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枝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皮肤科 焦作 454100
晕厥是指因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而致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因姿势性张力丧失而倒地[1]。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而导致晕厥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我科2006—2008年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各种疣、良性赘生性损害、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等皮肤疾患7 580例,其中发生晕厥8例,出现晕厥前驱期症状者23例。为有效避免液氮冷冻治疗中晕厥的发生,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液氮冷冻治疗致晕厥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男13例,女18例,年龄16~42岁。疾病诊断:寻常疣13例,扁平疣3例,结节性痒疹5例,多发性跖疣5例,疥疮结节2例,尖锐湿疣3例。31例患者均采用适宜棉棒头浸蘸液氮后置于皮损上进行冷冻,视皮损的损害程度决定冻融的次数及所施加压力大小。
1.2 诱发情况 2例患者平卧位治疗结束后突然下床即发生晕厥,1例患者于坐位治疗结束后离开治疗室50 m处发生晕厥,28位患者坐位治疗,在液氮冷冻治疗中途5例发生晕厥,23例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乏力、面色苍白、出汗、神志恍惚等晕厥前驱期症状被及时发现。
1.3 救治 将31例患者立即平卧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23例晕厥前驱期患者在平卧位休息片刻后症状即缓解。8例晕厥患者给予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其中3例氧气吸入,2例清醒后饮用适量糖水,5~20 m in内,31例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神志逐渐转清,后经密切观察未发生其他异常情况。
2.1 疼痛因素 液氮冷冻治疗是一种低温(-196℃)疗法,几乎每例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2],据临床观察,疼痛的程度与个体痛阈、治疗部位、时间、所施加压力及冻融的次数有关。当较强的疼痛刺激作用于机体,可反射性抑制人体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神经性休克[3]。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慌、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恍惚等晕厥前驱症状,历时数秒至数十秒,若不及时发现继之出现意识丧失而倒地。临床多见于液氮冷冻治疗敏感部位;皮损数目较多,治疗所需时间长;患处角质层增厚,需适当加压且多次冻隔;个体疼痛敏感等疼痛剧烈的患者易发生晕厥。
2.2 心理因素 患者对液氮冷冻治疗缺乏了解,疼痛刺激又使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加之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噪声的影响及护士冷漠的态度均可促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使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性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致晕厥。临床多见于首次接受液氮冷冻治疗的患者。
2.3 体位因素 体位的突然变换,如平卧位患者治疗结束后突然下床,使静脉回流减少,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产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仅有几秒钟的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患者常无思想准备而突然晕厥,易引发意外伤害。
2.4 个体因素 体质差、劳累、饥饿等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耐受程度下降,此时若接受液氮冷冻治疗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而致晕厥。此类患者于坐位治疗时易发生晕厥。
2.5 年龄因素 本组发生晕厥均为青中年患者,无老年患者,可能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低,心理承受力强,治疗时多选择卧位有关。
2.6 护理因素 防晕厥意识淡薄,治疗前未根据患者的体质、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等进行正确评估,对高危人群未加重视,未积极采取护理对策。
3.1 评估 针对液氮冷冻致晕厥的相关因素,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性质、年龄、身体状况、心理反应、疼痛程度等进行详细评估,对于不同的个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强烈疼痛感、精神过度紧张、老年、体质差、饥饿、疲劳等患者是发生晕厥的高危人群,也是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的重点对象。本组虽无老年人发生晕厥,但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更应严加防护,以免发生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及其他不测。
3.2 心理护理 患者对液氮冷冻治疗知识缺乏,部分患者出现恐惧、精神紧张、顾虑等复杂心理。因此,护士应运用温和、开导、鼓励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向其介绍液氮冷冻治疗技术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治疗的方法、反应及注意事项。并婉转告知患者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在良好而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和配合治疗。
3.3 体位护理 (1)根据患者治疗部位,选择适当体位。对于高危人群尽可能取卧位治疗,并使其身体感觉舒适、自然。卧位使脑部血液灌流量增加,可防止晕厥发生。(2)需要变换体位的患者,可分步进行,先扶患者慢慢坐起休息片刻,并观察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然后再慢慢下床,以防发生体位性晕厥。
3.4 疼痛护理 疼痛具有主观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痛阈。(1)治疗时主动与患者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或听音乐等,以减轻疼痛。研究表明,注意力越集中在疼痛上,疼痛越严重;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对象上,疼痛就会减轻,甚至会感觉不到。(2)疼痛时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做缓慢均匀的深呼吸;也可引导患者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4]。(3)若治疗时间长且患者感觉疼痛较剧烈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坚持等安慰性语言,以消除恐惧心理,提高疼痛阈值。必要时稍作休息后再继续治疗。3.5 预见性护理 液氮冷冻治疗引发晕厥,发生突然且较快,但发病前可有短暂而明显的前驱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乏力、出汗、恶心、神志恍惚、耳鸣、上腹部不适等,前驱期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救治,可防止晕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1)进行液氮冷冻治疗时,护士要悉心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神志恍惚等,并经常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如有无头晕、恶心等。若出现上述症状,护士要迅速而准确作出判断,立即停止治疗,搀扶患者平卧,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位脑部的供血得到改善,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复。(2)对治疗结束的患者切不可忽视,也要悉心观察,加强询问,因冰冻溶解期对细胞具有更大的杀伤作用[5],此时,痛感较剧,易诱发晕厥。所以,待患者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没有其他不适方可离开。临床上,护士要悉心观察,提高预见能力,可有效防止晕厥的发生。
3.6 晕厥的护理 晕厥发生时,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血压下降、脉缓细弱、瞳孔放大、肌张力减低等[1]。此时不可惊慌,立即帮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针刺人中、合各、十宣等穴位,视情况给予氧气吸入,严重者遵医嘱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患者清醒后,仍有面色苍、恶心、出汗、周身无力等,可给予心理疏导,以减少患者的恐慌感,并适当饮用糖水,以助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液氮冷冻治疗致晕厥的发生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累加而致。因此,对液氮冷冻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加强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预见性护理、晕厥护理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可防止液氮冷冻治疗致晕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
[2] 倪容之主编.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146.
[3] 王鸿静.注射后晕厥的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7(2):2.
[4] 赵继军主编.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13.
[5]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