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

2010-01-24 08:46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10期
关键词:牛津交际文学

刘 波

摘要:教材是英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对待和使用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符合现代语言发展的先进性,但和传统教材相比,又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此试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材分析文化局限性

译林版《牛津英语》和以往的英语教材相比,图文并茂,内容广泛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接受。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教材内容是否已经完美。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地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套教材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一、简单学。在生活中运用

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器官实现的。外界刺激越强,调动力度越大,语言习得则表现得越活跃。牛津英语这套教材在教学中听、说、读、写并进,视听同用。是最近几套教材中最强大的外界刺激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培养愿望,滋生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他才会乐意学,甚至主动去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回家还有作业要完成,业余时间已经很少了,再让学生在休息期间学英语,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应该把对教材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对他们生活、娱乐有着莫大的帮助。

通过观察和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是看电影、听音乐、看比赛直播以及上网和玩游戏等等,其中少不了外国的节目。牛津英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和以上娱乐有关。从课本出发。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娱乐中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并主动去探求未知的内容。

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牛津英语的模块4第2单元sporting Events就是以体育项目为核心的一个单元。学习本单元一般是在5-6月份,正好是火炬传递和学生渴望奥运会的时候。课本上对奥运、对体育项目的介绍比较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杂志、书籍、网络去搜寻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并推荐几个和运动有关的英文官方网站,让学生把中英文对照起来学习。

本单元还提到了姚明及学生喜欢看的NBA。通过电视转播,学生可以看到英语的技术统计;可以听到外国解说员激情的英语解说。为了看懂听懂比赛。学生会自主的查询未知的单词。同理。教师可以利用牛津教材的内容,鼓励学生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去看国外的优秀电影、歌曲,并适当的接触英文版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不断的学习英语,并认识到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而是一种和世界沟通的手段——我们随时都需要运用到英语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及时掌握有效信息。

二、学跨文化交际。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认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学习外语意在交际,英语教学必须注意交际文化的渗入和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如果只重视语言本身,忽视语言外在因素和它的实际交际功能,对其文化不甚了解,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语言学家D.Hymes指出,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的了解。所以英语教学中在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来传授语言。

学生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交际规则、生活方式。从一些固定的短语、说法到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牛津英语都有涉及,如模块9第一单元就是专门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牛津英语系列教材不断出现中国文化与西方(尤其是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差异,增强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注意了对比二者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不但存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异,而且还有交际规则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犯一些“文化错误”。了解了别人的,再对比一下自己的,可以发现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比如中英文对一些意思的固定表达,一些单词的组成。都有着类似或相反的特征。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英语。

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依托。是各种文化元素中最基础、最基本的部分。英语是我们对外交流的工具,而汉语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基,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前者为芝麻后者为西瓜,舍其本而逐其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实为得不偿失。

其实汉语学不好英语也学不好。中国人学英语,总离不开英汉互译。汉语不过关,怎能进行流畅准确的英汉互译?由于小学教育中已经不重点教中文的语法,现在的学生大多对中文语法和句子结构不甚了解,连主谓宾定状补都不知道。他们看到一句比较长的中文句子,就已经不会分析句子成分。无法分辨出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更不要说包含一个或多个复杂从句的英语长句了。遇到复杂的英语句子。学生一是无法按照正确的中文语言习惯翻译,二是无法正确快速的分辨出其中的主句和从句,把握中心意思。所以说,即便是为了学好英语,也得先把汉语学好才行。

三、缺少英美文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牛津英语系列教材中出现更多的是实用性比较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内容,比如各种知识的介绍,大洲国家的简介、各类范文的写法等等。这套教材缺少的是有一定思想高度的英美文学的内容。

文学是语言最高的表达形式。文学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到遥远的地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谐、神秘和伟大。文学作品能使学生感受他们在生活中无法遇到的各种人生经历:他们随着主人公去冒险、去爱、去恨、去分享胜利、去分担失败。结果。他们对人生的洞察力会更敏锐、更深刻。

卡特的《文学课》一书提出了文学教学的三种模式。一是文化模式:通过文学学文化:文学是“智慧的积累,是一种文化的精髓”。二是语言模式:通过文学学语言;文学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三是个人成长模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的本质,探讨人生,帮助其成长。

第一和第三个模式都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关。老师需要通过选择不同主题和题材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重要的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哲学和宗教思想等。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化经历与作品所表达的文化经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鉴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判断能力。

以前的英语课本虽然在内容上面有些陈旧,无法适应当今语言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对英美文学的介绍上,个人认为比牛津教材要丰富的多。以前的教材里有众多文学或歌剧名作的改编课文,有现代和古典的诗歌散文,以及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内容的练习。而这些都是牛津教材所欠缺的。目前可以找到的此类内容,有初中牛津英语8B第四章Reading。还有模块8里第一单元The Written Word里提到的仅有的几位名家名作介绍和一两首诗歌。中学阶段的牛津教材有近20本,里面涉及到文学内容的篇章屈指可数,内容的欠缺导致了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内在人文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牛津英语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学生如果学好这套教材,可以在英语用法上对将来的深造和生活打下一定基础。但这套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教材与实际教学的需求之间肯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比如,教材对文化作品的介绍、引用和文化内涵的发掘还不够,无法触及英美国家的核心思想。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教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这套牛津教材,并多作总结,以便在后续版本中更加优化这套教材。

猜你喜欢
牛津交际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两块磁的交际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宅假期
文学小说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烧烤也疯狂
文学
Ways of Communication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