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悦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挖掘特色 预留可能
——以山泉镇总体规划优化为例谈小城镇规划
曾 悦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小城镇的特色比城市更难挖掘,其未来的发展也有更多潜能与变数。如何对这些城镇的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又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借力中心城市促进城镇建设的提高,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山泉镇规划为例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小镇规划; 山泉镇; 土地流转; 多种经营
自然、经济、历史、建设、区位等等条件的接近造成诸多城镇的同质发展。如何对这些城镇的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又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借力中心城市促进城镇建设的提高,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山泉镇规划为例对这些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山泉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距成都市中心约 20 km,属于成都市近郊游憩区①的范围内(图 1)。2007年,为响应“规划满覆盖”的要求,山泉镇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个总体规划。此后,由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②、成都-资阳合作等政策变化③,新的规划建设导则的出台④及被确立为试点发展镇等原因,2008年,山泉镇要求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图1 成都市都市游憩带及山泉镇区位
山泉镇镇区面积 37 km2,2006年全镇总人口 13 860人,人口密度375人/km2,城镇化水平4.35%。
在龙泉驿区的所有区县中,山泉镇经济基础较差,其2008年GDP水平即便在该区同样包含山区的 6个乡镇中也排名第四;2008年的三次产业比为 1.69∶1∶2.19。其中,山泉镇的桃、枇杷等果木经济作物发展优势突出,山泉桃已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相对较高;同时。山泉镇属于龙泉山的低山区,坝区平地稀缺,不宜规模化发展工业;而山泉现有乡村旅游优势突出,其“桃花故里”景区成功申创国家 3A景区,每年举办的国际桃花节更是已有多年的历史。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是山泉镇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访谈,项目组成员发现山泉镇目前有如下问题。
1.3.1 土地指标不足限制发展
根据《龙泉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说明书》,山泉镇镇区可供给的土地面积为8.93hm2,仅镇区规划用地尚且不足,更难以进行其他区域的土地开发。
1.3.2 相邻乡镇同质化严重
山泉镇的桃子全市闻名,临近的柏合镇就有万亩梨园。山泉镇有条枇杷沟,同样距成都 20公里不到的双流太平镇的枇杷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采摘桃子配套有农家乐,“五朵金花”⑤的农家乐离市区更近,并有公交车直达。
1.3.3 乡镇发展依赖交通条件
费孝通先生认为,20世纪 80年代初期是中国各地小城镇复兴的时刻。而集镇的兴旺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费孝通,2001)。然而由于地处山区,虽然同样是劳动力与土地价格低廉的乡镇,山泉镇也许缺乏发展乡镇企业的另一些基本条件,比如交通。直到今天,山泉镇国道级以上的对外交通道路仍然只有老成渝路一条。
山泉镇最初的发迹,也许与老成渝路的修建有关。老成渝路横穿镇区东西,又或者镇区本是在这条道路的基础上修建。桃子品种的优良是先辈的功劳,但在没有网络缺乏宣传的年代,其推广销售也许更多依靠的则是交通的是否便利。也因此,山泉的桃花节在 80年代末期与 90年代初最广为人知。1995年,新的成渝高速修通,穿越山泉北部,然而镇域内无出入口。由于较老成渝路路途短、路幅宽、车速快⑥,往来成渝之间的车辆也就较少在山泉镇经停。加上周边乡镇旅游相似产品的逐渐开发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虽然桃花节前来旅游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然而旅游收入却不见增加⑦。
1.3.4 经济发展仍是重点,生态保育关注不足
通过与乡镇领导的多次访谈,项目组成员发现其关注重点仍在于通过规划争取土地指标,从而争取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对于山区林地的生态保育关注度较低,甚至对于由于果树种植导致的水土流失同样关注不足。
1.3.5 文物古迹尚存,专线观光价值不高
山泉镇尚存晋希天故居、大佛寺、北周文王碑、张飞营、神仙洞、刘伯承柳沟铺战址、古驿道等文物古迹,然而其中晋希天故居为 20世纪 70、80年代后修建,北周文王碑、张飞营、神仙洞、刘伯承柳沟铺战址、古驿道等又多仅有位置而无文物,专线观光价值不高。
对此,项目组在规划时进行了如下创新:
1.4.1 土地流转,分期开发
鉴于山泉镇土地指标的不足,规划通过对实施机制的研究对其建设提出三种模式。其中模式一与模式二主要适用于镇区等现状建设量较大区域,模式三主要适用于镇域及现状建设量较小区域:
