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的“拿破仑”索罗斯

2010-01-25 02:10
决策与信息 2009年11期
关键词:索罗斯拿破仑

张 锐

乔治·索罗斯被称为“金融奇才”,创造过日赚10亿美元的罕见历史记录;被称为“金融流氓”,凭借着诡异的做空手段令不少国家货币体系错乱坍塌;被称为“金融舵手”,不经意的投资之举就会引来八方投资客的羊群般跟风;被称为“金融领袖”,知道赚钱的同时也慷慨地为穷人花钱……他是国际金融界知名的传奇式人物。

犹太后生初长成

蓝色透明的多瑙河穿流而过,白雾缭绕的温泉点缀其中,古老优雅的链子桥跨水而卧,小巧别致的咖啡馆随处可见……这就是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出生地——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

索罗斯的父母是犹太人,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中上阶层家庭,没有同时代穷人家孩子缺吃少穿的忧虑。

纳粹德国入侵布达佩斯打断了索罗斯的快乐生活。为了避免被追杀,他的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两年后纳粹德国俯首投降,索罗斯和家人重返布达佩斯。索罗斯也开始了他只身闯天下的生涯。他先是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在这座国际金融大都市中,索罗斯到饭店当过侍者,到农场当过农工,到果园收摘过苹果,在游泳池当过侍者,甚至干过家庭油漆工,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他贫困与孤独的处境。

经过昼夜星辰的复习与精细的准备,19岁那年,索罗斯考取了伦敦经济学院。在这所许多英国青年朝思暮想的学堂中,索罗斯只用两年时间就念完了全部课程。他有幸师从当时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大学毕业后,索罗斯来到辛哥尔与弗雷德兰德公司做见习生,从此打开了索罗斯进入金融行业的大门。

按照分工,索罗斯在弗雷德兰德公司主要从事黄金股票套汇方面的交易工作,很快成为了能利用不同市场进行差价交易和赚钱的能手。但是,伦敦的单调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成长起来的索罗斯的要求,他在心中酝酿着更加雄伟的计划: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去闯一闯。

玩转“量子基金”

在索罗斯的设想中,纽约应当是冒险家的乐园,华尔街是淘金者的天堂。通过熟人的引见,索罗斯进了F·M·梅叶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同时从事欧洲证券分析。

索罗斯在梅叶公司的第一仗打得特别漂亮。经过仔细研究分析,索罗斯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购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票。结果正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鹊起。

小有名气的索罗斯很快被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看中,而且这家公司也比较擅长经营外国证券,非常适合索罗斯的胃口。来到布雷彻尔德公司的第一年,索罗斯在一份向公司高层提交的研究备忘录中描绘了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诱人前景。索罗斯准确地预言了REIT市场将经历一个繁荣、过度发展并最终崩溃的过程。于是,雷彻尔德公司大量吃进市场上的REIT,并在两年后REIT市场过热时全部抛掉,结果大赚一笔。索罗斯的才能也得到史蒂芬·凯伦的高度赏识,并很快被晋升为公司研究部的主管。

接着,索罗斯又说服老板建立了两家离岸基金——老鹰基金和双鹰基金,并获准全部交给他进行操作。也就在此时,索罗斯遇到了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吉姆·罗杰斯,两人迅速结成联手,成为了当时华尔街传唱的最佳黄金搭档。

双鹰基金创立的第二年,索罗斯与罗杰斯就一起离开了布雷彻尔德公司,并创建了量子基金管理公司,索罗斯负责投资决策,罗杰斯负责市场分析。

量子基金成立的第二年,索罗斯瞄准了银行。此时,银行股票的价值显然被市场大大低估了,于是索罗斯果断地大量介入银行股票。一段时间以后,银行股票开始大幅上涨,索罗斯获得了50%的利润。

量子基金成立10年记录辉煌:10年中量子基金增长3365%,大大超过标准普尔47%的增速,量子基金的规模也从当初的400万美元急速膨胀至3.81亿美元,索罗斯个人也已跻身到亿万富翁的行列。

打败英格兰银行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英镑200年来一直充当着世界主要货币的角色,而且主宰着这一强势货币的是具有丰富市场管理经验与以雄厚资本实力作支撑的英格兰银行,不仅如此,英镑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引领一国在全球第一个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强大英国政府。因此,如果有人企图向英镑挑战,外界看他不是弱智就是神经不正常。然而,索罗斯却做到了,并且最终将英镑和不可一世的英格兰银行打击得溃不成军。

