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业企业跨国并购必然性分析

2010-01-22 12:13:47张淑英
中国矿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跨国矿业企业

赵 麟,张淑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自1984年,中银集团、华润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新琼有限公司向香港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随后又注资4.37亿元收购了康力67%的股份,迈出了我国企业对外并购第一步,迄今已有26年的历史。期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2009)数据,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不断增多,跨国并购的角色正由原来的被并购者,逐步向并购者身份转换,仅2008年我国企业作为收购方的跨国并购共计65笔,涉及金额368.61亿美金,创下了历史新高。

1 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历史与现状

1.1 企业并购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发达国家大规模企业的跳跃式扩张几乎全是借助某种形式的并购来实现的。事实上,自从现代工业社会形成以来,每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往往都伴随着一次较普遍的企业兼并浪潮。但早期多数并购浪潮仅限于个别国家内部。那种同时波及多个国家,带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浪潮,迄今共发生过5次。其中前3次属于国内并购,第4次带有明显的跨国并购特征(表1)。

表1 全球前4次并购浪潮基本情况

第5次并购浪潮,跨国特征最为突出,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跨国并购,代表了当代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因此要判断全球并购趋势,须对此次并购浪潮给予特别的关注。第5次并购浪潮无论就并购企业数量还是就并购所卷入的直接投资金额来看,都创下了历史记录。浪潮开始于1993年,到2000年达到高潮,而后进入短暂调整期。在此期间,全球跨国并购投资总额从800多亿美元猛增到万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由近5%提高到50%左右,个别年份接近80%。2001年之后,随着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陷入困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度收缩,跨国并购一度转入低潮。

中国的企业并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初。在这个时期,并购呈现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而1993年10月前后在上海证券市场发生的“宝延风波”则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第一起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企业并购。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国加入WTO以前,可视为第二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阶段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及股权多元化下的企业并购,并购开始进入全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

1.2 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现状

对于我国来说,跨国并购呈现出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态势(图1)。2008年,我国跨国并购购买额已经达到了368.61亿美金,是2006年跨国并购购买额的3倍。

图1 2006~2008我国跨国并购购买额与对外直接直接投资流量对比

我国企业在全球跨国并购中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并未完全接轨,因此往往只有那些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企业才能够顺利实施跨国并购,从而限制了能够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基数。第二,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来看,其所处的位置与跨国并购难分仲伯,即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生产和经营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上升到资本运营层次。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撇开风险不谈,跨国并购本身及并购后整合也未必能够顺利进行。最后,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并不完全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所有权特定优势,虽然它们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所需的智力资本,但如果没有核心的所有权特定优势,空谈整合是不现实的。

尽管存在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在过去若干年里还是取得了很大发展,并逐步积累了跨国并购的原始经验。同时,由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以及国有企业之间具备比较畅通的交流机制,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进步很快,并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联合国贸发会估计,中国将很快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参与国家之一。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跨国并购购买额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6.7%,2007年非金融类跨国并购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2.6%。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更是达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次,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占81.3%,地方企业占18.7%。再次,跨国并购涉及的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化。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聚集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九成。最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越来越广泛。根据商务部《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投资覆盖的国家(地区)较上年略有增加,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12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简称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 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90%和81.4%。可以说,中国的对外投资范围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综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行业、地区等因素,比较全球跨国并购的现状,可以看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层次较低但进步较快。鉴于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走出去”发展战略,同时在全球次贷危机面前中国经济仍然一枝独秀,难怪全世界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寄予厚望。尽管目前新建投资仍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鉴于跨国并购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重要地位,未来若干年将迎来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走出去”的快速增长期。

2 矿业企业的经济特征分析

矿业企业主要位居产业链中的上游,是国民经济的发端与基础。它的主要经济特征有:

(1)矿业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地下资源的开采。由于地下资源的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业企业必然要经历开采、兴盛、衰老、报废的自然过程,形成特定的经济寿命周期。因此,矿业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开采的中期就应考虑延伸产业链和转产替代产业的问题。

