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玉青,陈 刚*,刘光亮,张映杰,郑 碧
(1.农业部烟草类作物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 266101;2.四川省攀枝花市烟草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26;3.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分公司,云南 大理 671000)
卷烟“减害降焦”是烟草行业的重大课题,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发现,烟气输出量和烟气组成取决于烟叶的特性,烟叶原料是卷烟焦油释放量的决定性因素[1-2]。关于烟气组分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集中在烟叶化学成分对烟气组分的影响上[2-6],也有部分研究涉及了烟叶物理特性对烟气组成的影响[2,7]。但鲜有烟叶外观品质因素与烟气组分关系的报道。笔者旨在研究烟叶颜色、身份、油分、色泽、着生部位和品种等品质因素与烟气组成的关系,为低危害卷烟烟叶原料的采购和筛选提供技术支持。
试验样品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宾川、弥渡、漾濞、南涧、大理、巍山、鹤庆、剑川、云龙共10个县(市),共计183份。烟叶样品生产年份为2003年,品种为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 85、云烟 87。样品着生部位:上部、中部、下部。
试验样品的外观性状鉴定:由专职评级人员按照烤烟GB 2635-92对上述183份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性状鉴定。按照采集烟叶样品实际情况,将烟叶样品的颜色、身份、油分和色度分为不同档次(详见表1)。
烟叶样品处理:取外观质量平衡一致的烟叶样品1.0 kg去梗切丝混匀后,卷制成长70 mm,圆周24.5 mm的烟支,用做烟气分析。烟气分析方法采用ISO-3308。
数据分析:用 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1 烟叶样品外观品质因素档次Table 1 The bands of appearance character of flue-cured tobacco
由表2数据可知,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的烟气组分测定值有一定差异。云烟85的CO释放量极显著大于红花大金元;云烟 85抽吸口数显著大于红花大金元和K326。3个烤烟品种的TPM、焦油释放量和烟气烟碱均没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烤烟品种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2 Smoke component values of different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
从表3数据可知,烟叶着生部位对烟气组分有很大影响。烟叶的五项烟气指标测定值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其中,烟叶TPM、焦油释放量和烟气烟碱在3个部位间的差异都达到1%显著水平;抽吸口数在3个部位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烟叶 CO释放量在上部和下部间的差异达到 1%显著水平。
表3 不同着生部位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3 Smoke component valu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of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分析数据显示(表4),下部和上部烟叶的颜色对烟气组分测定值影响很小,不同色域间差异不显著。中部烟叶不同颜色样品的烟气组分测定值间有显著差异。中部深橘黄烟叶的TPM释放量极显著高于浅橘黄烟叶;中部深橘黄烟叶的焦油释放量显著高于浅橘黄烟叶;中部3种颜色烟叶的烟气烟碱表现为深橘黄显著高于橘黄烟叶、极显著高于浅橘黄烟叶,橘黄烟叶的烟气烟碱显著高于浅橘黄烟叶。
表4 不同颜色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4 Smoke component valu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of different color
数据统计结果(表5)显示,烟叶身份对中下部烟叶烟气组分影响较大,而对上部烟叶的烟气组分影响不明显。下部烟叶:6项指标都表现为身份适中烟叶>身份稍薄烟叶>身份薄的烟叶;其中,身份适中烟叶的CO释放量极显著高于薄和稍薄两档的烟叶;身份适中烟叶的 TPM 释放量和焦油释放量极显著高于薄和稍薄两档的烟叶,稍薄烟叶的TPM释放量和焦油释放量显著高于身份薄的烟叶;身份适中烟叶的烟气烟碱极显著高于身份薄的烟叶。中部烟叶:6项指标都表现为身份适中烟叶>身份稍薄烟叶>身份薄的烟叶;其中,身份适中烟叶的TPM释放量、焦油释放量和烟气烟碱极显著高于身份薄的烟叶,而与身份稍薄烟叶差异不显著。上部烟叶:上部烟叶的身份对于烟叶的烟气组分测定值影响很小,不同身份烟叶间差异不显著。
表5 不同身份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5 Smoke components valu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of different body
