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育 徐传捷
2010年04月14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平日里并不熟知的一个地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的消息震颤着每个人的心。
青海省玉树藏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本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自治州首府驻玉树县结古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
“玉树”,藏语里是“遗址”的意思,仿佛一语成谶,自然神鬼莫测的巨大破坏力应验在这里: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发生在江河源头的玉树。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美称的玉树县顷刻间化为废墟,废墟下的挂钟定格在了7点49分。地层中,巨能冲撞,聚集成悲剧原点:北纬33.2度,东经96.6度。这一刻,天地悲鸣,山河易色,这一刻,日月暗淡,举国同哀。这场灾难使两千多个鲜活的生命不再,一万两千多人受伤,数万群众无家可归。旷世灾难,永远凝固的时空坐标,不堪回首,却永远铭记。
地震是灾难的开始,更是使命的集结号。获悉灾难,人民的安危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中断外事活动,坚定表示在危难之际要同人民在一起,立刻回国,于4月18日赶赴玉树地震灾区,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实地了解救灾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指导解决影响救灾工作进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果断推迟既定的出国访问,在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就出现在震区,考察灾情,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牵玉树震区、心系灾区人民,第一时间部署这场营救生命、保障民生艰巨斗争的各项措施,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或以其他各种形式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战斗。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立即成立,下设的8个工作组马上开展工作。经历汶川地震后逐步完善起来的抗震救灾应急机制,此刻高速运转——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中国民航局……应急响应立刻启动,一条条紧急救援的指令和部署迅速发出——紧急集结,向着玉树!
青海省委、省政府立即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一个专门针对玉树抗震救灾的组织决策机构——省政府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接到灾情报告后不到一个小时组建完成。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和省长骆惠宁第一时间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抗震救灾的总要求,进行了一次高效协调的大救援,以人为本的大救援,科学统筹的大救援,团结互助的大救援,凝聚民心的大救援。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Ⅱ级地震应急响应,并于当日13时许升级为Ⅰ级地震应急响应,派出了由赵和平副局长带队、24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协助指导开展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6次飞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副局长阴朝民及相关司(室)的领导也相继赶赴灾区指导工作。同时,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下达了派遣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命令,命令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宁夏等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立即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行动。随后广东、四川、重庆等地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及各省级救援队人数达1700多人。
2006年,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全国地震应急区域协作联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区域协作联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国将大陆31个省级地震局划分为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等6个协作联动区域,建立了区域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进行了实战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在高海拔的玉树地震现场协同开展工作,更是对这种联动模式的一种检验。玉树地震发生后,西北联动区2010年的牵头单位——宁夏地震局第一时间给青海省地震局打电话了解灾情,并根据中国地震局的命令,第一时间启动了西北区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工作机制。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地震局按照联动工作方案,紧急集结,陆续派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开展工作。甘肃省地震局于14日9时30分,派出了由应急救援处副处长景天孝带队的第一批由9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陕西地震局应急现场工作队一行8人由应急处处长范增节带队于14日09时15分从西安出发,日夜兼程、克服高原反应等多种困难,于15日晚9时许到达玉树地震灾区;宁夏地震局派出由应急处处长封德春带队的第一批9人组成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于4月14日上午10时许从银川出发,驱车急行24小时,行程1600公里,奔赴灾区协助开展地震现场工作;新疆地震局于地震发生当日派出由应急处胡伟华副处长带队的3人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开展灾害评估工作。
西藏、四川、江苏、浙江、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市、区地震局按照跨区域协作联动工作方案派出了现场工作队在灾区开展地震现场相关工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程震害防御中心、地震台网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防灾科技学院也派出了专家赶赴灾区开展地震现场工作,并作了相关科技支撑工作。
这个由200余人组成的地震现场工作队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在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下,顶住压力、牢记使命、忠于职守,战严寒、抗缺氧,吃干粮,睡帐篷,在震区15个乡镇范围内开展了地震监测、人员搜救技术指导、灾害调查评估、房屋、桥梁安全鉴定、地震科学考察、震情趋势判断等工作,为政府的救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了当地政府及灾区人民的肯定,联合工作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局长张新基立即赶赴省政府汇报震情、灾情及青海省地震局应急反应情况,并提出了全省依照《青海省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Ⅰ级响应,迅速派遣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队伍前往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全面进入应急状态的建议。此建议立即被省委、省政府采纳,为全省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开展定下了基调,奠定了基础。震后30分钟,青海省地震局派出了由副局长哈辉带队的第一批现场工作队携带4套流动观测仪器赶赴灾区;青海省地震局系统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应对,局有关部门全员到岗,做好本部门应急工作。全局立即进入由局领导带班的24小时应急值班状态,开始编发各类信息简报,随时向省委、省政府、中国地震局报告最新情况,并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发布相关讯息,随时进行余震监测与分析、震情会商,跟踪震情发展态势;随后,地震流动观测队、地震现场指挥通讯车、第二批、第三批……现场工作队陆续出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大规模救援行动,4000多米的海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六成,距省会西宁800多公里。然而,在科学有序的决策部署下,一个个生命被救出,一个个群众被安置,一批批物资被送达……。这是维护受灾群众利益的又一壮举,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国家动员力量的全面展示,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这是令世界赞叹的救援奇迹,再次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力量。
工作还未结束,集结依然继续……高原的阳光洒落在结古镇中心的格萨尔王雕像上,与之相距十几公里的唐蕃古道边,酥油灯的清香在文成公主庙的佛堂弥漫。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虽然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利用三年时间把玉树建设成为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集结号又一次吹响,我们坚信,玉树草原的格桑花会盛开的更加绚丽,玉树大地的“锅庄”会舞动的更加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