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礼验案五则

2010-02-10 11:08郝宝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3期
关键词:苏叶原方少阳

郝宝莲

(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032300)

1981~1986年,笔者专修名老中医田春礼门下,深得田老传教,时隔20余载,受益匪浅。田老精研医理,治学严谨,勤于实践,运用“运气”学说 ,理 、方 、法 、药融为一体,辨证寓于辨病,擅治失眠、眩晕、痞证、口冷证、头痛。兹将其临证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失眠察舌辨寒热案

患者,女,65岁,1985年8月10日初诊。患者入睡困难,睡而不稳,醒后不能再睡,舌红体胖,脉弦滑。伴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神疲乏力。乡医辨证为痰湿内阻,气血不和,神不守舍。予以柏子养心方剂乏效。刻诊于我师,田老认为应“辨舌之干润,审脏腑寒热”,今视患者虽有湿,但舌不干,且为女性,脾虚为先,应以虚寒论治,温阳益气,补中益气汤治之。处方:党参15g,黄芪20g,茯苓15g,白术15g,附子 10g(先煎),当归 15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6g,炒酸枣仁10g,甘草 10g,麦门冬15g。服6剂症减,原方调理共服10余剂收功,后改为隔日1剂,再服10剂巩固疗效,后随访痊愈。

眩晕从瘀论治案

患者,男,54岁,1985年11月15日初诊。宿患心悸,时感头晕目眩,甚则昏倒,曾在某医院作有关检查,诊为“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入诊见头晕目眩伴心悸,胸闷,恶心欲吐,神疲少气,右侧手指麻木,舌质暗淡,苔白,脉细涩。田师辨证为气虚运血无权,清阳不升,脑失所养,“瘀滞不行,皆成眩晕”。故治以“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之明训。以益气升清,活血化瘀。处方:黄芪 30g,葛根 30g,当归 10g,川芎 10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枳实15g,丹参 15g。5剂。药后头晕目眩较前好转,心悸稍平,而脉仍细涩。原方加人参调理半年,精神好转,眩晕未见发作。

痞证胃气滞而失和降案

患者,男,65岁,1985年8月2日初诊。患胃脘胀满,胸满胸痛,伴口干,身痒如虫窜动,疲乏无力,舌质淡,苔白,脉濡缓。田师以胃脘痞满乃心下满,《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上腹部胀满、不思饮食的病症,为胃气滞而失和降的表现。治以理气化湿,消痞除满。处方:柴胡 10g,桂枝 10g,干姜 10g,天花粉 15g,牡蛎10g,苏叶10g,神曲10g,甘草3g。服药5剂后胸满胸痛消失,口干,身痒如虫仍存,遂加重神曲 30g,苏叶15g,继服5剂后症状消失而告愈。

口冷痰湿中阻案

患者,女,49岁,1985年11月15日初诊。患口腔冰冷,曾服吴茱萸汤、参附汤、金匮肾气丸10余剂罔效。继则四处求医,遂诊于吾师。刻诊:口腔清冷,头部微冷,得热水而冷不解,纳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田师观其脉证,综合其各医之治,虑其已服大量温补脾胃之药乏效,脉证合参,认为此为痰湿阻滞中焦,得热而湿未化,应以燥湿化痰为法治之。处方:二陈汤合平胃散:陈皮 15g,半夏 12g,茯苓15g,苍术15g,厚朴12g,白豆蔻 9g,苏叶 10g,藿香 9g,神曲 12g,甘草6g。试服2剂,药后次日清晨起床时痰涎咯出量多,但口冷未减轻。再以原方加吴茱萸9g,干姜9g,服3剂后痰涎易咯出,量减少,口冷稍减。效不更方,嘱其再服3剂以观后效。患者3剂服完遂大喜来诊,诉其口冷已减半,以原方继服5剂症状大减。为巩固疗效,原方再服5剂,随访痊愈。田师认为:本证虽少见,但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痰湿阻遏,大湿大热助湿碍运,应以燥湿化痰为其正治,加升发脾阳之苏叶调其升降,助其运化。

头痛少阳枢机不利案

患者,女,53岁,1986年3月15日初诊。患者素有头痛发病史,常夜间头痛欲加,白天较轻,近期头痛与生气有关。10天前因与家人生气后偶有头痛,因痛而醒,伴见口干、口渴达数月余,面色暗滞,精神不振,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数。邀余师会诊,据头痛发作于夜半且口干、脉弦数,应考虑少阳子时头痛。方用小柴胡汤。处方:柴胡 10g,黄芩 10g,党参 10g,半夏 10g,白芍 10g,川芎10g,大枣3枚,生姜 3片,炙甘草10g。5剂,每天 1剂,夜、早服用。5剂后药尽病除。田师认为:少阳始于子时,子时少阳被郁,郁久生发无权,久则郁而化火,胆火上炎,少阳枢机不利,故头痛应时而发,药后火散郁发,少阳之气得伸,邪祛而病愈。故拟小柴胡汤治之效验。

猜你喜欢
苏叶原方少阳
童心童画
《三千年》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瘟火蛇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感冒了,来杯苏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