温可能要上升2.2~4.2℃。面对全球气候问题,早在1990年,联合国就召开大会进行讨论,建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并在各国间签订国际气候公约。2005年2月,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7年9月8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关我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新的国际减排合作框架。2009年11月25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虽然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应对气候变化,但低碳经济的实现效果同节能减排异曲同工。今后几十年,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贮量有限,能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已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另一方面,我国的石油资源过分依赖进口,受制于国际高油价以及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问题,而国内有限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也在快速消耗之中。因此随时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挑战。为有效化解能源危机,应在世界范围内拓展能源供应的渠道。另外,更主要的是应致力于降低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减少排放。基于低碳经济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的实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不竭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使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传统产业的衰退给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空间。此时,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进步将填补经济增长所需技术进步的供需缺口。另外,低碳化还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和竞争格局。如果措施得当,我国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将为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与发展循环经济是相通的,也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或城镇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是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具有辐射和带动功能,引领着区域的发展方向。今后,我国应在推行低碳经济中科学规划试点城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区。有理由相信,低碳经济区将成为我国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区,未来我国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实验地。

3 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带来的机遇

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实质就是减碳,这种减碳的过程也就派生出了减碳经济。减碳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发展的新机遇。

减碳经济就是首先要考虑最省钱的减排办法。减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办法实现,其中建筑节能的方法是最经济的,建筑节能减排1t二氧化碳可节省100美元,提高燃油经济性只能节省80美元。剩余60%的减碳要通过减排实现,包含混合动力、煤电和太阳能减排,这其中太阳能减排是比较经济的方案,减排1t二氧化碳只花费30美元,而混合动力减排1t二氧化碳要花费100美元。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火电减排方面,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来自电力行业,而在全世界所有的火电厂中,煤电就占了72%。美国的目标是,2015年后新燃煤电厂每兆瓦时二氧化碳排放少于0.5t,2020年后少于0.4t。火电减排需要发展清洁煤技术IGCC和CCS,在输配电环节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美国汽车能耗标准是,到2020年油耗要比目前降低40%,达到平均行驶100km油耗约6.7L的水平。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已决定在上海、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最高每辆可获60万元的财政补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其中业界最看好动力电池材料的投资机会。建筑节能方面,美国对建筑减排的目标是,到2016年建筑能效提高60%。建筑节能包括节能门窗,门窗是能耗最大的,占50%;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占30%;节能灯具和家电,灯具及家电能耗占20%。

美国的工业减排新方案目标是,2002—2012年间总共削减1亿t工业碳排放,其中2012年削减200万t。在美国,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而我国却高达70%,高能耗增长困局亟需打破。工业节能包括高效电机、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循环经济包括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营业用水等均取自于矿产资源。在现实矿产资源开发生产活动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50%的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仅为30%。全国可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元,每年约有200~30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失浪费。

节能设备中,垃圾综合利用能创造2 500亿元的效益。其中,垃圾发电的市场每年约400亿元;钢铁工业领域低温余热发电的市场约150亿元,如果再加上水泥、冶金、石化等其他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则能达到400亿元左右。1m3的瓦斯可以发电3.2~3.3kW·h,如果我国瓦斯抽放量达到42亿m3并被全部利用,则可以发电126亿kW·h,相当于增加570亿t标准煤,可缓解能源紧张局势,同时,还可减排6750万t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首先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治本之策。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正得到各国持续的追加投资。其次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汽车产业中兴起的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也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值得一提的是,碳交易市场本身也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等规定,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或减排工作做得较好的机构,可以将碳排放配额拿到市场上交易。碳交易已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帮助。

4 发展低碳经济,有色工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传统行业能耗环保考核将成为主要措施之一,也给有色工业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十一五”的前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0.1%,2009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35%,2010年单位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望实现。由于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70%,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和85%,因此,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国家正在制定钢铁、水泥、电子信息、军工等行业以及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重点行业的能耗、物耗和环保技术标准规范也正在制定或修订过程中。此外,工信部还会同科技部组织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和应用研究,主要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并将制订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仍将面临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比低等约束,按照现行发展模式,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而且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加大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力度十分必要。

低碳经济将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替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革命是电力,电力是传输能源,使能源生产规模化,成本降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新能源革命,就是防止不可再生能源枯竭,防止气候变暖。

新能源革命发生在3个领域:一是能源的提供方式,由石油、煤炭向清洁能源过渡、低碳能源过渡,新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20%;二是能源的运输方式,由电网运输向智能电网过渡;三是消费方式,由用油向用电过渡,还有汽车、建筑这些消费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新能源如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海洋能发电都必须有专用的发电设备,因为设备的使用条件不同,对制造发电设备的有色金属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性能要求,这就给我们有色金属工业优化产品结构提供了新机遇。太阳能发电用的太阳能电池在电池材料上还有不少难关等着我们去攻克,同样给有色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各界都非常看好太阳能的发展前景,但太阳能电池却十分依赖稀有金属铟。再有,新能源的应用必须有智能电网和高效的储能电池。这些都给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包括动力汽车、动力汽车电池和电池材料,其中电池材料是产业链的核心,新能源汽车利润率只有20%左右,动力汽车利润率可以达到30%~40%,而电池材料利润率是最高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利润率是70%。这就给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新机遇。

当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当中,有色金属工业所面临的新机遇绝不止这些。只要高度重视、认真发掘,完全可以不断地发现更多的新机遇。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把有色金属行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总之,要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以及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我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a challenge,but also an opportunity

GAO Dezhu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814,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based on the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low pollution,low-emission,the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the world's hot spot.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were discussed.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wa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and the change from high-carbon economy to a low-carbon economy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Meanwhile,the opportunities and situ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were analyzed.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responsibilit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ow-carbon economy were made.

low-carbon economy;development;opportunities;nonferrous industry

X32

A

1674-0912(2010)03-0004-04

2010-01-20)

高德柱(1940-),男,辽宁锦州人,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原中国银行副行长,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副局长,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