(1)模式一,统规统建:对于关乎城镇形象、政府需要统一控制风貌的区域,建议采用政府统一规划实施,社会资金参与融资,最终投资人收益红利的模式。这样既可解决建设资金筹集,又可保证实施风貌的统一性、合规性;
(2)模式二,指导协建:对于影响居民生活较多,尤其是旧区改造与整治地区,建议政府给出建设指导意见与建设风格等导则,协助居民按此导则自行整治,并由政府适当补偿的实施模式。以此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并维护原有街区的多元格局;
(3)模式三;异地联建:联建方式是对“5·12”地震后都江堰重建的经验借鉴⑧。鉴于山泉镇建设用地指标的紧缺,规划建议采用投资人与镇区外一家或多家村民协商,由投资人买断村民宅基地并负责对村民进行安置,同时利用宅基地指标在目标区域进行建设,原宅基地复耕的方式进行“异地联建”方式解决土地指标问题,为山泉镇未来项目的进驻提供可能。
1.4.2 多种方式,灵活经营
项目的同质化甚至建设的同质化不可避免,发现自身不足,尽可能的采取差异化经营,先人一步拓展经营手段与市场才是重点。通过对近郊同质乡镇的分析与国内外案例的学习借鉴,规划对山泉镇未来发展提出了如下可能的经营模式:
(1)东山⑨步道:山泉镇位于龙泉山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 900m,并有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桃花故里”、“桃花诗村”、“九道花湾”、“七里香埂”、“大佛春天”、“香格里拉”等景点,百公堰山水公园、毛家口水库、天鹅岭等自然景观,及大佛寺、北周文王碑、张飞营、神仙洞、刘伯承柳沟铺战址、古驿道等古迹,规划结合风景资源打造龙泉山脉的“东山步道”,供都市人群远足踏青;
(2)东山骑行:与龙泉山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设置“东山骑行”支线,结合风景资源,引入 ASO赛程和组织模式举办东山自行车山地赛;
图2 山泉镇城镇体系结构及相关设施配套图
(3)企业家林盘:结合现有特色林盘和自然景观,吸引都市中小企业来此设置会所等度假设施,供会议洽谈、员工度假使用;
(4)生态村落:鉴于城市人口膨胀,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生态村社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于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各国应运而生,在我国也有少量实践。生态村落是未来的发展方式,也可以成为新的旅游参观示范点。因此,建议利用农村土地整理为契机,择机建立小型生态村落;
(5)出租花园:出租花园集中在德国,是将独立的花园租赁给都市家庭,以满足他们对于园艺和鲜花的需求。每个独立的花园面积为 200~400m2,花园一般会以一定的规模集组成出租花园区。德国各地的出租花园区都有自己的园艺俱乐部组织,这些组织又都在德国休闲园艺联盟的统一管理之下。花园区的公共道路与基础设施都由园艺俱乐部组织负责统一建设与日常维护。建议在山泉镇景观良好日照充足的区域建立出租花园区,圆都市人的私家花园梦;
(6)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是欧美国家比较普遍的一种户外活动,露营场地一般为风景良好的郊区地区,并提供水、电等基本需求供应。建议在靠近城镇区的旅游自驾游线上设置汽车营地,既能满足有车一族的猎奇需求,同时也可做为东山骑行赛事的免费观赛区,提升山泉人气。
由于这几种经营模式适用对象不同,规划建议近期以加强现有生态花果观光、农事与乡村美食体验为主,逐渐增加徒步远足、郊野骑行项目;中期在稳定近期项目的同时,逐步开发出租花园等活动;远期则在近中期项目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开发如主题赛事、企业家林盘等高端项目。规划确立“1 +1+5”的城镇体系结构,即 1个镇区,1个新型社区与 5个旅游引导区的城镇体系结构,结合设立旅游线路,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1.4.3 积极争取交通设施
轨道交通是影响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规划将区域总规中确立的成都市的轨道 2号线延伸线境内区段调整至靠近镇区南部,未来有经过本区域的可能,规划将建议站点设在镇区边缘,以使未来轨道交通带来的人流有经停镇区的可能。规划并将镇区主干道与成都—简阳快速干道相连,同时设立多条自驾游道与骑行道路。
1.4.4 学科配合,产业分区
根据山泉镇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比例情况,规划对其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为优化一产,退出二产,强化三产。然而山泉镇面临的经济作物单一、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并不是规划师通常能够解决的问题。为此,项目组专门向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进行了咨询,在对山泉镇进行产业分区的同时,也对其未来植物的配植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1)产业分区:规划将山泉镇域划分为农业观光、农林生产、城镇发展区和生态保育四大区域,其中农业观光区为原瓜果采摘观光区域,建议以发展农林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为主,农林生产区为其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区,建议以优化提升现有农林产业为主,城镇发展区为镇区及周边区域,以城镇综合服务和旅游配套支撑为主要功能,生态保育区以滑坡可能性较大、不太适应进行建设的区域,建议以生态维护和保育为主;
