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2-13 21:42张志勇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作物数据库信息技术

张志勇 高 艳

(1.辽宁省锦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锦州 121001;2.辽宁省锦州市粮食质量监督管理站,锦州 121001)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006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地方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片面认识,过高或过低估计农业信息技术,一方面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是高科技产品,可以不需要输入数据,不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就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现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还太早,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没有必要。二是缺乏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支持研究,包括一些作物生理过程、农艺措施对作物生育的影响的定量,特别是一些新的调控措施如生化制剂、除草剂对作物生育的影响等。三是信息的共享渠道不畅,包括数据的搜集、传递与利用效率较低。四是应用研究缺乏生机和创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少。以上4种情况导致目前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呼声大,推广应用的产品少,在生产上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效益的更少。

要解决以上问题,促进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就要采取以下对策:

1 更新思想认识

好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是农业科学知识的浓缩和深化,必须遵循农业科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实践性,看能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看能不能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是检验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好的产品在市场中检验,接受市场的筛选。二是科学性,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是以许多农业科学为基础,如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等,没有农业科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农业信息技术的进步,因此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的决策必须与其它学科的基础理论相一致,有一定的超前性、预测性,但必须合理。三是友好性,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必须操作方便,容易使用和学习,结果输出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这是产品能否为大家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加强支持研究

支持研究是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大厦的基石。在设计一个软件以前,所研究对象的机理在一定的研究水平上都必须已经是相当清楚,否则都不宜马上开始设计软件,而应该首先进行有关的支持研究。目前在应用水平上,作物的一些生理活动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研究得比较清楚,也弄清了一些传统的农艺措施如肥、水运筹等对作物生理活动和产量结构的影响,对一些常规作物如稻、麦、棉等的生理活动研究比较多;而对一些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新出现的作物研究较少,对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新的栽培技术、新的种植模式对作物的影响开展的研究少,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支持研究。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和深化,我国作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态学等学科开展的研究比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资料,可根据研究的目的进一步进行挖掘,定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满足发展信息技术的需要。二是充分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适当地进行完善和补充。三是充分利用常规作物的生理生态关系,适当地推广到其它特种作物上,加快特种作物的支持研究,因为特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态过程和农艺措施的影响与常规作物相类似,可以相互借鉴。

3 深化技术措施

目前农业信息数据库、专家系统、作物生长模型和一些集成系统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多。

农业信息数据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据的来源不广,国内的数据信息仅仅靠一些信息部门采集,很难保证信息的量和质;二是数据交流不便,各部门使用数据的单位、格式、指标不统一,数据保存格式不一致,同时缺乏信息资料费标准,没有指导价格,靠各部门间协商,限制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三是建立数据的制度不健全,一个单位可能有会计负责财务,有馆员负责档案,但很少有制度规定信息数据库应该由哪一些人负责。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库,增强数据的交流与共享,首先要制订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制度,每一个职工要把它同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职工工作业务的一个年终考核指标,每一个单位可以指导它同档案工作结合起来,将每一个职工的数据库归总、存档,同时纳入档案检查内容,因为每一位职工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建立的数据库比信息部门的准确性高;其次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一系列行业标准,使各行业有标准可查,有标准可依,这样可统一建立数据库的指标,便于各行业交流;第三要加强数据获取工具的研制,数据获取工具直接决定了数据的质量,也是目前建立数据库的瓶颈,特别是一些简单、实用、价格便宜的工具,在锦州市农业上非常缺少,如一些测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工具,测量叶面积指数工具等,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多的农业指标测定是靠手工,有的靠主观的估计,客观上降低了获得数据的准确性,也限制了建立数据库的发展。

传统的专家系统有固定的组成结构,将专家系统定义为传统的专家系统,便于与其他类型的系统区别开来。专家系统优、缺点分明,优点就在于它的松散的耦合结构,推理机、人机界面与知识库完全分离,也就是说同一个专家系统与不同的知识库组装在一起,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缺点也就在它的优点中,即它必须组装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解决不同的问题,超出它的知识范围它就无能为力。因此发展专家系统就要扬长避短,以开发实用的专家系统工具为主,针对农业未来生产中的一些具体、特殊措施,如施肥、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建立知识库,然后与专家系统工具集成在一起,形成丰富多样的专家系统,这样即能保证开发效率,又有开发市场。

作物生长模型既有一定的研究性,也有一定的应用性,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目前限制我国一些模型广泛推广应用的因子:一是模型操作复杂,二是模型要求输入的数据不容易获得,三是模型的实用性不够。前面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后一个问题要解决的关键是模型的研制要紧跟生产,及时开展基础性的支持研究,当某一项新技术研究出来推广的时候,能有配套的模型进行解释推广。

4 创新推广机制

由于农业信息技术产品与一般农用物资不同,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更新方法,客观上要求探讨其独特的研究、发展和推广机制。目前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产品主要还是依靠国家项目经费的资助,开发出来的产品在局部地区尝试着进行演示和推广,主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赠送软件等方式进行普及。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是产品受经费的限制和项目的要求,学术研究含量高,应用性相对比较欠缺;二是推广部门或者产品开发部门与产品用户关系不直接、不紧密,他们完成好项目,对项目负责,可能产品在学术上有了开拓性的进展,但不一定能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这样导致产品的开发者与产品的使用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开发者觉得产品在生产上有多大应用、能否能被用户接受不重要,完成了项目就行,在另一方面又导致用户对产品、培训缺乏兴趣,降低了推广活动质量。

因此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研究推广机制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研究经费上,在国家项目经费的基础上,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面向市场开发的公司参与,前者应着重资助基础性研究,后者现阶段可从设施农业上着手,逐渐推广到大田作物,因为设施农业可控制的程度高,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容易产生效益,有利于公司化动作;二是在发展手段上,参考共享软件的一些原则,鼓励发展共享软件,提倡源代码共享和二次开发,这是繁荣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赶超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一条捷径;三是在推广应用上,在以培训推广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技术、多媒体光盘和典型示范、直接参与应用等多种方式推广,在传统科研院校推广的基础上,鼓励推广技术单位、公司企业参与;四是在应用类型上,要在传统稻麦棉基础上,发展多种特经作物的信息技术产品,在种植业基础上,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多种行业的信息技术产品。相信农业信息技术通过这些途径在研究的深度上、普及的程度上、应用的水平上都会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作物数据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