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伟,吴 昊,张宏雁,姬军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 400038)
《处方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为贯彻落实国家规定,我院采取综合措施,坚决施行药品淘汰,严格控制在院药品种类和品规。现将我院实践和体会介绍如下。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是国家高度关注的、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构建和谐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药品品种控制既是国家《处方管理办法》明文要求必须落实的规定,也是国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手段,更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医院应站在知法、守法、执法的高度,自觉、迅速、全面、坚决地贯彻落实,做好药品品种控制工作。
药品品种繁多,甚至同一通用名有5种左右药品。临床医师用药选择范围宽、可变性大,合理用药管理难度增加,而且各厂家药品质量保证水平和信度参差不齐,若不限制品种,不利于加强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均面临这个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行药品品种控制,能有力解决药品种类繁杂的问题,促进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提高。
在目前药品流通体制下,各药品供应商在医院学术推广时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药品供应商之间的无序竞争既耗散供应商对药品质量和药品供应服务品质的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医师用药趋利行为,潜在影响医德医风建设,从长远看,不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实行药品品种控制,有力促进营造良性学术推广氛围,遏制不端推广行为,规范、优化医药环境。
总体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减少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又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具体上,保留药品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质量优:包括药品质量检测合格、抽检合格率高、药品配送损坏率低等;(2)用量大:用量大、覆盖科室多的药品;(3)有层次区别:同一品种药品如有国产、进口、合资等多种层次的,尽量优先选择国产,次选进口或合资;(4)服务好:包括有合格供方资质、配送及时、手续齐全、协调配合好等;(5)无不良商业行为:包括无商业贿赂、无不良宣传行为等。
除按照军队统一网上招标已经实行品种控制的药品品种外,全部在院药品统一施行了药品品种控制。医院进行药品品种控制清理的对象就是在军队网上招标目录外,不符合药品品种控制要求的品种。
第一步,全面梳理。医院责成药剂科对全院所有药品按照类别、品规进行清理,并对药品质量、服务、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整理形成“药品品种控制清理评议表”,包含类别、品种、规格、药品供应商、生产厂家、使用量、价格、服务等信息。第二步,会议评议。医院召开专题药物治疗与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按照抗生素类、镇痛药物类、抗肿瘤药等分类逐一讨论。评议程序为:(1)药剂科介绍药品基本情况;(2)专科用药相关专家补充陈述;(3)委员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4)监票统计小组计票、监票和统计;(5)现场宣布评议结果,明确淘汰药品;(6)监票统计组长代表监票统计小组进行现场公证。
实施药品淘汰后,保留药品品种符合国家药品品种控制要求。医院迅速执行专题药事会议决议,所淘汰药品即日停止采购,其库存药品至使用完为止;将所保留药品编写入全院用药目录中。以后凡引进新药都必须符合药品品种控制规定。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和领会上级精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把握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落实药品品种控制、强化药品管理作为推进医院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并且,要求各科室形成共识,凝成合力,克服艰难,共同做好药品品种控制工作,积极引导全院在推动药品管理及使用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同时,向新技术新业务、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效益,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正是在领导高度重视和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下,药品品种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药品供应商是医院战略合作伙伴,而药品品种控制工作涉及药品和药品供应商较多。所以,如何客观、公正地淘汰药品影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甚至关系到医院和谐发展。为切实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参会人员除了全体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委员外,而且还特增设监票小组,由医院纪委领导、审计人员、2名德高望重的三级以上知名老专家教授(军队教授级别职称,文职少将级别以上)组成,全程列席会议进行监督。另外,抽调卫生经济科5名收费员组成统计小组,负责计票、统计。计票结束后,立即现场宣布评议结果。严密的组织很好地保障了药品品种淘汰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我院药品种类、品规较多,要达到药品品种控制要求就必须淘汰大量药品。因此,如何论证淘汰方案并贯彻执行是药品品种控制工作的难点和关键。医院对药品品种控制实施方案多次论证,全盘考虑,整体谋划,从多个方面破解难题。一是会前准备充分,收集药品信息全面、准确,确保为专家科学评议提供最详实的参考信息。二是建立多科专家评议机制。25名临床专家教授参会,覆盖了25个临床用药科室。同时,针对个别专科性较强的药品,还特别安排了专科用药咨询专家列席会议,并陈述专科用药临床需求和意见,供委员们参考。集中大量专家联席评议药品的形式,有效避免了凭主观印象片面评药的情况。三是科学制定评药规则。医院专门拟订了评议原则,统筹药品质量、服务、价格和临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规范专家评议行为。细致周全的实施方案有力保证了此次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实施。
《处方管理办法》是针对我国医疗系统的现状,尤其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制定的[1],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处方管理办法》限制同一通用名称药品数量规定的出台,笔者认为应从2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对于规范医院药品招标采购行为无疑是有益之举,可以避免引进药物品种规格的过多过滥,遏止“一院多药”的异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保证患者的经济利益。再则,从多种商品名的药品中优选出2种保留在医院使用,淘汰一些疗效不理想、靠高价促销占有席位的药物,严厉制止商业贿赂行为,有利于促进医院药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2]。另一方面,一个品种多个品规,即一品多规,是目前存在于各医疗机构药品结构中的共性现象。由于药品要满足不同经济层次及病情患者的使用需求,特别是特殊用药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品的剂型、剂量有不同的要求,故对于综合性医院,品种规格多样在某种意义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3]。另外,限制药品品种究竟会更多地促使厂商转向关注提高药品质量,还是会更加刺激药品供应商的“公关”行为,值得进一步探讨。
[1]周军.《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新规定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5 ,16(4):247.
[2]王如梅,王宁.《处方管理办法》扩建药学服务平台[J].中外健康文摘,2007,10:101.
[3]梁竹,张悦,闫新萍.《处方管理办法》的解读和执行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药事,2008,2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