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严寒激化冷暖之争

2010-01-12 11:32
环球时报 2010-01-12
关键词:北半球气候变化气候

本报驻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木 陶短房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 柳玉鹏 本报记者 王盼盼

亚洲、欧洲、北美洲,几乎大半个北半球近日都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煎熬;英国30年最冷、韩国首尔的大雪70年最大、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低温创112年纪录……不断传来的类似消息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几个星期前被热烈讨论全球变暖的地球吗?哈萨克斯坦新闻网的文章称,天气与人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全球大雪替代了全球变暖”。有科学家甚至提出与全球变暖截然相反的理论,称这个寒冬不过是地球进入一个“迷你冰河期”的开始,时间可能长达二三十年。虽然大部分的世界媒体仍在捍卫全球变暖的主流观点,甚至说正是全球变暖才让气候变得极端异常,但它们也不得不承认,严冬使一些气候专家和其他科学家宣传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危险的努力正变得更加困难。

严寒考验全球变暖理论

“欧洲天气在寒冬中颤抖”,德国《图片报》10日如此报道欧洲现在的处境。持续多日的严寒已经造成欧洲上百人丧生。在英国,苏格兰高地的温度降至零下22.3摄氏度,创下冬季气温有记录以来的新低点,当地媒体形容说,目前南极的气温也不过这么冷,而且这次低温天气的持续时间之长,也创下30年来的新纪录。在德国,首都柏林积雪达16厘米,气温降到摄氏零下20度,预计降雪将累积到40厘米;在法国,电力系统因严寒供电吃紧,政府部门宣布进入橘色警戒;挪威中部地区气温降到零下42摄氏度;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低温警报。

连习惯了寒冬的俄罗斯人也觉得今年冬天不寻常。俄罗斯《观点报》报道说,入冬后俄罗斯的天气十分反常,刚入冬给人一种暖冬的感觉,但自去年12月底以来,俄罗斯境内大雪不断,气温骤降。首都莫斯科已遭遇了数场大雪,“在几小时内就变成了一个大雪球”。靠近北极地区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最低温度已达零下53摄氏度。该报评论说,这样的严寒天气在俄罗斯已多年未见。

从上周开始,突如其来的寒潮还席卷美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连被称为“阳光州”的佛罗里达州也不例外,屡创低温纪录。美国福克斯新闻9日的评论称,人们“仿佛回到上世纪30—40年代的持续寒冷”。

《费城问讯报》1月10日的文章称,大幅度降温和持续寒潮,唤醒了人们对“真正冬季”的回忆,近几年出现的几个“暖冬”曾让有些人误以为,冬天的寒冷将一去不复返,人们“因此被宠坏了”,以至于本应在入冬前做好的一切准备工作,如供暖、交通疏导、无家可归者援助等,都变得手足无措。

在一片寒冷之中,全球变暖的理论遭到质疑。英国国民评论网的文章称,讨论地球变暖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结束还没有多少天,北半球就经历了一场严寒,“真是具有讽刺意味”。英国首相布朗在哥本哈根上呼吁各国保护未来几代人免遭全球变暖的影响,现在他却要呼吁英国人“相互支持”挑战寒冬。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地球在变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寒冷的天气?”哈萨克斯坦新闻网的文章称,北半球的风雪和寒冷,不禁让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有专家怀疑一些国家提出全球变暖是出于经济目的,因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过,美国《邮政信使报》9日的评论呼吁,寒冷的天气使得一些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笑话,但是气温最近的大幅下降并不能降低人们关于气候变化的担忧。过去100年来,全球变暖是一个事实,不要因为几周的“霜冻”就让你相信“全球变暖是个计谋”的观点。

地球将进入“迷你冰河期”?

