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分公司 张罡 郭秀琴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李宇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使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简陋落后的面貌基本改变,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村电网设备开始出现过负荷、供电“卡脖子”问题,部分地区农村电网结构相对薄弱,农村供电可靠性、农村电压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多次对农村用电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电网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全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施城镇化战略,安全、可靠、充足、经济的电力供应都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目标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
“户户通电”即是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农村居民户户通电,电力在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农村电气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供电可靠”要求农村电网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规范,能够提供持续、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
“安全经济”即是确保供电生产安全稳定,电网运行经济环保,用电价格规范合理,农村安全用电水平较高。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及用电安全,是有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供用和谐”要求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用电需求,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建立和谐的供用电环境,是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点首先把解决农村电网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着重完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由于农村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工程浩大、施工条件复杂,应摸索经验,总结试点,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进而全面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工程进行中必须紧紧围绕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研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电网发展模式,积极采用农网适用技术,兼顾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建设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现代化农村电网。
把加强村级电网建设作为重点,并将其作为整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基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究技术含量,而不是简单的拆旧补新。
三是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并落实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电气化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调研,完善工作措施,有效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逐步建成符合农村特点,且能持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坚强供电网络。
四是对已达到新农村电气化阶段性标准的,要根据电气化建设总体部署,继续扩大农村电气化乡、村比例,提高电网装备运行水平和供电服务水平。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农村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供电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农村电网结构不断完善、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供电质量有效提升。据统计,工程建设前后,电气化县的平均供电可靠率由99.61%提高到99.76%,D类电压合格率由97.4%提高到98.1%;电气化村的平均供电可靠率由98.95%提高到99.73%,D类电压合格率由96.0%提高到97.7%。
二是节能降损效果明显。通过优化电网结构,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降损手段,农村电网线损不断下降。据统计,电气化县的供电平均综合线损率由5.9%降到5.2%,低压线损率由8.4%降到7.5%;电气化村平均低压线损率由9.8%降到8.0%。
三是电力市场得到拓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开拓了农村电力市场,供电企业各项经营指标显著提高。电气化村平均年用电量由63.2万千瓦时提高到75.7万千瓦时,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6.5%;县级供电企业的平均年售电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9.3亿千瓦时提高到22.6亿千瓦时,增加17.1%。
四是服务“三农”效应显现。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后,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助推了“家电下乡”等农村政策落实,农民生活用电水平显著提高。电气化村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电炊具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长18.9%、32.4%、28.3%、19.4%、64.5%、42.2%。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拉动蔬菜大棚、生猪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缩短城乡生活差距,使社会关系进一步和谐。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如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较好地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32个,电气化乡镇1687个,电气化村3.03万个,为西藏地区2.17万无电户解决了通电问题。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为126.2万无电户,475.5万无电人口解决了通电问题,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302个、电气化乡镇3706个、电气化村6.49万个。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有18.9%的县、14.2%的乡镇、12.7%的村达到了新农村电气化标准。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完成西藏地区“户户通电”任务,解决2.83万户、13万人的用电问题。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7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9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9万个。
新农村电气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应当准确把握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的时代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按照“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农村电网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设“网架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新型农村电网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保证。要继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要加强农村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研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线路持续供电能力。推广“四新”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电网技术进步,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应用高性能、电子式计量器具,逐步更换老旧机械式电度表。加快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集中抄表系统以及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农村电网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实施电力惠农工程,给农村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要重点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更新、农村电网安全供电能力提升等农民最关心和最关注,也最能直接带给老百姓实惠的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面完成路灯亮化和饮水解困配套工程,促进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讲政治的高度勇挑社会责任,抓好工程的组织实施,有效改善农村用电环境,彻底解决农民群众夜间行路难、偏远山区吃水难问题。不断加大农村排灌用电设施改造力度。整治农村低压设备,提高安全用电水平。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农村用电安全的隐患,提高用户正确用电、安全用电水平。
三是大力提升农电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的农村供用电环境。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对公司农电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国网公司“抓基础、上台阶、大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要重点落实好农电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等八大项工作,实现农电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要以“生产管理精细化、农网运行自动化”为目标,积极推广状态检修、在线监测、状态评估等设备优化检修技术,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根据农电特点及业务范围,在省、市、县公司和农村供电所全面导入各类标准,走规范化、精益化、专业化之路,建立科学完善的农电标准体系。
四是全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推动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享受更加优质、方便、真诚的电力服务不仅是满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实现公司“真诚服务、共谋发展”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要结合农村用电特点,开展服务到田间、到地头、到厂矿等特色服务。要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小分队、服务组、流动站等,送服务上门,帮农民群众之所需,解农民群众之所难。要加强对特色服务工作的引导宣传,将“国家电网”的品牌延伸到广大农村。要不断完善农电供电质量管理体系,让“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覆盖城乡,惠及千家万户,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国家电网公司将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加快农村电网发展,加强农村电气化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加快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电网规划相对滞后、农村电网发展相对缓慢、供电能力不足和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以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