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标准编制与理念创新

2010-02-13 11:22:04温续余刘海瑞雷兴顺
中国水利 2010年20期
关键词:设计标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

温续余,刘海瑞,雷兴顺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

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概述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长期努力,我国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标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早期借鉴或套用原苏联标准,到逐步吸收其他国家技术,积累总结国内工程建设经验,标准水平不断提高,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建设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性工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标准化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了大量代表性的规程规范制订和修订,从而建立健全了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要求的勘测设计标准体系。1988年9月,原能源部、水利部联合批准发布了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以下简称1988年版《设计标准体系》),按照通用、规划、勘测、水工、机电、施工、定额等7个专业构建了设计标准体系框架,体系内收纳技术标准127项。

2001年5月,水利部发布覆盖全行业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并在2008年从体系框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在2008年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修订完成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报批中),其中包括了235项技术标准,按照通用、水文水资源、规划与经济评价、勘测、水工、机电与金属结构、施工、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与评价、工程管理等12个专业,构建了设计标准体系框架。与1988年版《设计标准体系》相比,通用部分中增加了有关节能设计、设计质量评定、用地设计等方面的标准,第一层次专业门类增加了水文水资源、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环境评价,归并了有关水工专业标准。概(预)算定额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单行发布,不再纳入勘测设计标准体系。此次调整修订增加了108项标准,其中通用标准4项,水文水资源、规划与经济评价22项,勘测13项,水工42项,机电与金属结构8项,征地移民1项,环境评价8项,水土保持9项,安全与评价标准9项,工程管理4项。定额类减少12项。从体系沿革及专业门类框架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在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利理念的深化,及治水思路转变背景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在内涵和结构方面的不断充实和发展。

二、国外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标准情况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早期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利用其先发优势制定的标准也已成为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国际招标项目最主要的技术依据。据初步统计,目前国际发达国家有关水利水电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约为3500项,其中标准约为3200项。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内容设置比较全面、系统,有针对性,标准国际化意识强,制定本国标准时,经常将技术内容国际通用化,有条件时直接采用ISO标准等,值得我国标准化工作借鉴。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实行技术法规和自愿性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技术标准多属于自愿采用,由合同文件对标准的取舍作出规定。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框架强调纵向关联性,如德国《防洪堤》,按照防洪堤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建设阶段串联,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堤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美国垦务局的《填筑坝》将土坝、堆石坝、砌石坝等各种形式的当地材料坝集为一体,按照地质勘测、材料选择、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技术要求集中在同一个标准中,统一规定共性问题,形成较完整的填筑坝技术标准体系等,与国内划分为设计、建设、管理等条块,设计体系中多按照建筑物分类制订详尽规定的体系不尽一致。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水利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已经自成体系且较完备,但在各主持机构主持的条块之间还需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协调、整合。

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订修订与理念创新

1.勘测设计标准发展与创新方向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新时期水利建设的要求,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理念由早期主要强调技术经济可行性,逐步向工程安全、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综合要求转变,并由此引导了水利勘测设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2009年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报批稿)中,特别加强的安全与评价、节能设计、用地设计标准、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环境评价即为该理念的具体体现。

2.技术发展与工程安全设计

(1)借鉴吸收工程经验,修订安全标准和规定

工程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工程预定目标,保障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前提。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一些关键技术认识的深化,水利勘测设计的相关标准一直在不断更新完善。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系统总结高坝设计及建设经验,修订并颁布《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等一系列重要坝工规范,对一些安全标准作了修订;在先期制订导则指导勘测设计的基础上,全面总结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经验,吸取部分工程失事教训,及时制订《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 228—98)、《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 314—2004)等,对大坝结构设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面向工程建设需要,及时制订相关标准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要求,尽快制订了相关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工程勘测设计。如总结国内大量调水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 430—2008), 规范了调水工程的设计,适应了调水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总结汶川地震灾后堰塞湖处置经验,及时制定了《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SL 450—2009)、《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SL 451—2009);为满足安全评价、安全鉴定等工作需要,颁布实施《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16—2004)、《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00)等规程规范,并正在组织编制“水库大坝安全应急设计导则”等;为进一步强调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人员安全要求,正在制订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卫生设计规范”等。