(2)矿业工业企业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特点。技术构成较高,井筒、巷道等既不能形成物质流、也不能形成资金流的非移动性固定资产比重大,且通用性低。因此,资产的盘活、转移重组困难,产业转移问题应尽早实施。

(3)其他行业的产品单位成本随着该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但矿业企业恰恰相反,随着开采进入中后期,由于资源减少,开采难度增大,产品的单位成本反而大大增加。要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替代产业是必然的选择。

(4)矿业工业企业通常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位置条件差,交通不太方便,加之产品结构单一,附属社会职能繁杂,一个矿山就是一个生活共同体,使之市场应变能力相对较弱,人员分流十分不易。衰退、报废矿山企业员工的再就业,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矿山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通常要从内涵式发展起步。

(5)资源性产品具有加工的可延伸性。其深度加工的产品链可以扩展得很长,随之其附加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矿业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巨大潜力。由此可大大延续其企业生命周期,保持持续发展。

(6)国外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在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引以为鉴,依托矿产开采所积累的资金适时发展接继产业,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将是必由之路。

3 跨国并购作为矿业企业发展重要手段的必然性

3.1 国际顶级矿业企业成长模式的启示

谈到国际顶级矿业企业一定会想到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三大矿业巨头,他们的影响力足以控制某些矿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这种国际性的垄断,许多矿产品需求国的经济都受到了这三大矿业巨头对产品定价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受到这三个矿业巨头的影响,市场上多次出现了我们中国买什么产品,该产品价格必定上涨的现象。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作为我国的矿业企业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国际垄断,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反观这三大巨头的发展史,无不是通过跨国并购做大做强的(表2)。

表2 2009年全球矿业公司前三甲跨国并购概况

3.2 我国矿业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必然性

3.2.1 矿业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矿业巨头们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由于客观上生产要素存在国际差异,为了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合理组织和筹划生产、销售、分配等生产要素,增强矿业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实现利润的目的,企业就要积极掌控资源,努力扩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商务活动。跨国并购作为一种国际商务活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也是企业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安排,进一步拓展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从企业角度分析,如果仅在自己国家开采资源不仅会使国有资源殆尽,还会使国内矿业企业失去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地位。因此,企业需要以一种全球观的角度看待发展,只有在国际最优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并购能够扩展企业资源储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通过跨国并购,资源型企业增加的自身自然资源的储量,其利益可以辐射到企业自身上下游以及企业外上下游企业当中,保障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实现产业链协同。因此,跨国并购是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2 破解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相对匮乏,以三大矿业能源为例(表3),我国的人均资源赋存均不能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表3 资源约束情况

而我国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是举世公认的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俄罗斯、巴西、印度一起被誉为的金砖四国。这种高增长需要矿业能源的保障与支持,可以说资源瓶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以矿业企业的跨国并购为载体的“走出去”战略,势必成为破解中国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

3.2.3 国家矿业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家矿业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国家战略中关注的重点,借用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撰写的《无畏的希望》一书中的两句话:第一,一个控制不了能源的国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来。第二,增加美国竞争力最后一个关键的投资是能源基础设施。他清楚地表明了,矿业能源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过度的依赖进口,将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对整个国家带来严重后果。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早在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和消费国,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3%,创历史新高,煤、原油的进口量也连年攀升,如图

2所示,直接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5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降低0.25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对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民经济构成了直接而巨大挑战。矿业企业通过跨国战略的执行,实施资源的掌控,来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支撑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图2 2000~2009年中国煤、原油进口量

4 小 结

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外需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为“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环境。同时应当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凸显,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走出去”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不确定性较多。

总的来看, “走出去”面临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矿业企业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注重防范各类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运用好跨国并购这把利器,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1] 韩可卫.关于我国企业并购方向的思考[J].企业活力, 2006(01).

[2] 联合国贸发会.UNCTAD,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4] 王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5] 蔡惠敏.中国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1.

猜你喜欢
跨国矿业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0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