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郭颖 青木 陶短房 ●陈一 ●本报记者 刘扬 卢长银
中美官方在过去的两天没有继续给接二连三爆发的争吵提供弹药,美国高级官员甚至说美国官方不能再出面随便批评中国,但世界媒体却不愿把聚集起来的目光散去。在它们看来,冲突会不会结束、将如何结束都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悬念。英国《每日电讯报》提出了“游戏继续还是游戏结束”的问题,而马来西亚《星报》则大胆地预测,中美间更加平静的时代很快就会回来。尽管西方媒体上对中国态度妄加猜测、甚至攻击的声音一直没有中断,但即使这样,也少有中美交恶走向不可收拾地步的悲观预测。英国《卫报》说,中美两国“争吵厮打”到一定程度,国家利益就会发话,双方就会到此为止。清华大学的孙哲教授8日对《环球时报》说,中美之间的问题贵在互信,但难在民意。他认为,中美之间要斗智斗勇,但不要斗气。
中美争吵会有限度
美国官员7日相继对中美关系做出温和表态。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7日采访了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坎贝尔否认了出售武器给台湾是为了报复“中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不配合美国”的说法。他在谈到美中关系未来走向时说,两国可能不会回到过去的状态了,但是可以调整,使两国关系实现一个新的平衡,美国政府应该小心,不能官方出面随便批评中国,而是应该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
美国军方也再次向中国表示愿意合作的态度。美国国防部网站8日报道说,虽然目前中美两国军事交往遇到麻烦,美国今后仍将与中国军方接触,以促进两军的关系。国防部亚太事务副助理部长罗伯特·西尔7日在国会山的一次会议上对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专家说:“在本届政府内,你们将听到这样一个一贯主题,美国无论从地理、军事、外交及经济等哪方面看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西尔说,当今复杂的安全环境需要美中两国武装力量在各个层次展开持续对话,扩大合作。
美国官方的态度并不出乎意料。英国《卫报》8日发表题为“美国和中国是一对脾气暴躁的双胞胎”的社论称,美国和中国当前的争吵厮打有一定的限度,“双方都在重新绘制自己的红线,而且想越过对方的红线。但是当到了某一点时,国家利益就会发话了:双方都必须要打住,到此为止吧。这对脾气暴躁的双胞胎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在失去对方的情况下生活下去。”
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克里亚8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尽管美国和中国最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是两国都有充分的理由保持相互合作。文章声称,中国的反应“只是一种姿态”,美国也不太可能把强硬言辞化为实际行动,因为“美国的箭袋里没有几支箭”,而且他们知道这种公开批评中国的办法从未生效过。但文章也警告说,美中关系的长远变化还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实力,如果美国的政治家不能鼓足勇气振兴美国经济,使美国经济再次变得充满竞争力,那么中美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美国人担心的事情可能会更多”。
游戏继续还是游戏结束?
英国《每日电讯报》8日的评论在标题中就提出了中美之间“是游戏继续还是游戏结束”的问题。文章称,就奥巴马见达赖一事而言,这种争吵的游戏很可能在未来会结束。文章说,双方目前都不会退缩,任何一方都没有对对方真正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争吵和抗议继续下去的原因。然而时间会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达赖不会长生不死。他的继任者不会继承他所享有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未来的总统也很容易被说服不要会见未来的达赖。这场游戏将到此结束。”
《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认为,台湾问题更加难以处理,如果美国开始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那么游戏将真的会继续下去。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罗斯科夫的文章认为,美国应该更关注中美之间的共存关系,而不必太在意谁对谁占优势。罗斯科夫主张,美国应避免在台湾议题上煽风点火,因为该议题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而且长期经济趋势不利美国,美国恐无法长期支持台湾。“小小台湾能提供美国真正的战略优势实在有限,美国不值得为台湾一战”。他主张在台湾议题上,美国外交政策应该采取“略为深思熟虑的伪善”,因为台湾议题可能会使得中美在更大问题上出现分歧。
奥地利《信使报》8日以“中美:声音沙哑”为题报道说,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正在为“谁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而作战,本来两个国家如果走在一起,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该报认为,从长远看,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将不但是竞争者,也是伙伴。
环球网8日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当前人民币应该升值还是保持稳定”的问题时,有95.9%的投票者认为应该保持稳定。在回答“您认为中国应如何化解与美国的经济纠纷”时,有71.2%投票者认为应“强硬到底不惧贸易战”,只有28.8%的投票者认为中国应该与美国“加强协商避免贸易战”。
美国主张强硬的声音也不少。《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两国关系未来的道路还将崎岖不平而且改善的机会很少,因为奥巴马政府已经越来越忍受不了中国在许多敏感问题上与美国不合作的态度。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下旋式复合型危机,一个个冲突同时爆发,并且中美之间对同一事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贵在互信,而难在民意。两国之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互信,被美国破坏掉了。而且,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决策者处在民意的压力之下。在互信很薄弱,又有民意的压力背景之下,中国应该建立和发挥创新型机制,可以主动出击进行交流。孙哲说,中美之间要斗智斗勇,而不要斗气。中国要巧牵牛鼻子,只有在局部争取主动,才能逐渐在整体格局上与美国打成平手。
平静的时代很快就会回来?
马来西亚《星报》8日在题为“风暴过后的平静”的评论中说,尽管北京大声抗议美国对台军售,但是更加平静的时代可能很快就会回来。对于双方来说,现在聪明的赌博是快速找到有效而平静的办法克服当前的僵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说,中美之间冲突的走势很有可能是上半年利空出尽,下半年有所回转。中美之间是没有发生所谓“新冷战”的可能性的,因为双方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国际环境也不会允许这种倒退。
金灿荣说,美国在这几个月集中出牌,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傲慢”感到反感,再加上美国国内经济上的困难也让民主党的势力有些式微。这些因素都促使美国对中国的长期定位处在一种不同于佐利克时期的全新的困惑期,美国对于能否拿住中国的自信心有些不足,担心中国糖衣吃进去,炮弹吐出来。因此,美国的国内政策出现一种极端化的倾向,不太容易妥协了,这对中美关系是不利因素。
新加坡“亚洲新闻网”评论说,中国不再是人们过去所熟悉的中国了,它已经决心摆脱掉其数千年来留给人的刻板印象:“温顺和虚弱”。不论喜欢与否,国际社会需要理解中国的世界观和动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实力。奥巴马政府决定对台军售是在最糟糕的时刻以一种错误的方式与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信和实力发生了碰撞。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学者余万里认为,目前,中美双方都在用汇率问题试探对方底线。一旦美国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美国政府就会对中美关系的大势失去控制,如果开了这样的口子,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在这个口子上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