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矿业循环经济研究述评

2010-02-14 16:02杜书瑞
中国矿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国矿业矿业矿区

杜书瑞,花 明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当前,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资源的大量投入、大量浪费和大量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t,比2007年增加2.7%;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t,比2007年减少5.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0亿t,比2007年增加8.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490.3亿元,比2007年增加32.6%,占当年GDP的1.49%(环保部环境统计公报2008)。根据我国2020年减排目标,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未来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完成我国对国际承诺的环境目标和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必须摆脱以往发达国家旧的高污染、高浪费和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虽然并不是很长,但近年来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国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经济发展与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工业化所需的大量资源及传统的发展模式,相对加大了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矿业循环经济的实现,是我国循环经济社会研究的重要目标,通过新型的开采方法的实施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的建立,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步伐。

循环经济思想由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随即引起较大反响,理论的探讨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研究不断深入。2002年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大会上,江泽民讲话中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循环经济在我国首次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

1 国内对矿业循环经济的理解

矿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研究中不断延伸并发展出来的研究内容。对于矿业循环经济研究的本质和内涵,各地学者之间的观点并未统一,而是基于个人的理解而有所差异。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在对主流循环经济的研究观点进行延伸的基础上,认为矿业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是地球上的矿床及矿产品遵循矿产物质的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勘查、采选冶生产、深加工、消费等过程构成闭环物质流动,与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全球环境、社会进步等和谐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杨玲2006、沙景华2008、吴郭泉等2008)。第二种观点认为,矿业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工业共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张延东等(2006)提出了矿区工业共生的途径。兰天、向来生(2008)则将矿业企业视为一个复杂有序的生态工业链网体系,是一种生态共生系统,认为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三种观点则从社会人文角度对其阐述,认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不仅体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矿后效益,还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追求(蒲进2007)。

2 矿业循环经济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

2.1 各地的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矿区环境状况一直困扰着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循环经济提出的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矿区很早便开始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较多成果。在宏观层面,李赋屏(2003)、牛晓冬(2008)等分别对广西、云南等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本地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矿业集团、重视技术研发、建立绿色核算、恢复矿山生态等有效实现途径;刘金平等(2008)则总结了江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方法和经验。在微观层面,刘满芝等(2006)对兖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兖矿集团循环经济模式图。李奎星、李强(2008)分别对鲁中矿业公司和中州铝业公司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依靠科技、引进新工艺、加强国内外交流、优化产品结构、资源梯级利用和推进替代技术等成功经验。

2.2 3R原则的再研究

3R原则是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3R原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我国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基本上都是以3R原则为核心的。矿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同样要以3R原则为核心进行构建。根据我国矿业经济的特殊性,我国学者分别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进行了再研究,尝试构建符合矿业经济特殊性的循环经济模式。

周兴龙、张文彬(2007)分析我国的国内现状,指出“资源供给”和“减量化”之间的矛盾,认为“减量化”的提法难以实现,应以“高回收(Recovery)”代替“减量化(Reduce)”的新3R原则。张媛媛等(2007)通过对矿区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增加科技投入,减缓矿区边际经济效益的下降和对资源枯竭后的替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循环经济3R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合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5R原则,将研究(research)和替代(replace)融入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应用中。卢振伟等(2008)则提出包括在发现(rediscover)和替代(replace)在内的“5R”原则。

2.3 评价体系研究与模式构建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依据,评价体系的选择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易获得性。目前,矿业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主要以3R原则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通过对经济、资源的消耗和重复利用率等来进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水平的评价。在体系构建方面,卢业授等(2008)认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由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刘旭东(2008)提出建立地勘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观点,尝试分地勘宏观和微观循环经济两个主要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吴郭泉等(2008)则提出注重静脉产业的发展,构建静脉产业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徐建中(2008)、韦惠兰(2008)、张瑞(2009)等,分别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灰色聚类评价和熵与AHP方法对循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曾绍伦等(2009)运用数据包分析(DEA)对燃煤电厂的循环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对燃煤电厂循环经济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矿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对矿业循环经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模式的总结与分析,构建合理的模式是循环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煤炭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在我国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任一鑫等(2004)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辐射、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为基础,构建了煤炭与其他矿物共生、伴生矿区的三级循环体系,以环保指数指标、综合效益指标为基础,建立起了体系控制模型。何华兵(2006)、崔倩(2009)等以物质平衡原理等方法为基础,构建了煤炭循环经济流程模式。

2.4 矿业循环经济实现路径的研究

矿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于倡导“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3R原则,但在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体制、观念、技术等层面的制约,某些矿区循环经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或由于某些因素限制了循环经济在矿业的实现。管理体制方面,矿产资源非循环经济表现在投资主体越位、矿产资源管理主体缺乏和地质环境保障主体不到位三个方面(孟琪2008)。价格方面,在矿产开发中长期存在的价格扭曲,助长了矿产企业采富弃贫、技术滞后和资源效率低下,阻碍了矿区循环经济发展,导致矿山环境不断恶化(尹力军等2008)。王保忠等(2009)提出,应借鉴国外经验,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形成市场化机制,政府逐步退出煤价形成的直接干预,并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全面反映煤炭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兰天等(2008)则从矿区生态系统安全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运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循环经济的实现。

