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亮
(湖南省石门县委宣传部,石门 415300)
(上接第5期)
纵观全球,粮食并不充足。2009年11月16~18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峰会,发出了“每6秒钟就有一个穷国儿童死于饥饿”的惊人警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共同发起“消除饥饿”运动,向全球民众发出号召:同他们一起绝食一天,声援全球10亿饥饿人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报告,2009年全球挨饿人口达10.2亿,比2008年增加1亿多,其中亚太地区6.42亿人;2050年世界人口可达到91亿,若要满足温饱需求,粮食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0%。
我国粮食生产并不乐观。现阶段,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380kg,与北美洲人均粮食年消耗量1100kg相距遥远,局部地区的某些时段缺粮的现象时有发生,城镇居民储粮意识淡薄,“家无隔月粮”。一旦发生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粮食供应将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靠外国也靠不了外国解决,必须自力更生。
为此,各级政府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粮食优先”的执政理念,确保粮食生产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实现“供应充足,留有余地”的目标。
3.1.1 “保住口粮田,留待子孙耕”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确定了“坚决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亿hm2以上,其中谷物面积0.84亿hm2以上”的基本目标。
今后,各地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土地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制度,严禁占优补劣和破坏生态环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3.1.2 “育人才,兴粮食”
现阶段,省、市、县、乡、村的粮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薄弱。乡镇,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但农业科技队伍的现状十分令人痛心。来自湖南省常德市农业局的统计显示,全市209个乡镇农技站,无工资待遇的站99个,有少量财政工资补助的站92个,享受全额拨款工资待遇的站8个;乡镇农技人员430人,平均每站2.06人。桃源县40个乡镇农技站,人员131人,平均每站3.3人,2006年和2007年每人工资4000元,2008年每人6000元。基层农技站“无工资保障,无工作经费,无示范基地,无办公条件”的现象普遍,乡镇农技工作人员“1/3时间走路(缺乏交通工具),1/3时间服务,1/3时间自谋生路”的现状持续多年,难以服务粮食生产。由于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缺位,农民单家独户,各自为政,技术难普及,信息难传播,“品种五花八门,培管随心所欲,投入全凭感觉,质量鱼目混珠,效益听天由命”,容易导致生产广种薄收,质量优少次多,产业动荡起伏。
当前,要注重抓好各级特别是乡镇农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定经费”,按每667hm2耕地配齐一名科技人员,预算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解决科技人员服务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吸引农业院校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如果不能解决好服务全国大多数人的基层科技人员的编制工资经费待遇,将是社会和各级政府的悲哀。其次,要加大培训、示范、引导力度,培养高素质农民,提高粮食科技入户率和产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粮”。
3.1.3 “建良田,夺丰收”
要高度重视灌溉、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工程,进行土壤改良、田间沟渠、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改造,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关于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安全罗马宣言》中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有营养和安全的食物”。分析其内涵,包括了5层含义:一是公平的概念,即粮食安全是针对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言。二是数量的概念,即拥有足够数量的粮食能够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通行的标准是,将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量的14%视作粮食警戒线,达到17%~18%视作粮食安全线。三是质量概念,即提供的粮食是未受到或基本未受到污染的健康产品。四是经济概念,“粮为万价之基”,保持粮食供应价格基本稳定,要让国民能够承担起每日三餐消费所需,不至于引起全社会物价动荡和通货膨胀,由国家对粮农和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补助,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通行规则。五是生态概念,粮食是全球资源系统中的一部分,因而粮食生产不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一家一户农民对肥料、农药等生产投入品的乱购滥用,容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而且破坏了土壤,污染了水体,损害了生态。小作坊小加工的遍地开花,质量难监控,“毒米”、“色素食品”等负面新闻时有发生,某些事件甚至触目惊心,导致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和国内中高端市场上形象差、竞争力不强,亟待严格管理。
今后,要以维护国民生命健康以及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责任感,强化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统一各地粮食生产流通经营行动,确实做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坚守安全、优质、稳产、高产、高效原则,用智慧和胆识,抓好吃饭这第一件大事。
农业盛,则国家强;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一再强调指出,没有农村的繁荣,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繁荣;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富裕。追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坚定信念,粮食安全首当其冲。
农业作为一项产业,应当享有与工业、商业同等追求效益的权利。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应当具有与公务员、教师、医生、工人等职业一样勤劳致富的自由空间。如果种粮者长期贫苦,不能致富,那是对决策者和消费者的莫大讽刺。在全国上下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今天,农业不能永远当牺牲品,该是农民种粮致富,享受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了。
3.3.1 全面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当好“社员”
要以村为单位,成立“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粮食专业合作社,所有种粮农民成为社员,统一品种、培管、投入、质量、销售等行为标准,取得政府支持,推广先进技术,使用优良品种,实行高效生产,分工协作,共同提高,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拧成一股绳,共谋粮食生产振兴大计,为国家大量供应量足质优粮食,当好主力军。
3.3.2 全面推行土地流转经营制,当好“老板”
现阶段,全国农民人均耕地0.092hm2,湖南省石门县人均耕地0.077hm2(其中水田0.044hm2),人多地少的现状捆住了种粮农民的手脚,限制了农民致富的空间。
当前,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大政方针下,要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路,将土地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能手集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复种指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让种粮的专心种粮,多产粮食;离开农业的醉心他业,投资兴业。各自安心当好“地老板”、“粮老板”和“商老板”,各司其职,做优做精,共同致富。
3.3.3 全面推进粮食服务社会化,当好“股东”
粮食生产经营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种子、肥料、药剂、耕种、收割、灌溉、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必不可少。
当前,要大力倡导粮食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让离开土地的农民筹集社会资金,购置大型机具,开发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兴建服务基础设施,开展跨村跨乡服务,以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发展高效产业,当好产业兴旺发达的大小“股东”,靠土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