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失眠临床体会

2010-02-10 07:20魏建雄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腹针风湿脏腑

魏建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1 腹针疗法的原理

腹针疗法[1]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及脏腑经络学说为内涵,所发展形成的一种在腹部施术的针灸疗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像。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此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是腹针疗法中的重要取穴方法之一。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以神阙为轴心的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有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为人们所忽视的,形成于胚胎时期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此系统是腹针的物质基础,具有向全身布精、散布气血的功能。由于腹腔内脏腑集中,全身的气血依靠脏腑来调节,因此,运用腹部的腧穴调节脏腑功能的途径最短,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疗效确切而稳定。

2 腹针治疗失眠的辨证施治

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由于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于阴,故而能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失眠又称为“不寐”。中医的观点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可整夜不得入寐。由于心脾两虚,生化之源匮乏;或阴伤频数,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或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失眠的原因很多,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中不论有邪之实证,或无邪之虚证,主要是因机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失眠可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亦见于更年期综合征或其他慢性疾病,如消化道疾病等。

实证:恼怒伤肝,肝气犯胃,肝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舌红苔黄口苦;痰食停滞,引起气机不畅,胃失和降,痰热内扰,痰多胸闷,吞酸恶心。

虚证:肾阴不足,因虚火旺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昏耳鸣,健忘,恶心烦热,腰酸梦遗,心脾两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多梦易醒,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不荣。

3 腹针治疗失眠的有关腧穴

任脉在腹部上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腧穴,脐以上的可调补脾胃和心肺功能,脐以下的可培补肝肾,调整内分泌水平;上下合用,可旺盛五脏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加上促进及平衡内分泌,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双上风湿点两侧所主不同,左主脾,右主肝。此穴从位置上来看,应为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深刺可调理肝脾之气,既可疏肝理肝,又可理气和胃。由于肝失调达所引起的肝气不舒、胸胁胀痛;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心烦失眠、口苦反酸;肝火上炎所引起的头疼、耳聋等症,均有效用。另外,治疗由于肾水亏耗、肝阴不足所引起的阴虚诸证时,配双上风湿点,可柔肝养血、平衡阴阳、化解诸虚火上炎之症。

双下风湿点作用亦各不相同。左下风湿点主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深刺可通大肠、降肺气、除肺热。临床用于肺气壅塞咳喘、多痰,大便不通等。右下风湿点主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深刺可泻心肝实热,用于心肝火旺、心烦易怒、舌尖红、小便黄热等症。

滑肉门、外陵穴不但可疏通四肢经络,而且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使全身气血平衡。若滑肉门穴配双上风湿点穴,可柔肝健脾,双上风湿点配滑肉门可疏肝理气、降逆除烦、缓解精神紧张。

大横是足太阴脾经在腹部的腧穴。脾主运化,既为人体各组织运化营养物质,又运化水湿,使体内的多余水液排出体外。而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气血充足,四肢百骸才能强壮。针刺大横穴可健脾化湿祛痰、生养肌肉、滑利关节。

4 病例治疗

张某,男,34岁,患者主因失眠寐差、心悸、怔忡、口鼻干燥、神疲倦怠、阳事不举、乏力,入睡前常需借药物始能入眠。体征:面色萎黄少泽晦暗无华,肺呼吸音清,心率 86次 /m in,率齐无杂音,腹软未触及瘕积聚及结节、条索状物,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舌体宽大,边有齿痕,苔黄白,以中根部为甚,脉弦细涩,双尺沉滑,右关大。病机:患者病程迁延日久,而致心神失养、络脉淤阻,加之水湿泛滥、水气凌心、精亏暗耗,致双膝关节酸软无力,精神萎顿;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水湿内停。治疗:引火归元,交通心肾,疏肝健脾,同时补脾肾、益元阳。主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上风湿点。配方:双天枢、双大横、双下风湿点。

吕某,男,50岁,患者主因失眠、焦虑、抑郁、心悸怔忡、脘腹胀满、腹泻日 4~5行、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不振,每日需服食安眠药始能成眠。体征:面色萎黄,晦暗无泽,语言低微,形体消瘦,目光呆滞(白睛充血),瞳仁少神,精神萎靡不振,双肺(—),心率 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胀鼓音,无移动性浊音,上腹及脐周触痛(+),未及瘕积聚及条索状物,侧腹部至胸膈肌处(下至臀大肌处,后背腰背两侧)均可见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无皮损及脱屑发现,余未见病理征。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苔黄白厚腻,脉沉细弦涩,左寸关尤甚,右关部现明显芤空浮大之象。病机:患者体质素弱,复因不善摄生保养,气血暗耗,心神失养,络脉淤阻;水湿泛滥,水气凌心,精亏暗耗,致精神萎靡;加之脾气虚弱,致气血生化乏源,水湿内停不化。治疗:交通心肾,培元益气,祛瘀,通络。主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上风湿点。配方:双天枢、双大横、双外陵、双下风湿点。

黄某,女,73岁,患者主因心烦夜不能寐、头鸣、心悸、神疲乏力、口干舌燥、口唇麻木、水肿等症,每日需服用安眠药始能短暂入睡,眠浅易醒。体征:双眼睑明显水肿,无球结膜震颤,双白睛充血红赤。心界左下扩大,二尖瓣及主动瓣第二心音明显亢进,率不齐,B P 175/80 mm H g,双肺(-),腹臌大,未触及结节,无移动性浊音。小腹任脉下端可见一术后疤痕(节育术),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未引出。舌质赤红,苔老黄腻,中后为甚,边尖红赤(舌乳突凸起),脉弦涩,双尺沉微,左寸关弦急尤甚,右关弦。病机:系肾水亏虚心火炎上,包络受阻,心神受扰,内守失权,加之中气虚极,运化失职,致湿热内阻交织,证系肝郁脾虚、心肾不交,久病入络,而致多症候之象。治疗:交通心肾,养血柔肝,益气培土。主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上风湿点。配方:双天枢、双大横、双下风湿点。

上述 3例患者每次留针 1.5 h,经过 3个疗程(一疗程 10天,第 1个疗程不间断每日治疗,第 2、3疗程则隔日进行治疗,共计 30次)的腹针治疗后,安眠药均已戒断,睡眠品质大幅改善,经随访 2个月,效果稳定。

[1]韩燕.腹针疗法及其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信息,2003,20(6):8

猜你喜欢
腹针风湿脏腑
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举办诊疗规范研讨会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论筋性脏腑病❋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