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光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淄博 255033)
旱作蓖麻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刘红光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淄博 255033)
旱作蓖麻采用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把蓖麻亩产由常规栽培的213.7 kg提高到290.4 kg,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旱地的一切耕作措施,都必须有利于蓄住雨水,保好土中墒,提高水分利用率。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深耕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据试验,深耕25~30 cm的比浅耕17~20 cm的0~40 cm土壤容重减少0.15 g/cm3,总空隙度增加5.5%,水分渗透速率增加1.36 mm/min。
据试验,抗旱丰产坑比一般田有机质增加54.3%~92.3%,全氮增加80%~120%,速效磷增加88%~177%。又据陕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调查,坡度21°、坡长20 m地段,丰产沟比对照田减少流失92.5%,表土冲刷减少9.5%。
丰产坑和丰产沟一般在秋耕后封冻前进行,亩施有机肥2500~3000 kg,磷酸二铵10~15 kg。丰产坑按一定行距、穴距挖坑,坑长短各35 cm,深50 cm。先将表土层25 cm的熟土挖出,放于坑外,再将下层25 cm生土刨松,施入肥料拌匀,然后取第二坑的表土填入,一般每亩挖900~1200个。丰产沟用犁按66 cm行距向左右各翻一犁,将表土20 cm的熟土堆放沟旁,施入肥料后,将下层15 cm生土刨松,使肥土混匀,最后挖第二沟表土填沟。
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利于蓄雨水,减少地面经流;消灭杂草,降低水分消耗,促进蓖麻根系深扎,提高蓖麻抗旱能力。据试验,灌浆期浅锄与不锄比较,10天后0~10 cm土层地温提高1.3℃,0~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7%,蓖麻百粒重增加2.13 g。
一播全苗是旱作蓖麻丰产的基础,因此,掌握抗旱播种技术尤为重要。
早春土壤解冻后,为避免失墒,可提早10~15天整平地面。播种前亩施有机肥200 kg,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化肥作基肥,覆膜保墒。适时打孔点种,如果墒情差可先浇水,每穴(孔)放种一二粒,点种后覆膜。播后10~15天,幼苗出土时破膜放苗。黄淮海区域一般3月底4月初播完。
播种时如果表墒差而底墒好,可于播种前后进行镇压,使土层紧实,促底墒上移,以利蓖麻出苗。
土壤干旱严重时,可利用旱池贮水,挑水点种。
在表层干土较厚而底墒好的情况下,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结合浸种的办法播种,有利于一播全苗。
长期干旱又无水源的地方,预先按行株开穴,选用早熟品种雨后抢播。这样使小雨变中雨,中雨变大雨,确保一播全苗。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抗旱剂有如下几种:
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调节土壤墒情。
其主要作用是减缓蒸腾,改善植株内水分状况,促进蓖麻穗分化,增加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增强根系的活力,防治早衰,穗粒数增加,粒重提高。
实现蓖麻旱作丰产除蓄水保墒措施外,提高蓖麻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是关键措施之一,使蓖麻根系扎得深,分布广,活力高,则水分利用率高。生产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根系发展:
淄蓖麻7号、淄蓖麻6号、淄蓖麻5号、通蓖5号、晋蓖2号等品种抗旱性强,根系入土深,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水分,遇旱失水少,在干旱情况下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
以肥调水,增施肥料,培肥土壤,是促进蓖麻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性、提高蓖麻产量的有效措施。旱作蓖麻主要靠自然降水生产,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早施,有雨就追,无雨不可勉强。旱作蓖麻施肥要深施埋严,以充分发挥肥效。
掌握株数适量,种植方式合理,原则是瘠薄地宜密,肥沃地宜稀;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通常可按瘠薄地65 cm×65 cm或65 cm×85 cm、普通田块可按85 cm×100 cm、肥沃地块可按100 cm×135 cm或135 cm×135 cm种植。小粒品种亩用种量0.5 kg,中粒品种0.7 kg。蓖麻分布要均匀,以利单株发育,根系发达,提高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
整个生育期间要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拔除初期染病病株,清除病叶、病果。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坚持轮作换茬,也是确保旱作蓖麻丰收的重要措施。
蓖麻多分枝,分层开花结果,一个单株上的各级果穗成熟时期不一致。蓖麻果穗达到成熟收获的标志是果穗上有1/3的蒴果由黄绿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有刺果的果刺变硬,蒴果缝隙有裂痕时即可采收。
蓖麻收获方法是用果树剪枝剪或镰刀剪割成熟果穗装袋,运至晒场,摊开晾晒带穗轴的蓖麻果穗。每天翻动,待5-7天以后抖动穗轴并抛弃,收集蒴果,集中脱粒。蓖麻籽粒晒至含水量8%~9%时即可入仓贮藏。
1005-2690(2010)11-0033-02
S 565.648
B
2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