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二区,郑州 450000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管排出而返流入血的一种肝炎,以黄疸进行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为主,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笔者以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1例,取得良效。
患者,男,60岁。2010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尿黄,腹胀等症状,经常规保肝降酶治疗,黄疸进行性加重。于同年5月7日来本院就诊。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2×109/L,RBC 4.2×1012/L,PLT 123×109/L,N%70.5%;肝功能:T-BIL 509 μ mol/L,D-BIL 489.8 μ mol/L,ALT 146 U/L,AST 269 U/L,GGT 260 U/L,Che 3.93 g/L,TC 3.91 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乙肝五项:HBsAg(+),HBeAb(+),HBcAb(+);HBV-DNA 2.27E+03 IU/ml;彩超:肝实质回声弥漫性改变,肝源性胆囊炎。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症淤胆型。
入院后予保肝降酶及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肝内胆汁淤积等治疗,并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第3次人工肝后,患者 T-BIL 206.5 μ mol/L,DBIL 165.2 μ mol/L,ALT 63 U/L,AST 81 U/L 。后配合中药口服。患者身目黄染,黄色晦暗,胸脘痞满,腹胀,大便溏,小便色黄量少,舌质暗红,舌下脉络显露,苔黄厚腻,脉弦滑。辨证分析为湿热内蕴,痰瘀交阻型黄疸,予茵陈蒿汤加用大剂量凉血活血药物治疗。处方:茵陈30 g,焦山栀15 g,大黄3 g,金钱草30 g,海金砂 30 g,赤芍 60 g,丹参 30 g,葛根 15 g,三棱30 g,莪术30 g,清半夏 10 g,党参 15 g,炒白术30 g,生黄芪15 g。服用7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肝功能 :T-BIL 119.8 μ mol/L,D-BIL 86.6 μ mol/L,ALT 51 U/L,AST 54 U/L。中药守上方,去大黄,改焦山栀10 g,三棱20 g,莪术20 g,清半夏6 g。10余剂后患者身目黄染基本消失。
淤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伤寒论◦阳明病》指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湿热疫毒之邪蕴滞肝胆,久则入于血分,瘀热阻滞,肝木失疏,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而发为黄疸。《张氏医通》指出:“诸黄虽多湿热,经脉久病,不无淤血阻滞也。”现代医学认为淤胆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引发肝内微循环障碍,肝细胞膜通透性异常,毛细胆管内胆汁流动不畅,最终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另有研究表明,胆汁淤积与血栓素A2(TXA2)升高亦有密切关系。
因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关键是凉血活血,兼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故重用赤芍,以凉血活血化瘀。实验证明,赤芍具有解痉、扩张血管作用,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TXA2合成,有利于胆汁排泄;丹参善入血分,具有养血活血作用;葛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素合成的作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可消除毛细胆管炎症。诸多活血化瘀药同用,加速了黄疸的消退,正如《医学心悟》谓“去瘀生新,而黄自退”。以茵陈、山栀、大黄、海金砂、金钱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减轻胆汁淤积;清半夏燥湿化痰,痰湿去则热无所依;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顾护中焦脾胃。诸药配合,共奏凉血活血、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以上治疗正与关幼波[1]的“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理论相合。
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提示在采用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的同时,配合中药以凉血活血,兼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可加速黄疸的消退,改善预后,缩短病程。此种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1] 关幼波.活血化痰法的应用[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