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如何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及实现矿业循环经济方面,资源节约和技术提升是循环经济实现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曾经的废弃的尾矿和伴生矿显示出巨大的利用价值,尾矿“利用就是宝,丢弃就是害”,应重视尾矿的开发,推进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开展(郭海嵩2005)。郝树华(2008)介绍了首钢实现尾矿废石资源化的一些实践和经验。刘峰等(2006)认为,资源循环利用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提出建立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网体系。《2007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攀枝花宣言》提出,包括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单位,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的路径的多种循环经济实现路径。

产业链的研究是循环经济构建的另一个重要实现途径。通过产业链的研究,可以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闭合流动,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杨承训、乔法容(2008)对循环经济园区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构建矿业循环经济链群园区,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并对构建的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米潇(2008)认为,价值链的实现是矿区循环经济构建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提出构建具有更高意义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整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静脉产业作为物质流动过程的衔接产业,吴郭泉等(2008)认为,静脉矿业模式的构建,可以使矿业循环经济切实得到实施,静脉矿业应成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倡行者。

3 总 结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实践节能减排的决心,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对于我国循环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笔者认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有待加强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3.1 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的相应调整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一步。针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制定矿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法规和对矿产资源相关法规进行调整,是今后应注意的研究内容,做到矿业循环经济有法可依。

3.2 重视、创新评价方法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是循环经济研究的定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评价至关重要。通过运用模糊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等数学科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细致研究,已成为我国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而矿业循环经济中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更好的应用于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成果借鉴。

3.3 物质流分析的研究

物质流的分析方法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物质流分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关于特定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贮存系统性分析。主要涉及的是物质流动的源、路径及汇。随着循环经济研究的深入,出现物质流分析由宏观向微观研究转变的趋势,矿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运用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矿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推进循环经济的实现。

[1] 杨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中国矿业,2006,15(4):23-25.

[2] 沙景华.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8(2):33-36.

[3] 吴郭泉,卢振伟.静脉矿业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矿产综合利用,2008(5):48-49.

[4] 张延东,王永生.工业共生与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17-18.

[5] 兰天,向来生.循环经济与煤矿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2):40-43.

[6] 蒲进.矿业循环经济中的人文精神[J].中国矿业,2007(8):11-13.

[7] 李赋屏,周明芳.关于发展广西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J].矿产与地质,2003(4):549-551.

[8] 牛晓冬,于克信.基于循环经济下的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9] 刘金平,刘震平,等.江苏省矿业循环经济[J].循环经济,2008(5):18-21.

[10] 刘满芝,杨继贤.兖矿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洁净煤技术,2006(1):9-12.

[11] 李奎星.鲁中矿业公司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矿业工程,2008(5):50-52.

[12] 李强.浅析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J].资源导刊,2008(2).

[13] 周兴龙,张文彬.我国矿业循环经济中“资源供给”与“减量化”的矛盾[J].矿冶工程,2007(5):88-91.

[14] 张媛媛,姚飞,等.“5R”原则在矿区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2007(1):29-31.

[15] 卢振伟,吴郭泉,等.矿业循环经济“5R”理论及应用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4):70-72.

[16] 卢业授,郭敏.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矿业,2008(1):32-36.

[17] 刘旭东.矿产资源领域地勘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矿业,2008(1):40-42.

[18] 徐建中,马瑞先.基于AHP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灰色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4):46-49.

[19] 韦惠兰,周平,等.区域循环经济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4):57-58.

[20] 张瑞,丁日佳,等.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9(11):42-44.

[21] 曾绍伦,等.基于DEA的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13-118.

[22] 任一鑫,等.煤炭与其它矿物共生、伴生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探讨[J].煤炭学报,2004(5):635-640.

[23] 何华兵.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矿业,2006(5):28-32.

[24] 崔倩,魏晓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9(10):20-22.

[25] 孟琪.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体制保证[J].中国矿业,2008(1):43-45.

[26] 尹力军,郝瑞彬,王伟毅.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08(3):18-20.

[27] 王保忠,黄解宇,王保庆.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机制:富煤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9(6):1069-1079.

[28] 郭海嵩.有待挖潜的宝藏—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尾矿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05(2):19-22.

[30] 郝树华.探索循环经济新途径 实现尾矿废石资源化[J].中国矿业,2008(1):37-39.

[31] 刘峰,门洪云.以资源循环利用方式促进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J].煤炭工程,2006(11):78-80.

[32] 杨承训,乔法容.构建矿业循环经济链群园区探析[J].资源导刊,2008(2):16-17.

[33] 米潇.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价值链研究[J].煤炭技术,2008(4):1-3.

[34] 黄和平,毕军,等.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07(1):368-379.

猜你喜欢
中国矿业矿业矿区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9年中国矿业十大事件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新时代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