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娜,余际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危机矿山指由于矿区范围内可供的矿产资源短缺,或者可采储量逐年萎缩,或由于矿产品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化等市场条件改变而难以继续经济地开发利用其保有的矿产资源,由此导致矿山产量持续下降、产品明显过剩、经营状况恶化、矿山保有服务年限低于警戒线,所以在目前或者今后一定时期内,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面临闭坑或破产危机的矿山企业。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成立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近年来总结的调查结果表明,1010座调查矿山中,632座为危机矿山(占62.5%),其中,有393座矿山危机程度为严重危机,169座矿山危机程度为中度危机,70座矿山危机程度为轻度危机。363座矿山暂无资源危机(占36%),15座危机程度不明(占1.5%)。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金等矿类(种)矿山危机程度相对较高。
国内外的矿山探采实践已经证明,危机矿山所谓的“资源枯竭”,往往是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不够、资源潜力尚未充分挖掘而在一定时段之内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假象。其实不少矿山的深部和周边还有资源潜力可挖,矿山的外围地区还有已经探明而尚未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以及未经充分勘查的成矿远景区或潜在资源分布区;矿区、特别是大中型矿山的深部与外围及其所在的矿区,不仅大多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而且还具有资源潜力,随着勘查程度、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由此而生。
我国工业化正处于以重化工为主导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本和矿产资源驱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我国矿山生产能力的急剧递减,使我国本已短缺的矿产资源的供给形势更为严峻。从我国矿业布局实际看,目前我国西部矿业基地正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危机矿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固体能源和矿物原料的主要供应基地。国家提出实施危机矿山找矿项目,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举措,同时此项目的实施,符合经济学理论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供给和需求方面都存在着 “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而在危机矿山所在地区,大量矿山由于种种原因“无矿可采”;矿区经济贫困落后,人们收入水平低下,仅仅能满足日常消费需求,没有剩余资本进行投资;矿区条件落后,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较弱,投资不足带来生产更加难以扩大;低生产率带来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此时需要外在力量打破这个循环,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该理论的核心是在于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罗丹的理论,为打破危机矿山这个恶性循环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投入,对经济产生刺激,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方面投资,能产生巨大的投资能力,对在危机矿山外围和深度找矿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分解了风险,并能稳定矿区人口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加收入,从而增加了民众投资力量,投资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效益,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打破原来的贫困循环,增强经济的自我恢复、自我发展能力。
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有其能,也有其不能。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方面,能发挥非常大的效率和活力,但是其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让出了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危机矿山而言,出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仅靠市场看不见的手,不能使矿山从危机中自动走出。如上文所述,进入了贫困循环陷阱,必须依靠政府这个外在强有力的力量,帮助其走出困境。
危机矿山并不是孤立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矿业、矿山、矿工、矿城(简称“四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问题都交织在一起,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矿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危机矿山问题解决了,其矿业的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四矿”问题的解决,对矿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也使整个矿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国矿业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的勘查项目,总体找矿成效十分显著。五年来,在资源潜力调查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分期分批实施了接替资源找矿,在216个实施勘查项目中,34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探获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规模;62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累计探获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
本文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法,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效果进行分析,经济效益方面主要选用经济潜在价值(经济潜在价值=新增资源量×价格)作为主要指标,社会效益方面选用稳定就业人数作为主要指标。
据统计,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项目,有一半以上的资金由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最少还不到10%,见表1。