综合分析表6数据可知,3个部位,烟叶油分对烟气组分测定值影响都不大,未见较一致的规律性。
由表7数据可知,烟叶色度对烟气组分测定值有一定影响。下部烟叶:色泽强的烟叶CO释放量、TPM 释放量和烟气烟碱都显著高于色泽中等的烟叶。中部烟叶:色泽浓和浓-的烟叶CO释放量、TPM释放量都显著高于色泽强的烟叶。上部烟叶不同色泽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没有显著差异。
表6 不同油分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6 Smoke component valu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of different oil
表7 不同色度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Table 7 Smoke component valu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of different color intensity
在本研究中,烟叶样品均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烤烟品质区划项目,其成熟度多数集中在成熟档次,其叶片结构高度集中在疏松档次,成熟度和叶片结构其他档次的烟叶样品数量太少,因此本文没有对这两项指标与烟气组分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云烟85、红花大金元和K326三个烤烟品种的TPM释放量、焦油释放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许振华的研究结果认为,云烟85的焦油释放量与K326间存在0.01水平的显著差异[8]。目前,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遗传关系都比较近,如云烟85、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亲缘关系:K326是云烟85的亲本,而红花大金元是云烟85的亲本(云烟2号)的亲本。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低焦油烤烟品种在生产上没有大面积推广和应用[9]。这些可能是不同烤烟品种烟气组分测定值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
烟叶的着生部位对其烟气组分特征有很大影响。烟叶的6项烟气指标测定值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这与Davis D L和许振华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2,8]。这可能与上部烟叶身份比中下部烟叶厚,结构紧密,燃烧性差由直接关系。但是闫克玉等的研究认为,烟叶焦油生成量中部>上部>下部[10]。不过,在他的文献中,中部、上部和下部烟叶焦油生成量分别为36.94 mg/支、35.48 mg/支、26.93 mg/支,中部烟叶焦油生成量和上部差别很小,且文中也没作显著性检验。因此,对于中上部烟叶焦油释放量大于下部烟叶,基本上是不存在异议的。
下部和上部烟叶的颜色对烟气组分测定值影响很小。中部烟叶颜色对其烟气组分测定值间有显著影响,随着颜色加深,TPM释放量和焦油释放量有上升的趋势。烟叶身份对中、下部烟叶烟气组分影响较大,而对上部烟叶的烟气组分影响不明显;中下部烟叶的5项烟气组分都表现为身份适中烟叶>身份稍薄烟叶>身份薄的烟叶。中、下部色泽浓和强烟叶的CO释放量和TPM释放量显著高于色泽强的烟叶;上部烟叶不同色泽烟叶烟气组分测定值没有显著差异。烟叶油分对烟气组分测定值影响较小,未见较一致的规律性。
[1]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5-84.
[2]Davis D L,Nielsen M T.烟草生产,化学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28.
[3]于建军,章新军,毕庆文,等.烤烟烟叶理化特性对烟气烟碱、CO、焦油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3,24(3):5-8.
[4]厉昌坤,周显升,王允白,等.烤烟烟叶焦油产生量与部分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2):25-27.
[5]朱大恒,李彩霞.烟气有害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J].烟草科技,1999(4):25-26.
[6]李国栋,于建军,董顺德.河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烟气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烟草科技,2001(8):28-30.
[7]阎克玉,李兴波.烤烟(40级)烟叶焦油量与燃烧性的相关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5-10.
[8]许振华,邓小华,周冀衡.湖南烤烟焦油量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1-11122.
[9]徐益群,李余湘,吴邦元.降低烟叶焦油含量的栽培调制技术措施[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5):379-382.
[10]闫克玉,李兴波,李志同.烤烟(40级)烟叶焦油量和烟气烟碱的测定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