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以石嘴山市为例

2010-01-15 04:40
四川建筑 2010年6期
关键词:石嘴山市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

王 静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以石嘴山市为例

王 静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以石嘴山市展开研究,在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因此,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避免产业出现结构性衰退,具有指导性意义。

本文通过用指标量化不协调的程度,找出产生不协调的原因所在,提出对策措施,以免引发严重的就业问题,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1.1 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大,长期以来一直保持 2-3-1的产业格局。产业发展带有明显的资源型城市的特点,目前的经济发展重点仍然是煤炭产业。二产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产主要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

1.2 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与产业结构变动并不一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 1997年出现 30.23%的最低值,逐年升高,2003年达到41.4%,之后缓慢降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处于降低态势,期间有小幅波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保持小幅增长趋势。到 2008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出三产均衡的格局“33%、32%、35%”。

2 石嘴山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2.1 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

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 1997年为 2,达到最低值,之后逐年升高,2008年为5.69,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密集程度提高较快,但就业状况不断恶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

第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在 0.64左右浮动,只是 2004年后表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2008年达到0.44的最低点。说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产值增加的同时,并未带来相应的就业扩张,甚至还有就业萎缩的趋势。

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在 2007年前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在 0.68~0.98之间波动,而 2007年后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达到 1.61,说明近两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加强

图 1 石嘴山市 1989~2008年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

2.2 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通常用来分析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对称状况,以判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从图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呈负值,表明农业的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额,这种趋势在近几年里愈发地明显。说明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还在进一步增加,而且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放慢。

图 2 石嘴山市 1989~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动

第二产业长期处于较高的正偏离。自 1999年开始保持在 0.5以上,到 2008年上升幅度达到 1.26。从实际情况来看,石嘴山市存在着第二产业对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以煤炭工业为主,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比重较大,对传统产业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的缘故。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波动较大。2006年以前为正值,且偏离度都不大,2003年为0.58的最高值,说明在这之前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一、二产业较强。2007、2008年出现负值且波动幅度呈加大趋势,

2.3 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分析

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 1998年到 2003年为较高水平,最高的就业弹性高达 9.08,说明这段时间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003年之后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原因是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呈波浪式变化,总体看波动幅度都比较小,且大部分年份为负值,只有 2005年达到弹性系数最大值 1.09。说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对就业人员的增加具有不稳定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较弱。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看,该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也不大。也就是说,随着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该产业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量也不大。

图 3 石嘴山市 1989~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变动

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协调的现象及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石嘴山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性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投资拉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二产独进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协同,因此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同幅度的就业增长,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石嘴山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的瓶颈问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近几年来石嘴山市陆续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现象。同时二产和三产表现出较弱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从而在广大农村滞留了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二产的重工化特征在持续增强。石嘴山市作为国家重要煤炭基地,重工业比重始终保持在 90%以上,二产就业弹性系数十几年来多为负数,对劳动力吸纳能力较低;石嘴山工业企业的国有比重较高,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比重较小,直接降低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产业链条相对比较短,中场产业极其配套产业不够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小,也是造成低就业率的原因之一。因此,虽然石嘴山市第二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达到 72.4%,但不能为劳动力的调整和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由此形成“产业空洞”。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并没有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明显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而具有高增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嘴山市第三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另外,石嘴山市就业人员的职业转换能力较差,劳动者的产业适应性较弱,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尽管GDP有了巨大增长,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仍保持较高比例的原因。

4 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看,适应石嘴山市产业发展,提高劳动力就业率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从农业的比较劳动率分析,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农业产业向非农化转移的产业调整要求。结合石嘴山实际情况,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入手,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特色农业。通过发展第一产业本身来加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吸收能力。提高石嘴山市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同时,在公共服务、科技、资金、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实现在第一产业就业。另外,帮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尽可能多地到二、三产业就业。

4.2 继续壮大第二产业,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二产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逐年增高的趋势,表明第二产业存在吸收劳动力的巨大空间。一方面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石嘴山市仍就会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煤炭产业为主,因此加大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劳动力素质,将会是提高二产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4.3 优化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

从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和就业增长空间。因此,石嘴山市应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本市丰富的自然旅游和特色餐饮业等资源,重点培育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

4.4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企业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之一。石嘴山市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要走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道路,适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要求,使其产品上档次,质量上水平,企业上规模和建立起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

4.5 实施扩大就业政策

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劳动力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提高就业质量。实施更积极有效的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建立公平的竞争就业机制,针对城乡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援助、职业培训等政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尽快建立城镇一体的劳动力就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石嘴山市统计局.石嘴山统计年鉴[M].2009

[2]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9)

[4] 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趋势[J].管理世界,1999(5)

[5] 杨大成.我国各省区产业结构效率及产业集聚度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25)

TU981-01

A

2010-07-19

王静,女,注册土地估价师。

猜你喜欢
石嘴山市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
互联网+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石嘴山市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