与媒体间有争论一样,部分质疑全球变暖的科学家也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地球不仅不会变暖,还可能变得比较冷。据英国《星期日邮报》10日报道,多名全球著名的气候科学家认为,目前横扫北半球的寒冬是地球开始进入一段可能历时二三十年低温的“迷你冰河时期”的开始。《星期日邮报》的报道说,这些气候科学家根据太平洋与大西洋水温自然循环的分析,做出地球可能进入“迷你冰河时期”的预测,与主张北极将在2013年夏天以前完全无冰的全球变暖观点背道而驰。根据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自2007年起,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已增加40.9万平方英里,即便是最坚定的气候变暖派人士,也无法驳斥这一数据。“迷你冰河时期派”科学家说,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地球变暖是由于海洋处于“暖模式”循环,至于目前则是处于“冷模式”。“迷你冰河期派”科学家之一,正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重要成员、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兹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拉提夫。拉提夫表示,过去30年地球变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归于海洋的冷暖循环,如今循环逆转,所以像今年这样的寒冬可能会更常见,夏天也可能比较凉爽,整个情况可能持续20年或更久,冰河与海冰严重消退的情况将会停止,“全球暖化已经暂停,地球可能会变得比较冷。”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判断气候变冷还是变暖,时间尺度很重要。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暖,指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百年时间尺度的变化。最近出现的大范围寒冷天气,属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并不能据此判断全球变暖出现了停滞或者逆转。实际上,据世界气象组织去年12月8日在哥本哈根公布的报告,最近10年是自1850年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而2009年则是第5个最热的年份。另外4个最热的年份分别是1998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与此同时,2000年至2009年是最热的10年,而之前最热的10年是1990年到1999年。

罗勇说,的确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指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气候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与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哪个将主导未来的气候变化,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不能仅根据目前出现的寒冷天气就判断地球开始进入一个时间可能长达二三十年的“迷你冰河期”,相关说法仍需通过研究证实。

气候变化的争论仍将继续

“全球气候循环论”能否颠覆目前普遍认为的“人类导致全球暖化论”?俄罗斯《真理报》对此的评论是,“人为暖化论的缺陷在于主要看重过去1000年来的气候记录,忽略过去百万年来的其他各种资料,过于偏颇”。而一些美国网民则认为,“全球变暖不能把1月份变成7月份,仅仅报道说1月份寒冷并不是与全球变暖相关的新闻”。

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曾表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气候变化是被政治家操纵的科学话题”。他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近20个国家的140多位气候学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公开信,质疑“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说法。

面对全球是否变暖的质疑声,美国一些媒体坚持己见。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认为,寒冷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全球变暖。北半球(纽约、佛罗里达、北京、印度北部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寒流袭击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不会发生。这里需要知道以下两个基本常识:一是天气并不是气候,天气是短期的和局部的现象,比如说某个地方未来5天和10天的天气,而气候是一个长期的和地区性的现象,比如说美国东北部未来20年的平均气温。二是全球变暖意味着频繁的寒流袭击会减少(并不是说一次都不会发生)和更频繁的热浪袭击,正如我们已经经历过的那样。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一位科学家认为:“我们经历一两个寒冷月份这一事实根本不能说明长期趋势,它正好清楚地说明了气候系统多变性的本质。长期的平均气温正决定性地表明地球正在变暖。我们的地球系统正在慢慢地变暖,但该系统偶尔也会发生强有力的变化,这就是该系统运行的方式。”

俄新社1月11日在题为“北半球大雪和寒冷正是全球变暖引起的”的文章中援引俄罗斯气候专家阿列克谢·科科林的话说,今年北半球大雪和寒冷正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结果造成的,而地球变暖的趋势是不会改变。

英国《卫报》说,英国的寒冷天气并不能证明气候科学家的结论是错误的,气候和天气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把偶然发生的天气事件看成是更大范围的大趋势。可是在2003年,当热浪长时间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时,报纸上的标题却是“全球变暖,不仅仅是一场热浪”。欧洲的专家警告说:“我们第一次遭受了全球变暖的影响。”有读者反问,这不奇怪吗?当天气变冷时,就说天气和气候不是一回事,然而当天气变热时,就说他们是一回事。

中国应该谨慎对待气候变化争论

《底特律自由新闻》1月10日的一篇评论呼吁说,要对气候问题进行更缜密的分析和更广泛的讨论,因为大自然的规律显然并非人类所能轻易掌握,暴雪、大风、持续低温,也许有助于人们冷静下来,更务实、更科学地讨论地球气候变化问题。

针对有关气候问题的复杂多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气候问题是技术问题和学术问题,本该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相互争论,但是却被政治化。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学说在欧美政要和媒体的追捧下成为唯一“政治正确”的气候学说,在减排上先行一步的欧洲甚至借此来打压美国。现在欧洲又开始议论“小冰河期”,中国应该谨慎对待。无论人类是否将进入“小冰河期”,减排、保护环境总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北半球气候变化气候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清凉一夏
差不多和差得多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