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三
少林寺“被上市”传闻无疑是2010年新年伊始的一大文化新闻。媒体舆论和各色人等一边倒地同情和支持少林寺拒绝“被上市”的义举。然而,笔者认为,少林寺拒绝“被上市”之举,是个五十步笑百步的问题,或说少林寺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恐怕既得不了便宜也卖不了乖。
众所周知,“出世”是佛教的一大基本特征。作为千年古刹和佛教重镇,少林寺本应一如既往坚守“出世”的原则,在世俗化大潮下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为疲惫不堪的芸芸大众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遗憾的是,少林寺反而选择了热情地拥抱世俗化,甚至走上了商业化和娱乐化的路途。当少林寺频频传出实行MBA管理模式、开通官方网站推销少林产品、举办功夫之星电视大赛甚至是比基尼选美表演秀等时尚新闻的时候,尽管它照旧是门庭若市,但早已不再是一片为人所向往的佛家净土,而是变成了一个打着少林寺旗号的“东方迪斯尼乐园”。
风口浪尖上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直拒绝外界给他贴上的“少林寺商业化”标签,但同时又自信地认为:大势如此,即使达摩祖师再世,也会这么做。此语无疑是对佛教教义的误解,也是对达摩祖师的不敬。坦率说,商业化了的少林寺确实很风光,但这种风光对传承千年之久的少林寺文化而言,破坏意义远大于建设意义。
正是凭借着千年古刹和佛教重镇的名望,少林寺的商业蛋糕愈做愈大。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急于掺和进来分得一杯羹的大有人在。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港中旅集团与河南省登封市政府组建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及其所发动的少林寺上市行为,实际上就是更为强大的商业势力和地方政府共谋的一次对少林寺商业化蛋糕的公然切割与重新分配,同时也是少林寺商业化的再次升级。
然而,主导这次少林寺商业化进程的不再是释永信本人和少林寺本身。无奈之下,深感被严重边缘化的释永信和少林寺,才会喊出少林寺拒绝“被上市”的口号。此中滑稽,只能用佛教所讲的“因缘”两字来解释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事实上,无论是释永信主导的少林寺商业化进程,还是少林寺“被上市”或“被商业化”,就其商业化本身而言,皆是一丘之貉。就此而言,少林寺的拒绝“被上市”,充其量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大笑话而已。
虽然如此,少林寺拒绝“被上市”的行为仍然值得同情和支持,却宜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佛教文化或道教文化,在世俗化和商业化的大潮下,不是自甘沉沦,就是被裹挟而下或“被商业化”。偌大的中国,已然找不出一块神圣的文化净土。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同情和支持少林寺拒绝“被上市”本身,毋宁说是希望少林寺能够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更是希望整个中国文化都能够拒绝商业化或“被商业化”,从而为我们的心灵保留一块可以栖息安居与自由徜徉的精神家园。▲(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