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坤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青海 西宁 810000)
青海作为全国后发展地区,发展是第一要务。走循环经济之路是青海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又是全国重要的矿物原材料基地,青海经济的振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矿业循环经济,更加合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急为迫切的任务。
青海省处于各大地质构造单元衔接位置,成矿地质背景相对较优越,潜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有长足进展,共发现矿产132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107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共有85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重要地位的45种矿产中,青海省占有32种。全省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9种列全国各省区前10位,27种列前3位,其中列全国各省区矿产资源之首的就有11种矿产。青海的钾盐、锶矿、锂矿、镁盐、湖盐、石油、天然气,金、铜、锌、铅、以及石棉、石灰岩、石英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矿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青海省优势资源;煤炭总量虽然较小,但大部分为高价值的焦煤,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开采利用,是特色矿产。近十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地勘投入大大增加,矿产勘查成果显著,又新提交了一大批矿产地和资源储量,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
青海也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省份,矿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青海的石油天然气、盐源、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以金属矿产为基础的冶金业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业也已成为两大优势产业。在青海省的经济结构中,采矿业及后续加工制造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760.96亿元,其中矿业总产值为200.34亿元(不含后续加工业),矿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6.33%。
2004年以来全省矿产资源采选业的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在54.31%~68.45%之间,且有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而青海依托矿产资源形成的三大支柱工业(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两大优势工业(冶金业和建材业)产值及增加值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56.82%~86.63%和70.10%~86.63%之间。这都表明目前全省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基础上的延续,由资源勘查—资源开发—资源加工利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不仅为青海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青海省经济目前还正处在发展初期,处于经济发展倒“U”型曲线左侧的上升阶段,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是很大的,并且还需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青海经济是以矿产开发为核心的重工业化特征。因此,矿业经济走什么样的路子,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发展的方向,资源经济(矿业经济)发展途径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青海全省地势高峻,气候寒冷、高原缺氧,西部干旱,荒漠、戈壁广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青海经济总量还很小。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是矿产种类多,共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分布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点。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带动意义的和高附加值的金属矿产并不太多;且多数矿种经济的基础储量相对不足。
二是地质勘查程度低,提供可供规模开发的矿产地严重不足。全省已发现的近4000个矿产地中,有80%多属地质勘查程度较低的预查以下程度,达到可供规模开发程度的矿产地较少;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总量中大部分为资源量,各类固体矿产资源中,基础储量约占总资源储量的28.79%,可开发利用的储量较少,仅约占总资源储量的16.53%。形成矿产资源“三多三少”(工作程度低的矿产地多,程度高的少;资源量多,储量少;低价值的矿产多,高价值的矿产少)的特点。
因此,大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勘查程度,提供更多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基地,是当前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全省共有生产矿山707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型矿山和小矿。据统计,全省共有大型矿山开发企业27家,其中矿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矿山企业有25家,占年产矿石总量的71.72%,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95.61%,占全省矿业利润的98.76%。由此可见,大型矿业企业虽少,但却支撑着全省矿业经济的总量,骨干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大型矿山开发企业在全省矿业经济中仍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上看,目前矿产开发总量还很小,所以,青海目前还是资源大省,矿业小省,发展矿业经济,推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十分巨大。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严重存在。在全省700余家矿山企业中,大部分是民采的小矿,矿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原矿为主,开采方式粗放,无一定开采计划或方案,对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据统计,其平均采矿回收率不到50%,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大部分没有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矿业经济还面临资源约束的矛盾。一方面,矿产资源有限。随着矿业的发展,可供规模开发的产地越来越少,矿业经济难以为继和扩大;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回收率低下,综合利用水平低,相当部分共伴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造成废渣、废水污染。例如全国最大的察尔汉钾肥生产企业,每年都有大量富含镁离子的“老卤”(废水)产生,其中富含镁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有色金属矿山生产也产生大量富含硫的尾矿堆放等,这些尾矿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使得大量宝贵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其三,矿产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矛盾显现,青海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可能成为我国新的矿产资源供给基地,但是,这一地区也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的意义十分重大。这就造成保护环境与发展矿业的矛盾凸现,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矛盾也将是涉及矿业经济如何和谐发展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矿产开妱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研究,加强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矿业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路子势在必行,也是青海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具有较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针对青海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开展区域矿业循环经济论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出台本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并且针对青海矿产资源特点,调研、制定和出台有关支持、辅助矿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矿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加强资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支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新方式。从矿业权的审批、项目立项核准开始就把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政策关,坚决制止矿产资源的简单利用方式,减少“三废”的产生。目前,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验区,为区内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一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一方面,在新企业注册申请时就要求对矿产共、伴生组分要综合利用,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已建矿山企业要更新改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回收率,对尾矿废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尾矿作为资源提取其它有用组分。使得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进程加快,矿产品生产中贯彻循环经济“3R”原则。现在察尔汉钾肥生产形成的富含镁的“老卤”又成为专门生产金属镁企业的原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是延伸矿业工业经济产业链条。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围绕各种不同矿山和产品,开展产品深加工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强“三废”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废弃物梯级利用的初级网络,“三废”循环利用方面已初步有了好的做法。在焦煤生产方面,改变卖原煤的产品模式,建立煤焦化产业,生产煤化工系列产品。锂盐矿生产钾镁肥、碳酸锂、硼酸等系列产品,整个工艺基本没有废液排放,做到清洁生产,环境得以保护,又提高了企业效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例子还很多。目前青海围绕矿产资源采、选、冶、化工及辅助生产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定程度和规模的废水回收,固体废物、副产品和废气再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基础,矿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和区域地区的矿业循环经济的雏形。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得以初步体现。
科技创新得以加强。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保障,科技创新也是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青海矿产资源很少有单一组分,多数是多组分共伴生的综合资源。多年来困扰矿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多组分矿综合利用难,组分分离困难,形成的矿产品中“杂质”多,而这些 “杂质”实际上都是宝贵的资源。“十一五”以来,针对青海省矿产资源共、伴生组分多,综合性矿产多的特点,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推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共、伴金属固体矿中的多组分分离技术和产品方案也日臻成熟。科技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科技创新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这一核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矿业经济是整个工业体系的上游产业经济,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源头资源,为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源头”就大力推行发展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思路是,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可持续发展全过程,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技术进步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做强矿产支柱产业,构造循环体系,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能要继续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在矿业经济上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强执法监督,制定有利于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按照资源特点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的各层次循环利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监督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强矿业宏观调控,合理调整矿业结构,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从源头杜绝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按照“减量化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加快推进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以发展循环矿业经济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加强服务政府推进为重要手段,以科技创新为技术支撑,加强法规建设,推进企业循环经济体制的建立。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实现生产技术装备高产化、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控制自动化;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实现对矿山“三废”、副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延长产业链。为青海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青海生态环境特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牢固建立“生态立省”的意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合理规划和调整矿业经济区结构,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畴区域经济结构,使青海在生态保护中与全国同步发展,最终建成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使青海区域经济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最终与全国同步实现区域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