(2)逐步推广经济植物篱:经济植物篱梯化技术即是沿坡耕地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带单一或混合型经济植物篱。规划建议对现有桃林局部地段进行坡改梯整理,试种香根草、紫穗槐、黄荆等植物篱,以达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利用植物篱产品深化农业产业链及增添大地景观元素,弥补桃林的季节短板等效益;
(3)局部地区试点大地景观:为解决山泉镇旅游季节性问题,考虑增种在其他时节开花或结果的耐旱、耐寒植物,并以调查发现的已在本地生长的植物优先,配合经济植物篱增添旅游趣味,营造大地景观。其中推荐开花植物包括荚蒾(5,6月开白花)、金丝桃(6,7月开黄花)、红瑞木(11—2月开红花)、连翘(3—5月开黄花)、紫薇(6—10月开紫花)、紫叶矮樱(紫色杆)等;推荐观果植物包括柿子(9—10月结橘红色果)、梨(3,4月开白花,7,8月结粉白色果)、无花果(6—11月结绿果)、柑桔(9—10月结橙色果)等;
(4)推广立体套种:间作套种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传统经验,为解决山泉镇桃树林树种较单一、经济价值有限的问题,规划建议套种高档食用菌、灵芝、黄连等喜阴湿中药材,套种试验区可选在桃林北向坡地(以上建议在实施时仍需请农业专家进一步论证方可试行)。
在城市的规划已逐渐步入动态维护的时候,产业类型的简单与建设程度有限的小城镇似乎让人看到了城市的童年。这其中,其最为重要的要素或许是土地,而最应关注的是基础设施与民生设施的配套。小城镇的特色比城市更难挖掘,其未来的发展也有更多的潜能。“船小好掉头”,一个项目的到来也可能将之前的规划全盘颠覆。保障居民权益、弹性、考虑时间与多种可能的规划在这时显得尤其重要。与此同时,在城市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协助提高村镇经济水平的同时进行生态保育等可持续观点的贯彻,也是作为规划师的必要坚持。
(项目由潘庆华、曾悦、谢翡、孙淼、胡俊共同完成)
注释:
① 都市游憩带(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是以城市旅游、城市休闲产业为依托,在城市郊区和城际生态交错区、特定区域提供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出游、休憩的新型场所。其中距离中心城 20公里左右被认为有潜力形成近郊游憩区的区域,距中心城 70公里左右是为有潜力形成远郊游憩区的区域(吴必虎,1997,2002)。
② 2007年6月,成渝都市圈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试先行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配套实验区的设立意味着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山泉原有的农业和休闲度假发展模式将从农户个体经营迈向多元模式并存的格局,对提升产业发展潜力意义重大。
③ 2008年 7月,成都、资阳合作迈出重要一步——成简新城规划研究出台。该新城规模约 100平方公里,是融产业、居住、游憩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新城,起步区15平方公里已于 08年底开工建设。龙泉山以东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将彻底改变龙泉山的空间角色,使之从成都市域东部的“生态郊野”转变为两城相拥的“内城绿肺”,龙泉山沿线乡镇将更多承接都市区游憩休闲功能。
④ 2009年出台的《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导则》加强了对城镇风貌的控制,并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生活居住综合用地、产业综合用地、公共配套设施综合用地、市政设施综合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五类,强调用地按经营属性划分和功能的复合利用。
⑤ “五朵金花”是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特色村,其中红砂村为“花香农居”,幸福村为“幸福梅林”,驸马村为“东篱菊园”,万福村为“荷塘月色”,江家堰村为“江家菜地”。以此五村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现已成为国内外享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 4星级风景旅游区。
⑥ 1995年 9月,成渝高速正式开通,它比老成渝路缩短 98公里,比成渝铁路少165公里,途经川渝腹心地带 14个县(市)区,设计为全封闭、全立交、单向 4车道,时速 80-100公里,每昼夜流量3万辆,是老成渝公路设计流量的150倍。源自《改革开放30年成渝高速路成就光荣与梦想》,http:∥www.cqwldj.gov.cn/www/ news/web show 766.shtml。
⑦ 据龙泉驿区历年年鉴。
⑧ “5·12”灾后重建过程中,成都市市民出资、都江堰市辖村村民出地的城乡联建模式在政策引导下出炉,该方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双方得利,大大加快了灾后重建的过程。
⑨ 龙泉山因位于成都东面,故也称“东山”。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2):27~31
[2] 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J].中国乡镇企业, 2001(8)
[3] 龙泉驿区年鉴(2001-2008)[M]
[4] 改革开放 30年成渝高速路成就光荣与梦想[M/OL]. http:∥www.cqwldj.gov.cn/www/news/web show 766.shtml
TU984.17
A
2010-07-08
曾悦,助理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