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名 金
(汝城县科学技术协会,湖南汝城 424100)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进一步提出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在发展低碳农业与低碳经济时,应始终落实科学发展观。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之美称,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的典型农业县,辖 23个乡镇,总人口 37万,其中农业人口 33.01万人,2003年起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迫在眉睫,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全力推进低碳农业,实现低碳经济,提出以下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事业、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国富民强,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世界提倡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实现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以农业多功能为核心的低碳农业,必须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最近几年,中央连续下发了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一号文件,就足以说明全党工作的重心,重视三农工作,为了三农的增收和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种植、养殖业。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一系列活动,但效果不明显。目前,从市场上来看需要无公害、绿色食品;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来讲需要质量安全农产品;从农产品的产出主要来自农村、农业、农民,需要把好第一道门卡。
一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低碳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低碳经济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耗等融为一体。二是低碳经济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持续发展框架中,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三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发展。低碳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粗放增长转变为集约增长。同时,低碳经济还能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汝城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一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全县基本形成以“两小”(小水电、小水果)、“两豆”(荷兰豆、花豆 )、“两稻”(超级稻、优质稻 )、“两竹” (楠竹、甜竹笋)为主的“四两”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各乡镇也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马桥花豆与生姜、文明小水果、土桥的兰花基地、田庄反季节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服务机制基本完善,低碳农业进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过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 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从政策上,从资金上,由县级领导牵头,成立了领导办公室,相关部门配合,帮助农资企业解决项目申报、贷款资金、招商合作、产品推介等实际问题。各乡镇相应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全县低碳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要推进低碳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解决全县农业大而弱的问题,就必须由过去的主要依靠面积的外延或扩展,转移到主要依靠优化结构的内涵型增长,这样有利于低碳农业的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我县具有毗邻广东的特殊区位优势,以及山地面积广、温光条件好的资源情况,坚持三条原则求飞跃。一是坚持以粤港澳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粤港澳缺什么,汝城就发展什么。二是坚持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要把眼光从有限的耕地上转移到山、水、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上。三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在农业内部,哪样赚钱种哪样,把农民引导到高产、高效农业上来;在大农业上,哪样利大搞哪样,把农民引到高收入行业上来。树立低碳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典型样板,发挥辐射作用。四是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将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老区扶贫、科技推广等各类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对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或基地实行重点倾斜,重点扶持。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慢,现只有龙丰、斌志两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县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仅34家,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沼气发酵,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人畜禽粪尿、农作物秸秆、各种杂草等,不仅治理了环境污染,而且清洁环境和再生了资源,基本解决了农村家庭的饮食、照明等生产生活的能源问题,可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改变传统的种养植模式。调整为稻—鸭、稻—萍—鱼、果园—鸡共生的多种种养模式,通过稻、鸭、鱼、鸡、果树、萍相互共生,充分利用土、水、气、热等自然资源,即能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又能增产增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通过集约化畜禽养殖,对养殖场的粪尿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粪便污水再生利用、再循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需要,经过厌氧处理,不但净化污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生产的沼气进行集中供气,并将沼渣、沼液直接用于无公害农业生产或出售。四是通过新型生产资料和技术代替常规的生产资料,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肥料、控释肥、生物防治、杀虫灯、可降解农膜等利用,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投入使用,减少水、大气、土壤的面源污染,提高生产率和循环比例。
提高全民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农民对低碳经济、低碳农业还比较陌生。因此,转变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的归宿。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民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之一。统一认识,加大力度,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增加提高低碳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是当今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是为农民增产增收的落脚点的认识。引导农民从农产品数量转向质量的提升,实现农产品由黄变绿的观念转变,形成绿才有市场,绿才有价值的共识,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培训示范引路,培训农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培训阵地,如农函大、农广校、农民阳光培训工程等实用人才的培训,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创建名牌战略,农药、化肥的新技术、新运用等方面深入到农村、农民当中传授技术。与此同时,还要在农民当中选准能人开展示范,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使他们看得到,一学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加强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立一支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队伍。可以采取市场、经济技术承包制,服务于三农,为农民增收、低碳农业、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
[1]朱兰玉,范名金.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J].作物研究,2009,23(专辑 ):59-60.
[2]朱步楼.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5,(3):75-80.
[3]于鸽方,于吉钦,于兆丽,等.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3):34.
[4]马得林.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