柏林墙轰然倒下之后,一个新的、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世人面前,德国经济也赋予了人们未来必将繁荣的良好预期。与此同时,欧洲货币一体化也进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1992年初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的欧洲汇率体系的新框架更让人们感到一个泛欧经济联合体即将喷薄而出。

加入欧洲汇率体系进而在新的经济联合体内张扬自己的政治地位与能量是当时英国政府几乎不二的决策方案,为此,英国不惜以1英镑兑2.95马克的高汇率作为代价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上签字。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时的英国经济正处于十分不景气阶段,财政支出困难重重,英国要想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是,在以德国马克为核心的货币体系中,假如德国政府坚持原有的利率刚性,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将会削弱英镑,最终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索罗斯其实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就看到欧洲汇率体系的破绽,并且提前预见到了英国政府在这一体系中必然面对的被动与尴尬。在他看来,新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而且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

果然,当英国政府最终无法承受经济下挫的压力而向德国联邦银行提出降低利率的要求时,由于担心降息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崩溃,德国联邦银行坚决地回绝了英国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镑开始明显走弱,并且逼近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2.7780。无奈之下,英格兰银行只得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然而,英国政府的干预并没有扭转英镑的颓势,而此时的索罗斯已经拉满了出击的弓箭。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一口气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并购入60亿美元的马克,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或下跌,索罗斯同时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卖掉巨额的德国股票。紧接着,国际投资资本疯狂跟进,英镑的抛盘大量涌出。情急之下的英国政府再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被德国再一次拒绝。作为最后的赌注,英格兰银行一天之中两次提高利率,使利率直达15%,但依然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货币战争中,

英国政府调动了高达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惨遭失败,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显然,索罗斯成为了这场英镑之战的最大赢家。据悉,在这场较量中,索罗斯一人动用了100亿美元,并且在1992年9月15日那天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取1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经济学家》杂志称索罗斯是“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而《华尔街日报》则戏称他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

血洗东南亚

从英伦三岛凯旋归来之后,索罗斯经过了短暂的沉寂,忙于自己的哲学研究。他出版了新著《超越索罗斯:走在曲线之前》,该书立即轰动了金融界、出版界。

1997年,与西方发达国家在1990年代初期正遭遇经济衰退的煎熬完全不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普遍出现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等严重泡沫化现象。如此巨大的漏洞自然逃不过索罗斯的眼睛。扫描东南亚诸国之后,索罗斯将第一目标锁定在泰国身上。

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是当时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泰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不仅如此,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人的大量美元贷款移入到了房地产业,造成供求严重失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所有这一切无疑正好适合索罗斯的胃口。

猎手往往选择在最佳时机向目标出击。就在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10家金融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的那一天,索罗斯策动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铢一下变得风雨飘摇。尽管泰国中央银行前后共计调动了570亿美元试图拯救泰铢,但在如狂潮般的国际投资资本袭击下无济于事。而在泰铢贬值之后,索罗斯乘机大量吃进泰国的货币和股票,他的这一行动又带动了一大批追随者陆续买进,于是泰铢和泰国股票随后飙升。仅此一役,泰国政府就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进攻泰铢得逞之后,索罗斯进一步将无情的金融“铁蹄”踏进了东南亚其他国家,随后的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无疑都遭遇了泰铢同样的命运。而在东南亚国家忍受着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巨痛之时,索罗斯又举起了庆功的酒杯。索罗斯在这次袭击东南亚货币中大获全胜:他所获得的利益超过了至少42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用另一种方式衡量,如果按每辆19万美元的价格,他能买5790辆劳斯莱斯轿车,或者为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每个学生支付3年多的学费。

“金融流氓”、“金融恶棍”、“金融魔鬼”……虐掠了东南亚各国的索罗斯听到更多的是这些刺耳骂声。抛开市场从纯道德的角度审视,索罗斯自然显得是让人痛恨,然而,正像大型食肉类动物在自然生物链中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一样,“金融大鳄”通常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金融市场的缺陷,从这一层面上而言,索氏的投机又何尝不是对现代金融市场管理者的挑战。

“蹩脚的哲学家”

