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阁琳,翁庆全,姚刚
(1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51 2重庆市綦江县建筑业协会 重庆綦江 401420)
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的主体可以是施工企业、项目班组,也可以是业主或各监督方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控制主体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危险源控制的任务也不同。危险源控制的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横向包括人、机械、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纵向涉及施工项目系统的各个层次。从危险源控制的阶段看,包括施工前的危险源控制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施工过程的危险源监测、预报和定期评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内容。由此可见,危险源控制是全面系统的控制。需要整体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危险性的目标。
危险源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源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进行重点控制;同时,改进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提高控制效果。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控制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企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防其风险变大至不可容许的范围;对于不可容许风险,可通过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等途径来加以控制。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控制措施选择优先顺序如图1所示。
图1
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1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从图1中看出,只要工程技术可以控制的危险,就避免使用管理的方法控制。个体防护是在其它方法都不能实行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最后的危险控制措施。
在实施危险源控制时,尚需评审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的有效性。危险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随着施工进度的展开,危险源的存在及分布、危险等级都会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或定期地对危险源控制计划进行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通常,我们应当选择以下时机进行及时评审:
(1)新工程、新项目开工前;
(2)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前;
(3)特殊作业、危险作业开工前;
(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型机具设备使用前;
(5)现场组织机构、工程审计、现场布局等有重大变化时。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预防。他们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源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措施。
(1)事故发生前的危险源控制
在事故发生之前,我们应当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源、限制和减少危险源、隔离和屏蔽危险源、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2)事故发生时的预防
一旦事故发生,以减少事故损失为目标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源、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防其风险变大至不可容许的范围。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对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可通过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等途径来加以控制。
就不同的危险源类型,我们对危险源采取的控制类别也不一样。
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
防止人的行为失控。
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施工现场危险源大体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部分。第一类危险源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它决定着事故的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它的失控往往导致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失控而发生事故。在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时,应该综合考虑两类危险源的属性,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评价,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就目前来看,技术方法、管理方法和人的行为控制方法,是进行危险源控制的三种根本方法。
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措施有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是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的安全要求和标准,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材料等的危险属性(温度、压力、强度等)加以控制,避免一旦约束失效而产生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保护装置的落实情况,如漏电保护装置、升降机的限位装置、电器的接地接零装置等。
安全措施是指一些预防事故的手段,如工地消防设施(消防水、消防车、灭火器、其它灭火装置、消防通道)、危险源监控系统、检测报警系统和防静电设施等。
只有当我们切实有效地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才可能有效地避免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避免事故产生。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管理制度混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的完善及安全落实工作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安全组织机构、企业内部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鉴于此,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所在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查等。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所有活动均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处于受控状态之下。
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规定实行各级信息反馈和整改,并作好整改记录,一旦发现重大危险隐患,及时报告主管领导,组织紧急处置。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励或处罚,逐年提高要求,促使企业和项目组织在危险源管理水平上的不断提高。
危险源导致事故通常和人行为的失误是密不可分的,进行人的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的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方面。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的行为的控制首先是通过管理方法,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本质安全化,其次通过技术方法,做到人员操作安全化。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意义;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应急事故处置等。
岗位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和工艺特征,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困扰着中国的建筑行业,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还直接伤害到人身安全,甚至造成群死群伤,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危险源的控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动态把握,才可能有效地避免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避免事故产生。本文所结合的重庆市建设科技项目(城科字2006第81号)已顺利通过专家结题验收。
注:本基金项目于2010年1月顺利通过了重庆市城乡建委组织的专家结题验收,专家一致建议在重庆市建设行业推广使用。
[1]武明霞.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徐伟.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周文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
[4]魏利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7.
[5]董大昊.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6]张仕廉.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