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社会原因分析

2010-02-13 22:09:48郑冬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自律职业道德市场经济

郑冬芳,杨 晔

(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 西安交通大学财务处,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不断丰富,会计活动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断出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水平不高有关,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是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某种程度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解决仅靠会计人员自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会计人员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其职业道德的缺失,除了个体的原因外,还必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不分析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社会原因,并从社会因素上下功夫加以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将成为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会计职业就是社会分工的一个结果。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专设了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但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资本主义经济、商业和贸易发展的产物。会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随着经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增加而增强。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必然要求对资源的使用实行有效的监控,这一责任就落在会计人员的身上。事实上,随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会计人员的职责也已从简单的记账、核算转变为管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一些良好规则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认为市场经济中个人与单位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除了通过正常的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而做假账、假报表就被认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会计做假账、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就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但这种一致更多的是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一致。而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国家利益之间还存在不一致矛盾。这种不一致或矛盾就容易导致会计人员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间的不一致,甚至会出现个人品德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现象。我国目前部分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还不尽一致的实际情况和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坚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较大的困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多时候是一种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如实记录来往账目,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履行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甚至通过自己的会计行为,影响单位的经济活动,使其按照会计法规有序运行。但是,会计人员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同时,更是一个单位人。单位不仅是他生存的依赖,更是单位其他员工生存的依赖,自己的会计行为不仅同自己的利益相关,更同单位其他人的利益相关。涉及单位大多数人的“利益”,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结果很可能是单位同仁利益的“受损”,他就有可能面临周围舆论的一片“谴责”。一个“触动”了多数人“利益”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就有可能遭遇困境。将自己置于同整个单位“为敌”的境地,这是一般的会计人员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当前道德信仰危机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体现。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对个人而言,道德规范是外在的,要让外在的道德规范变为个体自觉的道德行为,并最终成为个体的道德品行,就必须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这种认同的实质就是对道德的信仰,道德信仰是道德由外在规范变为内在品行的前提条件。

“道德不只是培养人的操守的一系列规范,其最高境界是指人的‘人格修养’或‘人格自我完善’”,“道德规范不仅要求人们遵守,而且要内化到人的人格结构中,成为人的社会品质的主要内容”。[2]在中国道德传统中,人们追求的完美人格是“内圣外王”。如果做不到“外王”,起码要达到“内圣”。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理解,除了具有行为规范的含义外,更是一个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是一种信仰,“人人皆可为尧舜”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之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人们普遍存在的道德信仰。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袭来,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物质利益被放到了不恰当的突出位置,对道德的追求退为其次,有人甚至为了物质利益不择手段。道德和职业道德信仰的缺失就是一个典型表现,这是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为会计行业所独有。今天,“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而遵守道德,而是因为惧怕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遵守道德”。[2]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作的“转型时期伦理道德建设的难点与对策”调查中,在回答有无信仰的问题时,36.09%的人明确表示“没有信仰”,22.24%和 13.57%的人分别表示“曾有过信仰”和“不想回答”,只有 28.10%的人确认自己“有信仰”,而在信仰的选择上更是五花八门,只有 5.72%的人选择对“道德典范”的信仰,[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这种缺失势必反映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中。我国会计人员并不是不了解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并不是不知晓会计职业道德,因为就连我国的《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但这并没能阻止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现象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明知故犯”,都是知而不行。不能不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如果一个人缺乏对道德的认同和敬畏,影响的只是一个人的个人品行,而如果一个行业缺乏道德信仰,影响的则是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就是社会缺乏道德信仰和行业缺乏职业道德信仰的结果。

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固然有会计人员自律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等原因,但社会原因同样不可忽视。事实上,同其他人一样,会计人员也有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一面。但同时,人生活在现实的利益社会中,会计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职业道德的完全自律是不现实的,因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除了要求会计人员的自律外,还必须从社会制度入手,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的良好社会环境既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落实,也包括对单位会计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还包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考核等。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 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2):46.

[3] 廖申白,孙春晨.伦理新观点——新型期的伦理与道德[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43-34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

猜你喜欢
自律职业道德市场经济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自律成就美好
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28
知耻自律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以他律促自律
公民与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0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