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黄岩招生自考办 318020
2010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体育局出台关于对“三模三电”(航空航天模型、航海建筑模型、车辆模型、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和电子制作)和定向比赛加分项目进行进一步规范操作的通知。首先在发文之前,该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在社会各方召开了一系列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建议;深入各地开展专题座谈会,通过调查研究,对该省的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局部调整,并加大信息公开和过程监督力度,以维护高考政策的公平、公正。从这一系列举措中,不难看出浙江省有关方面对于往年高考体育项目加分政策的不够完善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通常一名高考学生,要通过体育项目获得高考优惠政策给予的加分,他要通过以下一系列程序:
1.向基层学校递交符合加分项目报名条件的相关材料
2.基层学校审核报名材料,符合条件的学生集中公示
3.输入报名系统,打印出加分登记表,送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4.审请材料上报到当地招生机构汇总
5.审请材料上报到所属市地招生机构汇总
6.审请材料上报到省考试院汇总审核
7.参加省统一测试
8.达到加分成绩标准的学生公示9.加分
笔者就这一系列程序中,就为何有高考体育项目加分作弊为入点来分析议论个人观点之于如何完善高考体育项目加分政策。
一些高考学生的文化成绩距离自己的求学目标比较接近,但把握性还不够大,如果在高考文化成绩基础上再多出10分20分,那样子就能保证本人上到理想中的大专院校。考生的平时成绩让家长担心的就是差这么一点点保证,怎样才能拿到成绩以外的10分20分呢?例如2009年重庆的“何川洋事件”,其父母为了确保成绩优异的孩子能上北大清华,不惜违法乱纪进行少数民族身份造假,妄想通过这种变相手段拿到20分的高考优惠加分。当然这个事件只是高考政策加分中身份认定方面的造假,进行高考体育项目加分作弊的目的和这个事件却是同出一辙,一部分家长就是因为子女的文化成绩一时半会提高不上来,于是他们就从高考体育项目政策加分等途径中想办法了。
针对整个的加分流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容易人为操控的不完善之处。
据浙江省2009年已统计到的4000多名高考加分考生中,近600人左右是“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群众投诉、质疑的重点对象主要是这批人。回顾2009年及之前该省按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出台的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测试认定工作,对于申请加分的学生条件放得很宽,要求加分的测试对象只要参加了全国性比赛,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之后,他们都可以申请加分测试报名。一个没有讲明项目、范围、规模的全国性比赛可以给人一个多大的活动空间呢?历年的体育项目高考加分提到的“其他全国性比赛”到底指哪些比赛?“其他全国性比赛”所指向的是那些容易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项目,这给一些钻空子的有心人提供了很大的平台。有需要的学生家长和部门就冲着其他两字各为所需给学生拿到了测试资格和称号。这种走歪门斜道的人势必还带动了其他和他们有同样心思的人一起漫延了这股风,造成了资格比赛组织不够规范、获奖获证人数增加较快等情况。这类学生凭着这种资格赛和称号申请了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统一测试。
公示操作对于高考加分操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社会监督过程。特别在基层学校的公示过程中,是非常容易识别出一名学生是否有特长,平时是否参加过特长比赛,是否存在着作弊行为的。在基层学校的公示中应该具体明确公示出学生特长优势内容及指导老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参加的全国性比赛及获得的二级运动员称号。作为基层学校以及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同样要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要维护绝大部分高考生的利益,在最初的审核一关就堵死投机者。有一些经办人的态度却刚好相反:抱着不得罪人的态度,怀着一种学生反正要通过省统一测试以后才加分的侥幸心理,审核资格马虎一点好了,送上去测试的人多点就多点,学校就做个样子公示一下好了,要是最后能加到分那不是更好?多个人上线上重点,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方的工作本来完全可以鉴别考生是否真正具有某个项目的特长,但是就在这一关键中的关键,让一些考生真正蒙混过关。几个部门联合组织这样规格的加分统一测试,首先在选聘测试工作人员素质方面没有保质保量,一些裁判没有严格执行项目竞赛规则和既定的测试标准,给一些测试学生大开绿灯,因而在2009年一下出来很多在“三模三电”上的特长生,给真正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也整成了同一高度。是什么原因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不顾忌在场的领导小组和监督人员,可以看在测试人员的情面或者说违反工作人员测试纪律给予测试者方便呢?省内某些项目可调配的资源非常有限,举办赛事中常常出现工作人员既是选手的老师,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的现象,这种现象也造成了在学科回避方面形同虚设。本来造假的学生在统一测试过程中很容易露马脚,却因为工作人员的配合被有心人当成了走过场,所以最后结果必定是给“有资格有成绩”的考生加分了。
高考加分是一项执行多年的政策,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帮助高校选拔一些专业需要的特长生。如果很多考生对于某一项技能都很快上手,轻易达到某个成绩层次,很多人都会的东西就不应该是特长,起码衡量技能的成绩层次要上升到确实反映了学生在该方面是优于他人的。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不规范,一旦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定量标准,就会被投机之人“泼了脏水”,出现了少数人参加的谁也不知道的全国性比赛,造成体育项目加分测试对象人数增多,也意味着在依照政策操作的源头上出现了漏洞。越多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政策上的优惠,社会反响方向会转向职能部门,而不是作弊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招生制度的权威性就难以得到真正确立,从而质疑职能部门出台政策的公平性,损害了高考信誉。
