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野生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0-02-12 15:37廖永峰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5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项目区中药材

廖永峰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中国是中药材生产大国,也是中药材消费大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材正在为保障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药材产品的原料,大部分是通过野外采集获得。但人们在采集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忽视了野生中药材采集和利用的可持续,以致其资源日益枯竭。为了缓解野生中药材过度采集带来的威胁,WWF中国办事处在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U-China Biodiversity Programme,简称ECBP)的支持下,启动了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示范项目。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以期在未来的几年中,以野生中药材的可持续采集管理示范为核心,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旨在减少采集威胁、促进社区发展、提高利益相关者能力等的项目活动,在总结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评估项目成效,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最终达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文县阳尕山自然村,行政区划上属文县铁楼乡李子坝行政村,临近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方,由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管辖,白马河保护站辖区面积30650hm2,占全保护区面积的14.3%。铁楼乡位于 E104°16′~104°38′,N32°49′~32°59′,西以四川省为界,北与岷堡沟保护站相邻,南与丹堡河保护站相连,东以白马河谷的马家坝自然村为界。全长45km的鹄邱公路几跨全境,全乡交通较为便利。

2 野生中药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项目区野生中药材的综合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采集方法不科学、缺乏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原因,给野生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1 采集方法不科学

经过社区实地调查,发现当地群众对大多数野生中药材的采集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采集季节不合时宜、采集方法不合理、缺乏采集标准、采集量过大和利用率较低等5个方面。

2.1.1 采集季节不合时宜。调查发现,当地群众在采集中药材的过程中,存在着采集季节不合时宜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出售价格,还对其可持续采集带来不利影响。

2.1.2 采集方法不合理。不同的药用部位有不同的采集方法,不能只顾一时的眼前利益,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采集。不论其药用部位是根和根茎、叶、皮、花、果实和种子,还是全株,在采集时不仅要考虑其适宜的采集时间和药效,更重要的要考虑到可持续采集和永续利用。

2.1.3 缺乏采集标准。人们在采集中药材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收购标准,也不知道采集对象是否达到药材规格。

2.1.4 采集量过大。调查表明,有些药用植物资源已非常稀少,有些甚至到了频临灭绝的程度。如天麻、猪苓等,其非常高的收购价格说明了其资源量的稀少,在项目区也很难找到。其贸易量的逐年下降和价格逐年上升也印证了这一点。

2.1.5 利用效率较低。调查表明,人们在采集药用植物的过程中,只关心其药用部位,也忽视了对其他部位的开发和利用。据报道,独活的叶子可食用,其籽的价格达到了800元/kg。此外,人们在采集时并不知道收购标准,而在市场上买时,才知道自己采集的有些药用部位并达不到收购标准,这样只能将其丢弃。利用效率越低,资源量的消耗就越大,也越不利于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2.2 缺乏可持续采集的机制

目前在我国社区要实现药用植物的可持续采集,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约束和激励。本次调查表明,在项目区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可持续采集机制,人们也缺乏可持续采集的意识,其主要包括缺乏中药材认证制度、缺乏可持续采集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中药材资源的管理计划和社区共管机制、缺少可持续采集的技术支持、缺少市场分析与引导、巡护力度不足、缺乏乡土文化意识。在本次调查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纹党的贸易量和价格的剧烈变化。纹党是文县的特产,由于缺乏市场分析和引导机构,导致纹党近三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而使价格严重下跌,这给当地纹党的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社区群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还不足以使他们具有可持续采集的意识,如果没有相应的一系列机制来约束和激励,他们很难做到可持续采集。管理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可持续采集方面制度的建立、计划的实施还处于空白状态,可持续采集的机制更无从谈起。

2.3 社区贫困,缺乏替代生计,对采集野生中药材的依赖性强

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采集中药材占年均总收入的30%以上,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所占比例很小,只有一小部分劳动力有驾驶、养蜂等特长。这说明,采集药用植物在社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过度依赖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以说,社区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居民的收入渠道窄,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交通便利,用电方便,通讯畅通,但人们并没有有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去寻求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2.4 社区环保与可持续采集意识弱

造成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保护和中药材可持续采集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低文化水平,受传统采集习惯的影响和自然条件是最主要的原因。本项目的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的小学程度人数占全村的60%以上,低文化水平决定了群众的认识层次;传统习惯根深蒂固,人们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传统习惯没有变,但中药材资源随着人们大量的采集却日益匮乏;项目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耕地面积少,给村民靠自己种植农作物来解决吃饭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毁林开垦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严重破环了生态环境。此外,薪柴的大量砍伐给当地的森林资源带来了很大的破环,由于生境的变化,也使得药用植物的更新能力大大下降。

3 实现野生中药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针对在野生中药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具体行动建议。

3.1 加强管理

3.1.1 建立社区中药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管小组及巡护队。首先,要建立和培训共管工作小组并确定他们的技术职责。其次,进行社会经济本地调查,建立领导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总目标来确定组成成员和制定指导共管工作的职责范围。

3.1.2 制定中药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ECBP项目管理计划。利用在村子里和村民讨论的信息及PRA和农户调查资料,来制定一个管理和保护项目区自然资源以及满足中药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计划,即ECBP项目管理计划。其具体内容六项:一是依据建立共管委员会的基本原则确定共管委员会;二是进行补充性资料收集;三是绘制现状图;四是确定社区问题和需求;五是提供解决问题的供选方案;六是制定社区资源管理计划。社区资源管理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计划的概况(计划中的地名、参与者、制定计划人、审批计划的单位、制定计划的时间和计划的有效期)、项目区及重要周边地区的现状和管理措施(目标、中药材的利用和规划、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体系、社区发展项目和项目的管理)。

