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与宠物

2010-02-12 03:58:54何宏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家养病原体野生动物

周 凯,何宏轩

(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国家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野生动物与宠物

周 凯1,2,何宏轩1

(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国家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攻击人类,携带病原威胁人类以及对环境设施造成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包括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疾病传播等方面。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疾病危害。因此,野生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更重要的是病原体可能跨越种间障碍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野生动物;宠物;野生动物疾病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全世界有790多种野生动物,它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家养动物中与人类更为密切,也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动物称之为宠物。宠物是指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精神目的而豢养的动物,一般为了消除孤寂,或娱乐而豢养。宠物大部分是哺乳纲或鸟纲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大脑较发达,容易和人交流,还有一部分宠物包括鱼纲、爬行纲、两栖纲的动物甚至昆虫。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从小型鸟类到猛禽,从松鼠到猴子,从龟、蜥蜴、蛇甚至到毒蜘蛛。然而,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它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三个部分。

1 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1.1 野生动物对人的最直接危害就是攻击人

不仅狼、豹、熊等大型猛兽,即使是小型野生动物也有攻击人类的行为。与经过千百年驯化的家养动物不同,野生动物仍然具有相当的野性,即使经过长时间驯养,在特定条件下仍然会发生攻击人类的行为,近年来各地动物园屡屡发生虎熊伤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食肉动物,具有领域的动物甚至体型小的动物在自卫时也有攻击行为。有蹄动物、袋鼠等与汽车相撞以及鸟类与飞机相撞的事件除了造成经济损失,有时还会致人伤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在高速碰撞时,一只小鸟相当于一发炮弹。轻者让飞机不能正常飞行,被迫紧急降落;重者机毁人亡,酿成重大灾难。

1.2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

野生动物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多样,因此所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如寄生虫、细菌、衣原体、病毒等)。科学资料表明,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如艾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巴病、猴天花病、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就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就是野生动物。至今尚未发现的,由野生动物携带且可能变异和向畜禽、人类传播的病原体种类,更是难以预估。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极大的增加了与人类密切接触的机会,使得人类感染人兽共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近二十年来,重大野生动物源人兽共患病在我国频频爆发,在国民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爆发,造成我国内地5 000多例的死亡,直接损失500亿元,整体损失超过1 500亿元。到2009年5月15日为止,全球共发现人感染禽流感424例,死亡261例,死亡率高达 60%。其中发生在中国的38例,死亡25例;在禽流感期间,全国直接经济损失2 840多亿元。此外,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的手足口病(HFMD)疫情于2008年1月在中国的安徽阜阳大规模爆发。此后迅速波及广东、天津、宁夏等地,后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8年5月,中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6万余例,死亡40例。2009年1月中国再度爆发手足口疫情,截至4月23日共累计报告病例230 362人,其中 79人死亡。

1.3 野生动物对农业、林业、牧业、基础设施的危害

野生动物还危害农业、林业、牧业、基础设施等,如使粮食作物、果园减产,苗木、电缆、水坝、建筑物等受损。除了损害财物,有时野生动物还会造成精神损失,如猛兽伤人引发的恐惧、鸟粪污染环境破坏了人们愉悦的心情。

2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

2.1 人类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危害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真正关爱是很难做到的。与一般家养宠物不同,对野生动物的照顾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专业精神。在许多情况下,野生动物对营养的要求以及对环境的要求是人类无法认识到的。以鸟类为例,每一只在市场上出售的笼养鸟,背后就有20只野生鸟为此丧生。而且,在人工环境下可以繁殖的鸟类、野生动物是极其有限的,而市场上所见到的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了巴西龟,其他的龟、蛇和蜥蜴都不能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它们非常敏感,这些野生动物在没有专业知识的饲养和专门设备的居室内,死亡率几乎是100%。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会造成其生存能力的丧失。野生动物一旦被喂惯了,其心理行为就会发生变异,变成“乞丐”,削弱其天然觅食能力。例如,动物园长期饲养的野兽一旦放归野外就无法存活,只能饿死。

2.2 人类对野生动物疾病传播

不但野生动物携带的疾病可以传播给人类,也可能通过与人类密切接触而变异,反过来再感染野生动物。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界的动物与病菌之间存在着平衡,这个平衡使得宿主与病原可以和平共存,这就是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如SARS、禽流感)而不发病的主要原因。当野生动物与人类发生密切接触,病菌通过人类这一新的宿主发生变异,或者与人体内其他类型病菌发生重组。这样,新的病原体就有可能具有感染并致死原有野生动物宿主的能力。

3 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

3.1 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直接危害

野生动物可能捕食或侵害其他的家畜家禽或宠物。长期在自然界生存的野生动物具有天然习性,不仅食肉动物具有捕食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做攻击行为。因此,新近驯养的野生动物很有可能和原本的家养动物之间发生捕食或攻击行为,造成对家养动物的伤害。

3.2 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疾病危害

多种病原可在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之间进行传播。野生动物可通过与家养动物直接接触传播病原,还可以通过污染水源、粮食、作物等传播病原。圈养的野生动物由于其生存环境和食物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其自身染病的可能,并由于其高密度饲养和与人类、家养动物的密切接触,也极大增加了相互传染疾病的机会。因此,野生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狂犬病为例,温血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高危动物有狗、猫、蝙蝠、狐狸、狼、猫鼬、浣熊、臭鼬及啮齿类动物,此外马、猪、猴子、鼠、金丝熊、兔子、乌龟、鸟、孔雀等也有可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不是简单的通过人工饲养长大就能完成猫狗等动物经过千百年才完成的驯化,后者是经过无数次选育培养才能获得理想的性状。这些家养动物严重依赖于人类以获得食物、居所、护理和感情,而野生动物从本质上来说不受人类干涉、自给自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野生动物的这种本能行为使得它们不适合作为宠物。

另一方面,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使得许多种类已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因此对现有野生动物的保护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野生动物贸易威胁到一些本土物种生存的栖息地,从野外捕捉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时,它们的悲惨遭遇才刚刚开始。从捕获地到宠物商店,大批野生动物会在旅途中死去,习惯在野外生存的动物会无法适应狭窄的笼子而导致生病甚至死亡。

即使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将携带各种危险病原体的野生动物当作宠物而密切接触也是危险的,2003年的“SARS-果子狸”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大自然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带给人类的可能是毁灭性的后果,这是野生动物作为宠物所带来的乐趣远远无法弥补的。

Wildlife and Pets

ZHOU Kai1,2,HE Hong-xuan1
(1.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Wildlife Born Diseases,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Institute of Zo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orresponding author:HE Hong-xuan,E-mail:hehx@ioz.ac.cn

Animals can be divided into wild animals and domesticated animals.Nowdays,more and more people keep wild animals as pets.The danger of wild animals as pets is enormous.The danger of wild animals to humans includes direct attacks against humans,carrying pathogens that threaten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damage.The danger of human to wildlife includes captive breeding of wild animals and disease transmission.The danger of wild animals to domestic animals includes direct damage and disease hazards.Therefore,the wild animals are not suitable as pets,not only because they had natural living habits or the destru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is that the pathogen may cross species barrier and threaten human safety.

Wildlife;Pets;Wildlife disease

R33;R184

A

1671-7856(2010)11、12-0167-03

10.3969/j.issn.1671.7856.2010.11、12.041

2010-08-20

周凯,E-mail:hehx@ioz.ac.cn。

猜你喜欢
家养病原体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12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看!这些家养植物,赏心悦目但要小心
百科知识(2018年9期)2018-05-28 19:11:44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鸡吃石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