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茶叶学会 周智修 段文华
打造培训品牌 推进学会发展
■ 中国茶叶学会 周智修 段文华
200 2年9月,中国茶叶学会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批准,取得了“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2003年底经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中国茶叶学会成为茶叶行业四个工种(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工、茶园工)的培训和鉴定基地;2005年底,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取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资格(通过学会秘书处的工作争取来)。8年来,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诚信为本”的理念,规范培训流程,严格管理,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培训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共举办国内外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学员一万多名,经鉴定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学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在做好茶叶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举办高层次的高级研修班、面向基层的实用技术班等。举办高级研修班4期,帮助400余名科学家知识更新;举办实用技术班18期,帮助2000多名茶农掌握实用技术。培养农推硕士研究生126名,27位学员取得农推硕士学位证书。还承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的技术培训班10期,为社会培养各层次的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编写、出版了五个等级的《评茶员培训教材》、《茶艺师培训教材》、《茶艺技师培训教材》,共126万字。编写培训教材20余本,共100多万字。
充分利用学会的网络,采取各种途径扩大招生。学会拥有500多名团体会员和9000多名个人会员;与全国19个省市区茶叶学会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和团体会员会议等活动,掌握了全国大部分茶叶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行业杂志、网络、短信平台、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将信息传输到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招收学员平均每班达30-40人。
通过与省农业厅、省质量检测部门等有关单位合作,在当地办班,有效降低学员的培训成本,受到学员的欢迎。分别在湖北武汉、安徽黄山、安徽合肥、贵州贵阳、四川乐山、江西修水、江苏金坛等地成功举办评茶员培训班,平均每班人数达70-80人。
职业技能培训的依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和评茶员,每个工种有五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均有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因此,首先依据标准,设置相应的课程,每个等级内容不同,并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分出层次。按照不同的等级对课程设置和讲义进行多年实践验证,不断吸取学员的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在培训讲义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统一培训教材,现已基本形成既符合国家标准又符合实际需要的一套教材,并正式出版。教材的出版将引领茶叶职业技能培训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学会拥有专家优势,人才荟萃,但学术水平高的专家不一定是好的技能老师。首先,组织专家研究职业标准,分析技能与学术的区别,因为技能强调的是动手能力,不仅要求教师会表达清楚如何做,而且要求会操作演示。其次,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征求、采纳学员的意见,并把意见返回给老师,修订教材,调整授课的方式和方法。现已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技能教师队伍,并建立了教师库,拥有100多位技能培训教师。
质量是事业发展的生命,茶叶行业的技能培训竞争非常激烈,难免鱼龙混杂,谁注重品牌,谁就拥有市场。学会的优势就是专家集中,各方面的人才均有。学会坚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聘请知名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上课,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施,精心组织有代表性的茶叶样品,办好每一期班。通过学员的口碑,带动招生。形成老板带员工、姐姐带妹妹、父母亲带子女、老学员带新学员来学习的良好局面。
2005年起,茶叶作为食品实行质量安全(QS)市场准入制度,茶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经过QS认证,而评茶员资格证书是认证条件之一,因此大量茶叶企业需要培养评茶技术人员,评茶员培训由企业或个人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评茶员资格培训遇到了良好的机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每年举办10多期评茶员的培训班,为企业QS认证做好准备。
2007年经中国科协批准,我会作为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试点单位。2008年,我会实施改革,两年来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确定学会办事机构内设部门和岗位设置方案,专门设置了继续教育部,配备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同年,挂靠单位茶叶所进行了机构改革,对学会培训取得的成绩非常认可和肯定,根据培训发展现状,加大对学会培训的扶持力度,将学会秘书处同时设置成为茶叶所的一个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所里的技术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配备了专门固定的培训场地,办学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1)争取中国科协的支持