3.1.3 确定限采期和限采区域。通过ECBP项目管理计划,来讨论并确定野生中药材的限采期和限采区域。在人们环境保护和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没有明确认识的情况下,来约束当地群众在确定的采集期和采集区域进行采集,尽可能地增强药用植物的更新能力和缩短更新周期。

3.1.4 增加巡护频次。建立起巡护队以后,应增加巡护次数,并对采集群众进行思想上的说服教育。

3.2 替代生计

3.2.1 进行栽培试验,推广规模化种植。目前在项目区已实现了纹党的人工种植,但对其他一些中药材如五味子、重楼、独活、椴木花、木通和天麻等还未实现人工种植,我们应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驯化栽培试验,并进行推广和规模化种植。

3.2.2 开展适合当地社区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社区群众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

3.2.3 组织当地社区青壮年进行外出打工技术培训

3.2.4 对社区妇女进行技能培训。该项目区居住着大量的白马藏族,对白马藏族妇女进行服饰裁缝技能和藏式传统编织工艺的培训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将会提高社区妇女的独立经济能力,从而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使社区妇女实现自我赋权和对生存方式的选择权。

3.2.5 鼓励养殖业。项目区野猪泛滥,给当地农作物时时带来毁灭性破环,人们不得不丢弃靠林地的耕地。野猪是近年来在养殖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持续走俏的一个养殖新品种。它主食青草、玉米秆、红薯等青绿饲料,成本极低,仅为家猪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质特别鲜嫩香醇、瘦肉率高达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滋补食品。由于它长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猪强,养殖较保险。因此,在当地组织野猪的养殖培训,进行规模化的野猪养殖是变害为宝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野猪养殖的成熟技术。

3.3 可持续采集的引导和建立可持续采集机制

3.3.1 进行可持续采集的引导

3.3.1.1 编制目标中药材的采集指导手册,并提供野外采集自身安全保护的措施、避险教育与宣传。不同的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尽相同,我们针对本项目所筛选除的目标中药材,针对每一种中药材编制可持续采集的科学采集方法,同时根据它们的生境,讨论、制定出野外采集自身安全保护的措施、避险教育与宣传。

3.3.1.2 对社区群众进行科学采集培训。组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社区群众进行定期的科学采集培训,让他们知道对不同的药用植物如何采集才能达到收购规格和实现其可持续采集。

3.3.1.3 采集工具的设计与推广。对一些特殊的药用植物应用专门的采集工具。如由于椴树常常生长在陡峭、地势险峻的地方,因此在人们采集椴木花时往往砍倒整株树,再进行花的采集。如果制作出一种专门的椴木花采集工具,既能实现其可持续采集,又方便、安全、省力。

3.3.1.4 对目标中药材不同部位药效价值进行研究。虽然目前对目标中药材的主要药用部位的药效比较了解,但对其他部位的药效还不清楚。因此,有必要组织科技人员和相关研究单位,对目标中药材的不同部位药效价值进行全面研究,以提高对其的利用效率。

3.3.1.5 在项目区开展中药材可持续采集的市场认证调研,并选取1~2种可持续采集中药材进行市场认证的试验。

3.3.1.6 在项目区开展中药材采集监测。对药用植物的年采集量和采集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项目区中药材的蕴藏量、经济量和目标中药材的更新周期来确定目标中药材的年允收量,为其可持续采集奠定理论依据。

3.3.1.7 借助白马藏族的文化习俗进行可持续采集,根据白马藏族的习俗,把靠他们居住的山坡,称为“神山”,人们对“神山”上的自然资源,不能随意采集、更不能滥伐滥砍。这表明这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先进理念,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理念,让每一个人都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3.3.2 建立可持续采集的激励机制。人们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参与一些自然资源管理计划和社区发展项目。一般来说,人们只有感受到他们能从所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利益,他们才能为共管活动贡献出时间和资金。目前,社区共管项目对社区的经济发展激励种类主要包括直接提供发展或发展项目的资金;提供定向发展优惠贷款;提供公共实施建设的物资;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提供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工具和及设备;提供社区教育资助和提供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等。

3.4 监测分析中药材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建立中药材市场调查机构,收集并分析不同级别中药材市场的信息;其二,根据市场信息,引导社区居民进行科学采集中药材和种植栽培中药材。

4 结论

本项目研究为解决采集威胁与社区居民收入之间的矛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机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以期在未来的几年中,以野生中药材的可持续采集管理示范为核心,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旨在减少采集威胁、促进社区发展、提高利益相关者能力等的项目活动,在总结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评估项目成效,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最终达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着来自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不断增加的压力,社区和居民需要采集中药材资源,而且常常是过度采集。寻找有效途径鼓励人们既要发展社区经济,又要实现可持续地利用中药材资源是每一个项目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只有将社区纳入到项目管理中来才能有效解决社区发展和自然保护这一两难的困境。如果上述的解决对策和行动建议能逐一得到开展和实施,那么当地社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关键利益相关者能力的提高将指日可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将成为现实。

[1]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张可荣.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韩伟,编著.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项目区中药材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