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工协作机制探讨

2010-02-14 21:09蒋艳平张西振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0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班主任

蒋艳平 张西振

(1.西南林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650224;2.云南警官学院 650223)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工协作机制探讨

蒋艳平1张西振2

(1.西南林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650224;2.云南警官学院 650223)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如何协作发挥合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起二者分工协作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辅导员;班主任;分工协作;探讨

自从中央下发了16 号文件之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措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同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这是对辅导员与班主任角色定位的一个宏观的表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也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有一条是组织协调班主任[1],那么,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呢?则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由于许多高校由于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角色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1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相互协作的阻碍因素

1.1 分工不明、权责不清

学生工作庞杂,琐碎,涉及面广,各方面联系紧密,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分工不明导致多头管理或者没人管的现象。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班风学风建设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困难补助、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所有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切事务,还得及时处理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或突发事件。班主任一般还承担着科研和教学任务,往往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到辅导员工作中[2]。由于职责不明,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出了问题相互指责、推托责任的情况,导致工作盲目、被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1.2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不稳定

受多种因素影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不稳定。现存制度使得辅导员依旧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由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选用、管理、培养、使用、竞争、激励等有效机制,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相对待遇差、地位低、工作繁重、压力大、后顾之忧多。部分大学刚毕业的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把留校当作是考研任教的“跳板”,工作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一 般四至五年就要转岗,流动性大,缺乏职业化发展和稳定性;班主任由于承担科研和教学,经常出去开会、考察、进修、学习等,使得班主任工作不能正常化。队伍不稳定导致建立不久的工作默契和宝贵经验发挥不了长效作用,不利于他们之间的协作。

1.3 辅导员与班主任缺乏沟通平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往往重教学、重科研,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使这支队伍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另外学生教育管理还没有理论化科学化,不能作为一门专业持续发展。而辅导员多数是新来的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足,阅历浅,对学校和业务不熟悉,很多辅导员进来时就被告知几年后需要转岗;或由于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缺乏身份认同感,很多辅导员把从事此项工作作为今后进入行政职能部门、当专业教师的过渡,队伍的流动性大;现行的考核体制又大多是校院两级管理、多重考评,辅导员事实上属于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班主任多数是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学校地位相对稳固,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和认同感,有的班主任轻视辅导员,不屑于与辅导员交流和共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了交流沟通上的障碍。学生有了问题、出了事后才联系,平时很少有机会探讨学生管理的心得,这样不利于双方达成共识、相互理解、共同提高,无法建立起高效运作的协调机制。

2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为了调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和谐关系,就需要建立一个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长效机制。

2.1 分工协作机制的前提

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一思想,是协作机制的前提。目前,由于工作性质和职能的关系,辅导员和班主任(尤其是前者)的工作难以定位,他们受到多重领导、管理和考核,学校的很多职能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使他们无所适从。中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因此,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必须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2.2 分工协作机制的基础

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建立起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协作机制综合效应的基础。教育部就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各校也制订了本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制度(包括选聘配备等问题)。从总体上来看辅导员的趋势主体应是高起点、高素质的专职人员,他们是辅导员队伍的核心和骨干,但这并不排斥兼职辅导员。同时班主任也以兼职为主,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应坚持全员育人的观念,积极从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中选聘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并专门制定相关规定和工作量考评办法。各校要把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重要渠道,依托优势学科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结合起来,从刚进校具有硕、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选聘部分人员,在辅导员、班主任岗位上锻炼一段时间。学校聘请教授、企业高级顾问兼任辅导员,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网络工作。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既优化了现有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队伍、知识结构,使两支队伍的配合更得心应手,同时又有效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发挥出全员育人的效果。

2.3 分工协作机制的核心

辅导员、班主任相互配合、影响和促进,发挥合力,是协作机制的核心。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两支队伍其实是一个团队,两者在工作中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效能。

(1)建章立制,明确二者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尽快出台独立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和《班主任工作条例》,把各自的工作范围予以细化,变成可操作的规定和规则。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与奖惩制度并重。使每一个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够一目了然,心知肚明。他们开展工作也有了依据,有了清晰的思路,大大减少工作中出现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对于需要二者通力合作的事项也要明文规定,辅导员主要是“面”上的工作,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社团管理和助学等方面,要通过系列活动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班主任大多数为任课老师,因而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主要是“点”上的工作,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思想建设,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指导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帮助选择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以及为学生专业实习牵线搭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顺利就业服务[3]。但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思想、新问题,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共同商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真正为学生提供服务。

(2)建立辅导员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沟通相互支持。高校应当坚持选拔、培养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内部交流提供良性平台。辅导员与班主任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有着共同的目标,志同道合。这就要求二者进行经常的工作研讨、常沟通、常协调,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材营造良好氛围[4]。辅导员与班主任沟通交流需要平台和载体,学校要搭建这样的平台,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比如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召开生活会、研讨会以及共同参加培训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培训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通过交流会和研讨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统一认识,加深理解,共同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支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2.4 分工协作机制的后续发展动力

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化培养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为辅导员、班主任协作提供后续发展的动力。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辅导员的工作胜任能力与大学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与教育。随着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需要发展。学校应规定新辅导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管理规章、学生工作规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班主任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培训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减少。

(2)加强自我建设,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思想,要始终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修养。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必须做好表率和楷模,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增强团结意识、合作精神。要善于听取对方的意见,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在竞争合作中得到提高。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以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要抓素质拓展,建立能力提升平台。要当好辅导员、班主任,就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素质拓展的理念培训。学校着力建设一支专家化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成为专家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并以之为核心,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学校应鼓励辅导员、班主任获取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要抓机制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要注重长远梯队建设和长效机制形成,就应对学生工作的机制、对象、前景、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校依托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结合学生工作要求,设立若干发展方向,在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科归属感的同时,依托学科建设平台培养骨干和专家,开展专业研究,承接省市科教党建的相关研究课题[5]。这些研究不能简单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必须科学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把功夫下在探索规律与制定、健全并落实制度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的转变。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两支队伍分工协作机制的构建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两支队伍分工协作更加到位、更加和谐、更加富有成效。

[1]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N].中国青年报.2006.8.

[2]袁伟菊.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悉[J].怀化学院学报.2006. 10.

[3]陈立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兼结合[J].复旦教育论坛.2005.5.

[4]梁金霞,包金玲.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分析[N].中国教育报. 2004-12-03.

[5]付丽丽.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0.111

西南林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机制问题研究”资助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