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志 杨国钰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蚌埠 233001)
燕山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几个问题
田忠志 杨国钰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蚌埠 233001)
本文通过燕山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践,说明了针对环评和批复意见对方城铅锌银矿尾矿处理、生态用水下泄、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环保要求,详述分析解决各问题的实施细节,为类似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借鉴经验。
燕山水库 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燕山水库工程于2004年11月正式开工,2008年6月主体工程竣工下闸蓄水,2010年4月合格通过环境保护部燕山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燕山水库工程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主要支流澧河上游干江河上,沙颍河上游伏牛山区是淮河流域的暴雨中心之一,1975年8月干江河特大洪水曾给下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该区域又是淮河流域严重缺水的区域,修建该水库对提高干江河、澧河、沙颍河的防洪标准和解决该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十九项骨干工程之一。
燕山水库设计洪水位114.51m,校核洪水位116.76m,正常蓄水位106.00m,汛期限制水位为104.20m,死水位95m,水库总库容 9.25×108m3,防洪库容 3.781×108m3,调节库容2.00×108m3,死库容0.20×108m3。安装3台机组,单机容量为630kW。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12月对燕山水库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听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执行报告”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汇报、现场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审阅并核实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方城铅锌银矿尾矿处理、生态用水下泄、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
方城铅锌银矿位于杨楼乡尚洞村,由于方城县铅锌银矿藏高程位于-25~65m,库水渗漏不仅会对库区水质产生污染,也会对采矿生产产生影响,环评建议一次性补偿后作封矿处理。
方城铅锌银矿共有4个尾矿池,其中尾矿一是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尾矿二、尾矿三、尾矿四3个尾矿池内尾矿是非具有浸出毒性的废物,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规定的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于该尾矿池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下,会对库区水质产生污染,水库蓄水前应将方城铅锌银矿尾矿矿渣全部清运出库区,并依据国家处置废物的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填埋,彻底解决尾矿污染隐患。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燕山水库环评批复中要求“细化并落实库区铅锌银矿生产及尾矿环境安全处置措施。”
铅锌银矿已于2007年5月底前拆除并作封矿处理,解决采矿生产对库水水质影响问题。对位于库区的铅锌银矿尾矿进行了迁移处理,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新建两处填埋场分别存放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作为永久性的处置设施,封场后不做他用。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壳与柔性人工衬层组合的刚性结构,底面和四周边坡防均有防渗系统。铅锌银尾矿填埋场地下水的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未受填埋场影响。制定了运营期铅锌银尾矿填埋场渗滤液和地下水监测计划,在危险废弃物填埋场和一般废弃物填埋场各布设3个监测点,在附近村庄布设7处监测点,监测频率为填埋场封场后每月监测一次,连续监测30年。如水质出现异常将加大采样监测频率。
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中,专门对原铅锌银矿原矿址和尾矿池迹地、新建的两处尾矿填埋场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在审核了有关的资料后认为,方城铅锌银矿尾矿的处理落实了环评及其批复文件提出的要求,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满足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
工程可研方案和环评初期所确定的水库下泄生态流量为0.5 m3/s,在水利部环评预审过程中,认为该流量不能满足干江河燕山水库下游河段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要求,需“复核燕山水库坝下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评价单位基于燕山水库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情况,采用蒙大拿法和国内主要根据年径流或枯季径流进行估算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燕山水库下泄生态流量应不小于0.93 m3/s。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燕山水库环评批复中要求“增加生态泄水建筑物工程布置设计,初期蓄水和运行期水库调度首先要满足坝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和用水需求。要按报告书调整提出的满足坝下游下泄0.93m3/s流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大下泄流量的可行性,满足坝下及电厂下游生态环境及景观要求。”
工程将输水洞、电站设施作为生态泄水建筑物,从工程布置上确保生态流量下泄。
水库设置农业灌溉限制水位100m,水位在100~104.2m之间,工农业正常供水;水位低于100m原则上只供生态需水和城市用水;水位低于95m,只下泄生态需水量,停止供水。汛期水位超过104.2m或非汛期水位超过106 m,发生弃水。水库的这些调度运行方式保证了生态流量的下泄。
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中,专门对输水洞、电站等生态流量下泄设施进行了实地检查,认为燕山水库在工程设施和调度运行方式两方面具备了向下游河道下泄不小于0.93m3/s生态用水的条件,落实了环评及其批复文件提出的要求。
燕山水库工程淹没影响区设计水平年2009年搬迁人口数为20645人,拆迁居民房屋61.12×104m2,工程共设置了移民安置区76个。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燕山水库环评批复中要求“加强移民安置的环境保护。农村生产土地安置不得毁林开荒与陡坡开荒及占用有关生态保护用地,落实土地安置的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保护措施和落实迁建、复建工程环保措施。”
根据环评批复要求,移民安置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移民安置区饮用水水源为地下水,打井时请有资质的监测部门对移民安置区地下水水质进行检测,保证移民安置区的饮水安全;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对移民安置区进行绿化,庭院四周种植花草,村庄道路两边种植杨树;修建排水管道及村外排污干沟用于移民安置区生活污水排放,并定期对排水管道及村外排污干沟进行清理;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推广使用双瓮厕,采用化粪池发酵杀菌,部分粪便用作沼气原料;对不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设立垃圾堆放点,定期进行清理,运送至指定垃圾处理点,再有专人负责运送至选定地点填埋。
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中,专门对移民安置区的饮用水水源、绿化、粪便及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了抽样检查,认为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饮用水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灌,生活垃圾有专人收集至堆放点,进行了植树绿化,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建设已基本完成,环评和环保设计中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了落实,满足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要求。
根据燕山水库环保验收经验可知,依据工程特点,关注其重要的环境问题,把这些问题在前期工作(规划、设计阶段)、具体实施(施工过程)和运行管理中的情况说明白,尤其是针对环评和批复意见中的环保要求,把相应的实施细节说清楚,是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