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研究*

2010-02-09 04:06:15谭迎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北大学安全工程山西省

谭迎新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研究*

谭迎新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对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改变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及改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先导,培养方案的优化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研究结果对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0 引 言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山西省实施了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旨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批准为山西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初步的建设实践,本专业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对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1 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关于培养模式的定义有许多种,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是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实施的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比较常见的表述是:“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2]。无论哪种定义,表达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3],具体包括四层涵义: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为实现教育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因此,对培养模式的研究应该紧紧围绕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通过对培养模式的研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得高等学校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建设以及经费的投入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4]。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全国首批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之一。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近两年,我校结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学校实际情况,认为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必须与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对向相统一,必须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相符合,在认真分析行业、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本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实际情况,更新了原有教学理念,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提出现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事故预防手段,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对培养目标的内涵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程要求和特别要求4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表述,特别强调了新世纪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是集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和完善,为进一步深入细化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3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初步建设

3.1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北大学“建设成特色鲜明和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5],本专业先后组织多名教师分别到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调研、学习,发现了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应用及研究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本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培养“研究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难以实现。

2)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基础化学课程设置过于简单,部分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缺乏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本科生一般到最后半年才进入实验室,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的机会较少,实践能力差。

针对上述问题,又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听取一些校外专家、企业人员的意见,提出了新培养方案的初稿,经过学院专家3次评审和学校教务处审定,形成了新的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的特点是:

1)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在认真分析行业、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本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实际情况,更新了原有教学理念,明确了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由于安全工程学科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的学科,预防事故要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综合策略,所以本专业着重于研究与应用、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2)结合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2008年启动的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结合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为了夯实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取消了原来相对简单的《工程化学》课程,增加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取消了《爆轰理论》等专业课程,增加了《安全法学》、《压力容器安全》、《化工安全技术》等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

3)采用多渠道、多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新培养方案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基础、综合与设计结合,模拟与面向企业实际结合,实习与实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学分与理论教学学分的比例由27%上升到35%。同时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使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明确要求,有时间保证,有条件支撑,有制度保障。

在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中采用校内、校外以及集中、分散的多种方式进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6]。

在大学三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依托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使学生对相关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有进一步了解,把专业理论与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其创新能力。

本实验区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校内、校外以及集中、分散的实习方式对于本校其它专业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校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也采用了此实践模式。

3.2 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多名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学习,许多青年教师在国内知名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本教学团队共有专职人员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教8人;其中博士 11人,占 31%,硕士 20人,占57%,博士、硕士比率为88%。50%以上教师从教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专业所有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都参加国家、省部、市级的科研工作,丰富的科研经历对专业课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对诱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用显著。

本专业曾受到国家、山西省、山西省高校工委多次表彰,2003年被授予“师德师风先进基层单位”,2005年被授予“山西省三育人先进集体”,8次被学校授予“三育人”先进集体。本专业教师中涌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及荣誉,为国家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进一步建设,2009年有1名教授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主讲教授,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主讲教师。安全工程系被评为山西省“育人杯”先进集体。

此外,本专业重视教材建设,因为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托,2009年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此外,本专业还聘请了多名校外教师参与和指导教学工作。

3.3 教学条件建设

本专业现有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中心实验室1个、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全工程实验室1个,包括燃烧性能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振动与可靠性实验室、气体(粉尘)爆炸特性实验室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9年,学校向本实验区投入建设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同时安全工程专业申报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规划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条件。新购买了高速摄像机、粉尘爆炸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等设备,新建立了模拟煤矿巷道的水平管道式爆炸装置,利用本装置已经为本科生开出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型实验,通过研究激波诱导下的复杂混合物的爆炸特性,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3.4 运行机制及组织形式的保障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运行过程中,本专业严格执行学院、系、专业三级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完善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及质量实行监督、检查。

本专业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严格,维护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严肃性,不论何种原因调整培养方案、变动课程安排都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规范了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每学期按照教学工作要点拟定工作计划、安排开展教学工作,坚持召开教学研讨会,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4 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效果

通过本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有1名学生对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使用的粉尘爆炸装置提出了改进建议,第1次列入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6人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资助;有7人成功申请学校育才科技立项;有1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有4名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进入校级复赛。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此项工作,除上述研究内容外,还应该对教育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的建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才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2007-10-25.[2010-07-07].http://www.cnr.cn/jy/zhmx/znmz/tsjy/200710/t20071025_504603372.html

[2]李志义.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34-36.

[3]徐和清,胡祖光.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72.

[4]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1-33.

[5]贾锁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 认真落实党代会精神 为把中北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努力奋斗[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8.

[6]谭迎新,王海宾.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3-96.

On Talent-Cultivating Pattern in Safety Engineering Speciality

TAN Yingxi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Environmen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alent-cultivating pattern in safety engineering speciality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By making an analysis on education ideology,teaching plan,qualified 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dition,it indicates that advanced education ideology is a guide,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is a core,and qualified teacher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is a key and a good teaching condition.The result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other specialities.

safety engineering;talent-cultivating;talent-cultivating pattern

G642.0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03

1673-1646(2010)06-0012-04

2010-05-20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TS2111);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资助(2009年)

谭迎新(1964-),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专业:安全工程。

猜你喜欢
中北大学安全工程山西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中北大学信创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科学导报(2021年91期)2021-01-11 07:02:1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有机相化学镀铝法制备Al/石墨烯复合材料粉末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51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山西水利(2017年1期)2017-03-07 08:50:31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中国水利(2015年3期)2015-02-28 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