在基层学校的公示对象在于老师同学是不陌生的,如果在基层学校公示期间强调周围的人去看一下公示对象情况属实与否,也给上一级的操作部门减少了干扰因素。特别是测试结果出来之后的基层公示工作没有配合做好,走了过场,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上报的学生明明没有项目特长而弄虚作假的,却享受着不该享受的优惠加分,那么肯定考生家有背景,肯定走后门了。长此以往,社会会习惯于以一种近似麻木的心态来看待这种事情。这种现象会给那些脚踏实地积极上进的考生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工作人员一个沉重打击,从而加剧助长社会不正之风,阻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当前,广大社会人士认为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既要更好地发挥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又要更好地促进高考公正、公平。通过现在已公布的政策来看,浙江省有关方面对于 “三模三电”等体育项目高考加分进行定项目、定赛事、定名次的三定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和过程监督力度。在完善高考体育项目政策加分的工作中,笔者建议:
省级的高考加分政策原则上都是本着教育部的规定执行,但是很多问题应该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例如高考加分政策中少数民族加分一条,汉族学生通常都享受不到,但在浙江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高考学生,只要符合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考生,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浙江省出台这条政策就是考虑到汉族在该自治县是少数民族,如果浙江省有关方面不进行调查研究依照教育部文件不出台这条政策,那么这些汉族学生就享受不到国家政策的优惠。高考体育项目加分政策作为高考政策加分中的一块内容,也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不断在工作中查漏补缺,听取基层和社会的意见,把招生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行业中有一句话:招办就是“照办”,照着政策办事。出台的招生政策符合本省实际情况,操作性强,无论从防止考生、工作人员作弊,还是维护国家招生考试的权威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部出台高考加分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可是,由于本身制度上的缺陷,被人利用,被人投诉,有关部门如果是直接把这个加分项目砍掉或降低加分值,其实都是不理智的。对于那些真正有项目特长的考生来说,这些无辜学生受到了那些作弊者无端的牵连。另外取消了高考加分或降低加分值的政策,恐怕会造成这些偏才怪才的考生在某学科的天分受到打压。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应该坚持学科竞赛加分20分投档政策,总不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特长是特长,艺术、体育特长就不是学科特长?!在三十多万名的考生中,每一名考生都应是公平、公正原则的对象,毕竟一项政策到具体的一名考生身上,不要说10分或20分的分值,就是1分之差有时也会造成考生的终身遗憾。对于有考生钻空子的事件,只能说明该工作存在人为操纵的部分和不完善之处,可以通过方方面面去完善制度,去监督过程,从而有效维护这一工作的操作机制和信用关系,却不能“一粒老鼠屎而端掉一锅粥”的思想而否定掉该政策对高校招生制度的补充作用。
高考加分政策出台是高考工作中的敏感部分。最后一关的具体操作是落到招生部门,群众的目光似乎就落到该部门,但其实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是招生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这个应该是很明显的事实存在,只要这块的腐败在,造假在,很多后续工作做的都是填补漏洞的工作。主管部门应该制止假二级的产生,测试考生拿在手上的可是“货真价实”的证书。
另外,切实实行统一测试中的回避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个别工作人员(既是考生的指导教师,又是裁判)顶着多种身份拿不懂行去挤兑监察小组,觉得在测试过程中不按既定程序走给考生开绿灯,不懂行的人也看不出来的,完全无视原则立场。对于工作人员在测试工作进行之前有一定的保密制度,对于违反纪律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有处理。这种现象如果不清理,单靠招生机构去出台政策去围追堵截加分作弊,靠他们的一己之力能达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吗?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第二章第十三、十四、十五条明确讲明考试工作人员应回避工作却隐瞒不报的、玩忽职守及协同考生作弊等一系列犯规舞弊行为的均应视情况处理。
只有通过制度立法加大刚性执行处理力度,只有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出力去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政策,做好社会公示监督,才能做好高考体育项目政策加分的系列工作。
[1]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江教育考试网.2010-1-09.http://www.zjzs.net/main.asp?id=1758
[2]郑代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诚信危机及其化解路径.中国考试.2009(9)
[3]重庆文科状元民族身份造假 其父为县招办主任.新浪网.2009-6-27.http://news.sina.com.cn/c/2009-06-27/031518103205.shtml
[4]浙江高考加分.人民网.2009-6-24.http://wz.people.com.cn/GB/140254/146278/953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