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一五”神州满眼春

2010-02-15 06:17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十一五经费支出贡献率

■ 本刊记者 黄 虎

回望“十一五”神州满眼春

■ 本刊记者 黄 虎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5年里,我国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世界大概共有500多种工业产品,其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

2010年1至10月份,全国24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80亿元,同比增长51.6%。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扭亏,1个行业利润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6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5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7.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4.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7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持续改善。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首;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50.7%上升到52.5%。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当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0.3%上升为43.4%。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宏大战略向纵深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于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均衡性进一步提高。

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总产四上一万亿斤

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次超过1万亿斤,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长2.9%。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物价和缓解通胀预期。

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改善 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2010年前3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4.4%,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6.8%,消费、资本、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分别是3.6、6.3和0.7。与去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点都有所下降,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有所上升。

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据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公报显示,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我国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达到新的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70.3亿元,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730.8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8倍和4.8倍,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1.6%和19.0%。

2009年我国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801亿元,是2000年的6.9倍,年均增长23.9%。随着这方面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2009年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7.2万件,是2000年的13.7倍;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为5.2万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为68198.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65838.2亿元;新产品出口为11572.5亿元。

2009年,内资企业R&D经费支出为277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量中,内资企业的贡献达83.4%。从内资企业相关科技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看,发明专利申请数为6.9万件,占74.9%;拥有发明专利数为8.9万件,占75.4%。内资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44646.0亿元,占65.5%;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2454.5亿元,占64.5%。

载人航天、绕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TD—SCDMA、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特高压输变电设备、100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

三、资本市场步伐加快 有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20年的时间,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取得了规模的扩张,也实现了质量和结构的提升。截至今年11月底,上市公司家数2026家,总市值26.43万亿元,流通市值19.01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达到71.9%。主营业务收入从1990年不足10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逾12万亿元;净利润在老8股时期不到4000万元,2009年底已超万亿元。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都已上市,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十一五”期间,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全部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主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金融业整体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渐发挥,资本市场正在加速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资本市场为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易提供了高效平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四、创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2001年,科技部在国家“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此开启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征程。国家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以电动汽车研发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地公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以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进程。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投入近20亿元,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中国已掌握几千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专利,制定了上百个电动汽车及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并已建立起以30多家国家级研发基地、上百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的电动汽车科技创新与规模示范,已带动社会投入百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已被确立为我国着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开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3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全国铁路将投产新建铁路1.6万公里以上,铁路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以上。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

“十一五”期间,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铁路重载运输屡创奇迹。2008年,大秦铁路煤炭运量达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仅这一条铁路就完成了全国铁路18%的煤炭运量。铁路部门还先后在北同蒲线、迁曹线、大包线等铁路开行万吨级重载列车,创造了客货共线铁路运输速度、密度、重量的世界纪录,我国重载铁路的整体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六、民生建设温暖人心

国盛在于民生。社会保障的支出从2006年的2010.02亿元提高到2010年预算安排3185.08亿元,连年递增;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0年预算安排1389.18亿元,高达10倍;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已超过1.6万亿元。

编者按:

“十一五”(2006-2010)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本刊摘编了国民经济、科技创新、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民生建设、高铁飞速发展六方面巨大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十一五经费支出贡献率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