(3)组织制订并及时修订强制性条文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逐步建立由强制性的水利技术法规与自愿采用的技术标准相结合的体制,水利部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并于2000年正式发布。《强制性条文》共6篇21章741条,涉及当时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3本。《强制性条文》作为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必须执行的技术要求,其发布对工程安全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根据相关标准修订情况,修订发布了更新版本,目前新一轮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民生水利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以及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工作不断深入,水利勘测设计标准体系作为水利勘测设计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及时补充完善了标准项目,加大了规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 201—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 响 评 价 规 程 》 (SL 315—2005)、《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2008)、 《 灌 区 规 划 规 范 》(GB/T 50509—2009)等标准,“水资源规划导则”“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等一批标准也在制订中,有力支撑了水利建设。为了贯彻落实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先后颁布实施了《村镇用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 318—2005)等标准,进一步贯彻了民生水利的理念。

4.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不仅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更关系到广大移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征地移民工作,水利勘测设计标准体系专门设置了“征地移民”门类,涉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SL 441—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44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已颁布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用地设计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库底清理技术规范”等正在编制中。该系列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设计、保障移民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年,水利部门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水利,在相关标准中也有明确体现。《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明确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业作为体系框架的第一层次,已发布实施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88—2003)、《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 33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 358—2006)、《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等一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规范”“水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规范”等规范正在制订中。这些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标准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编制经费低,进度滞后,部分标准编制水平低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标准存在编制进度滞后、技术水平不高等现象,其原因一是标准编制国家补助经费不足,在主编单位不垫支的情况下,基本无法开展大规模调研和技术总结,也难以开展专题研究;二是业内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征求意见阶段资料收集困难,征求意见反馈比例较低,难以全面反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标准编写人员生产任务重,不能保障主要起草人的编写时间;四是部分标准立项阶段前期工作不足,技术不成熟。

2.标准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制订修订管理主要依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但各标准编制单位管理方式各异,尚未形成统一模式,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内大部分单位对标准编制工作实现了统一归口管理,标准编制经费专款专用。针对标准编制经费不足问题,部分勘测设计单位采取产值补贴政策,用以补贴编制人员工作经费,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标准的成果认可方面,技术标准本身目前还未列入评奖范围,但标准的专题研究成果可参加科学技术奖项的评选,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专题研究先后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可以在类似成果认可方面借鉴。对参加已颁布标准的主要编写人,水利系统职称评审时多已将标准编制作为其主要业绩成果之一,有利于提高标准编制人员的积极性。

3.标准宣传贯彻及实施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在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检查等环节的工作力度依然不够,亟待加强。一是标准宣传贯彻是公益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公益经费支持不够,收费标准较低,导致宣传贯彻工作不能良性运转;二是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没有建立,不能详细掌握标准实施情况。建议加大公益性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的补助力度,出台标准监督检查实施情况的具体规定,以加强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4.勘测设计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现行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仍存在项目多、各专业对标准细分的把握尺度不尽相同、部分标准存在交叉等问题,需要从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框架、技术标准之间相互衔接等方面开展研究,合理设置标准项目,以减少标准交叉和重复。

随着我国水利行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水利行业加强了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外承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建立面向国际化的部分勘测设计标准体系也是必要的,先期我们选择《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和《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进行翻译,现已完成送审稿,审查后将发布统一的水利水电技术标准英文版。

五、结 语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工程建设涉及的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与社会、民生水利等方面标准的及时制订及理念创新,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工程建设,规范了勘测设计工作行为。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勘测设计标准细化整合、标准管理及制订修订、监督检查等工作越来越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技术层面规范和引导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为,水利勘测设计标准工作任重而道远。

[1]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R].2008.

[2]于爱华,等.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及对策初探[J].标准化,2009(4).

[3]我国水利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比较[N].中国水利报,2001-12-13.

[4]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2(10).

猜你喜欢
设计标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公告
上海建材(2021年3期)2021-01-12 23:25:53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三)——业务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4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
人间(2015年11期)2016-01-09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