索罗斯不喜欢别人称他为金融投资家,而他本人对自己的定位则是一个哲学家。早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期,他就一直迷恋着哲学,而且在当时他就谦虚地称自己为“蹩脚的哲学家”。及至后来对外界谈到他的著作《金融炼金术》时更是直言不讳:我人倒下去后,哲学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反射性理论”可以看作是索罗斯的最主要哲学成就,也可以是他哲学思想的基石。在《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一书中,索罗斯这样解释反射性概念:“我们试图理解世界,而我们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们所参与的事件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思想与这些事件之间相互影响,这为两者都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因为我们的行为很容易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这两种影响相互助长,我把这种双向反馈机制称为‘反射性”。不难看出,索罗斯所说的“反射性”实际就是人与事物之间的双向影响性。

循着“反射性”原理的认识路径,索罗斯认为,那些适宜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如数学分析等并不适合社会科学领域。索罗斯指出,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可以独立于认知主体,自然科学家所思考的世界是一个独立于他们思想的世界,在思想与事实之间只有单向的一致性。这一关键特征使得事实适合作为判断科学思想真伪的准则,比如地球总是围绕太阳转的,并不会因为人们曾经认为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所有不同。而金融市场的运行却受主体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与表象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独特的规律特征。在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认识并进而采取的行为,会对市场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显著的影响,同时市场也会对参与者产生影响。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影响(即反射性),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要比自然规律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元法让人回避。与多数人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华尔街因贪婪导致的金融衍生品泛滥等不同,索罗斯认为它们只是诱导、外因。在最新出版的著作《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中,索罗斯指出,引发金融海啸的超级泡沫是在过去25年中形成的,原因恰恰是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信息之间多层次的相互作用,这一观点可以看成是反射性理论的“升级版”。

兴趣在于为别人花钱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非常富阔的索罗斯应当是过着一种极度奢华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用索罗斯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喜欢过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于是人们看到,与华尔街的大亨完全不同,索罗斯没有游艇,出门也不坐高级轿车,更没有私人飞机,外出商务旅行都是乘普通民航飞机,乘出租车,甚至搭巴士。多年来,他与投资者“同乘一条船”,没有从他所掌管的基金取出个人应得的利润提成。

索罗斯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慈善家。他说自己的兴趣就是为别人花钱,并表示在80岁前会将所有财富全数捐出。而为了使自己专注于慈善事业,索罗斯早在多年前就将公司的投资业务全权交给了德鲁肯米勒来打理。因此,在华尔街33层的办公室中,如今索罗斯接待最多的客人并不是基金投资者,而是来自全球的慈善人士和他救助过的许许多多对象。

索罗斯在慈善事业上撒钱的慷慨程度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他曾经为一项旨在对身患绝症者提供更有人情味和更实际治疗的“临终关怀”计划捐出1500万美元;为一笔对合法移民提供帮助的基金捐献了5000万美元。他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掏出1亿美元,只要他对这个慈善项目感兴趣。资料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索罗斯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共掏出了50多亿美元。有人作过统计,如果按照索罗斯的家产和他慈善捐款的比例来看,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与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有所不同,由于受自身哲学观念的支配,索罗斯的慈善之举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即他希望运用他的财富来“推行开放社会的价值观”,以促进民族自决,使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

为了有效推展自己的“开放社会”价值观,索罗斯在自己的祖国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在前苏联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在纽约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会。目前,他设立的基金会在全世界有50多家分支机构,雇员超过1000人,俨然形成了一个索罗斯基金会网络。另外,纽约开放社会研究所和布达佩斯开放社会研究所通过为基金会制定共同发行计划,对这些基金会和机构提供行政、财务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索罗斯还创建了中部欧洲大学,国际科学基金会和公共媒体研究所,每年的花费超过3亿美元。鉴于索罗斯在推进“开放社会”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牛津大学、布达佩斯经济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授予索罗斯名誉博士学位,同时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将最高荣誉一——Laurea Honoris Causa也加在了索罗斯的身上。

猜你喜欢
索罗斯拿破仑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索罗斯妄图“做空”香港定将玩火自焚
拿破仑:重登皇位靠演说
不记年龄的上校
索罗斯1亿欧元做空德意志银行
乔治·索罗斯:84岁金融大鳄再次宣布正式退休
索罗斯梅开三度,珠宝豪宅能否换来爱情
文学家笔下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