表1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资金投入情况
本文以万元投入潜在价值作为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指每投入一万元产出的潜在价值。本文选用煤、铁矿石、锰矿石、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金、银、磷、锂、高岭土这几种典型矿产品,按矿种分类,统计了项目实施以来,其累计的新增资源储量,分别计算了其万元投入潜在价值。
(1) 截止到2007年底,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在上述矿产中,共投入资金183484万元,累计新增资源潜在价值达16934.93亿元,平均每万元投入潜在价值达922.96万元;截止到2008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在上述矿产中,共投入资金246671万元,累计新增潜在价值达26048.39亿元,平均每万元投入潜在价值达1055.92。
(2) 按矿种分类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数值有大有小,但万元投入带来的潜在价值都大于1,说明此次项目投入很有成效。截止到2007年,最高的万元投入产出潜在价值比是高岭土,达到了10132.1万元,潜在价值增长了一万多倍,其次是煤达到了2748.2万元,第三是铁矿石达到了1454.06万;截止到2008年,最高的万元投入产出潜在价值比仍是高岭土,达到了18751.61万元,其次是煤达到了4342.8万元,第三是铁矿石达到了1547万元。
(3)通过对截至2007年底和2008年底的潜在价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项目实施以来,经济效益逐步明显,如表2、图1所示。
表2 截至2007、2008年新增资源潜在价值比较
可以看出,2008年潜在资源价值探明量有显著提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危机资源找矿专项项目的效益加速显现出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新发现铝土矿、石墨潜在资源,并且万元投入潜在价值达到了442.18和636.22的高水平水平;金属钼的增长最快,由2007年的8.74到2008年的477.13增长了5倍多;煤的投入效益增长,由2748.2增长到4342.8,增长了近2倍;其他各种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图1 截至2007、2008年潜在价值比较图
本文以万元投入稳定就业人数作为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指每投入一万元而稳定的就业人数。选用煤、铁矿石、锰矿石、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金、银、磷、锂、高岭土这几种典型矿产品,按矿种分类,统计了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的稳定就业人数,并分别计算了其万元投入稳定就业人数。
(1) 截止到2007年,危机矿山专项资金在上述矿产中,投入资金共计18.27亿元,共稳定就业人数达38.94万人,平均每万元稳定就业人数达2.13人,稳定就业效果非常明显;截止到2008年,危机矿山专项资金在上述矿产中,投入资金共计24.67亿元,共稳定就业人数达65.13万人,平均每万元稳定就业人数达2.64人,稳定就业效果比2007年底又有所增强。
(2) 各矿种分类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稳定就业效果明显为镍、钼和锡,其每投入一万元,稳定就业分别达14.61人、 9.69人、 5.02人;截止到2008年,稳定就业效果明显为钼、煤、锡,其每投入一万元,稳定就业分别达7.7、7.03、4.35。2008年,金属锂、铝土矿、石墨的稳定就业效益开始显现,分别为0.43、0.23、0.57;原煤的就业效益明显提高,由3.3增加到7.03,是2007年底的两倍还多。如表3、图2所示。
表3 截至2007、2008年稳定就业比较
表2 截至2007、2008年稳定就业比较图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5年来,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全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全面实施,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取得重要进展;理论和方法技术不断创新;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危机矿山专项实施5年来,新增查出的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到2.6万亿元,平均延长矿山服
务年限12年,稳定矿山就业达65万人,带动了矿区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2)通过危机矿山专项的实施,打造出了矿山企业积极投资找矿的新机制。危机矿山专项实施后,各国有矿山企业在市场化资源配置政策引导下,在国家、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始进行自主投资找矿的尝试。而矿山深部、外围找矿效果的逐步形成,则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自主投资的信心与决心,自主投资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3)危机矿山找矿专项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矿物原料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推动我国向深部要资源战略的实施,对促进矿业发展乃至经济全局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
(4)危机矿山找矿专项的成功,还具有极大的地质科学意义。深部找矿的成功,使地质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关于矿床成因类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有的甚至是突破性认识。在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中,也专门建设了包括开展基础地学研究及地质找矿应用研究、矿产勘查方法技术研究的科技支撑与服务机构,为我国矿产勘查取得积极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总之,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实施5年多来,在经济、社会、资源、管理等多方面,都展现了巨大的效益,是国家的一项正确的战略部署。
[1] 李悦. 产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
[2]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管理办公室技术管理.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007年、2008年度成果报告[R].
[4] 黄沙坪矿业分公司. 尾矿库隐患整改见成效[J]. 湖南有色金属, 2009(01).
[5] 刘海明. 我区获得危机矿山找矿专项资金2840万元[J]. 西部资源, 2009(01).
[6] 湖南省有色地勘局.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结硕果[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03).
[7] 马冬, 秦仁高.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实践——以安庆铜矿为例[J]. 安徽地质,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