主动申报中国科协继续教育重点资助项目,举办植物(茶树)分子生物学高级研修班和茶叶精深加工高级研修班。这是学会对培训工作的拓展,也是加强为会员和产业服务的一项新举措。
(2)主动承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训班项目
2008年到2010年,受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承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茶叶栽培与制作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茶文化与营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贵州、广西专业茶叶技术人员培训”等10期茶叶技术培训班。还为贵州等贫困地区免费培训了数十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
(3)开展农业推广研究生培养工作
这是学会承办挂靠单位茶叶所的一项工作,充分发挥学会作为挂靠单位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共享学会培训带来的各种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2007-2009年共招收了三届农业推广研究生,培养在职研究生120多人。2009年6月组织了首届农业推广研究生答辩,现已有27人取得研究生学位证书,2010年12月还有10多位学员进行答辩。
(4)在杭州市小学开展少儿茶艺培训
2010年学会面向杭州市采荷二小开展少儿茶艺公益性培训。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中国茶道精神是“廉、美、和、敬”,这与当今我国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低碳生活”非常吻合。但现代学生热衷于饮用西方碳酸饮料,在吸收外来文化现代文明的同时,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德逐渐淡忘。因此,中国茶叶学会积极倡导在全社会弘扬茶道精神,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以茶为载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开展少儿茶艺教学推广工作,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冲泡、品饮茶叶,发扬“客来敬茶,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
(1)举办日、韩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
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会员资源,与亚洲邻国合作举办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至今与日本、韩国联合举办培训班28期,培养学员398人。每年5月、6月日本专门组团来华学习茶艺和茶文化,2月、10月邀请我会赴日本东京举办初中级茶艺师评茶员学习班。2005年3月和2008年1月,由学会秘书长带队,赴韩国首尔举办中级评茶员培训班,培训学员近百名。
(2)举办台湾茶叶审评班
台湾是我国乌龙茶的重要产区,学会与台湾茶界有着密切广泛的联系。2007年经过反复沟通协商,学会和台湾有关涉茶单位签订培训协议,首次开拓了大陆与台湾培训合作的良好局面。200 8年2月和7月,台湾嘉义县制茶工会分别组团来杭州参加学会组织的高级评茶员培训班。
(3)与各省市合作联合办班
2004年始,与浙江、上海、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江苏、贵州、四川等地兄弟单位合作办班20多期,与省大专院校合作培训鉴定5期。2005年在四川北川县、安徽黄山、江苏金坛、湖北武汉分别举办了茶叶加工、中级评茶员培训班,2006年在安徽合肥、贵州贵阳举办了中级评茶员班,2007年在上海举办中级评茶员、中级茶艺师两期日本班,在山东青岛举办一期中级评茶员培训班,2008-2010年在江西修水举办了3期中级评茶员和1期高级评茶员培训班。
通过茶叶技能培训,提高了茶业人员的劳动素质,为社会输送了合格的劳动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加强学员之间、学会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部分产区和销区的学员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学员们觉得学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会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收取一定的培训费,学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培训收入成为学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了经费来源,学会可以正常开展活动。近年来,我会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如举办国际学术研讨,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开展科技普及,举办名优茶评比活动、敬老茶会、茶艺师技能大赛、少儿茶艺夏令营等等。“生命在于运动,学会在于活动”,活动搞得越多,学会搞得越活,这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职业培训”是一颗棋子,它的带动盘活了整盘棋。不仅维持了学会秘书处的正常运转,还支持《茶叶科学》编辑部的工作开支。学会秘书处增设了办公室,添置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了日常办公效率。学会的实力不断增强,在茶叶界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不断扩大。
由于我会培训专家权威、集中,操作规范,茶艺师、评茶员培训规模与声誉不断扩大和提高,不但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而且极大地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国家茶爱好者的兴趣。2002年至今,日本先后8次专门组团来华学习茶艺和茶文化,4次邀请我会赴日本东京举办初级、中级茶艺师技能培训,加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华茶文化的发展;韩国专门组团6次来华参加评茶员培训班,邀请我会赴韩国举办2期中级评茶员培训。中国茶叶学会成为我国对外宣传中国茶文化的一扇窗口,提高了中国茶在国外的影响力。
我国现有8000万茶农。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茶叶技能培训是提高茶农及茶叶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学会要巩固现有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上,开拓进取,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把培训工作做大做强,为学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