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忌讳主动当大国

2010-01-13 11:40
环球时报 2010-01-13
关键词:霸权大国利益

周方银

《环球时报》1月7日发表了刘迪副教授题为《小心掉进“大国”的陷阱》文章,认为中国不是“大国”,更不必要对外宣称自己是“大国”。读完全文,我却发现作者的意思,原来是中国不要做“霸权国家”。而支撑作者观点的依据是,“在西方国际政治学者眼中,大国就是指霸权国家、大国崛起意味着争霸。”

那么,大国就是霸权国家吗?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所写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说的清清楚楚:“1991至2000年这一时段,中国(从1991年开始被看成 大国)、俄罗斯和美国被视为大国”。如果大国就是“霸权国家”,那在1991年以后的世界上,岂不是同时有三个“霸权国家”?按照此逻辑,“负责任大国”就成了“负责任的霸权国家”,这怎么听着怎么别扭了。

当我们说中国想不想当大国、能不能当大国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叫“当大国”?在西方国际政治学中,大体上说,大国的含义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对自己的命运做主,而不是仰人鼻息。正是基于对大国含义的这样一种理解,1895年到1945年的日本被视为大国,而1945年以后的日本,却从米氏的大国清单中消失了。

谁又不想自己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被承认、受尊重,说话管用呢?所以,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想做“大国”,美国、俄罗斯自不必说了,那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印度、巴西也都是想做的。再说了,中国不想当大国,难道是想当中等国家或者小国吗?小平同志在1990年的时候说了,“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这体现的还是中国要做大国的抱负,也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

所以,只要时机成熟,这个大国中国还是要做,关键只是怎么做,做一个什么样的大国。更何况,不管你想不想当大国,别人都早已认为你就是大国了。这也是为何中美共治的说法会出现,中国的观点在气候、金融、地区安排等问题上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做大国,当然不全是好处,也会有成本,有时是不小的成本。但大国的身份,不是想当的时候就当,不想当的时候就不当;符合利益的场合就当,不符合利益的场合就不当。

而且做大国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有名有实,有的是有名无实,有的是有实无名,还有的则是既无名又无实,却偏偏要去争大国这个名。中国的情况是,很多国家认为中国有大国之“实”,我们不少人还在考虑要不要这个大国之“名”。

现在,中国对国际事务卷入是如此之深,对世界上的事情,是无法置身事外的。世界上的事情,中国如果不主动去参加,结果只能是被动地“被参加”;中国如果不主动地表明立场,结果经常会是“被表明立场”。被动参与的后果就是,我们将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让给别人,而欧美等国制定的有关气候、环保、能源、金融秩序等方面的规则,显然会对中国不利。因此在中国利益深度卷入国际社会体系之中,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参与的话,这会极大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大国我们还是要当,但我们并不是急于当,这首先是我们的一种心态。大国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做自己心目中的大国,而不是按照美国为中国安排的位置去做。尽管中国愿意低调地当大国,但在有些时候,我们还应该有所作为,去主动当大国。▲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霸权大国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I Love You, Dear China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